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和谐的内涵,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必须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对和摒弃将人与自然相对立和割裂开来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其次,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主义从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出发,切中物质主义工业社会时弊,提出构建一个区别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和谐社会。生态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尤其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值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参考和借鉴。生态主义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主义关注人际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应该解决人际公平问题;生态主义倡导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生态主义关注生态危机的归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要防止生态危机,必须研究生态危机的归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试论儒家和谐思想与云南少数民族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成果兼收并蓄,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而得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结论。云南各少数民族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为我们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家安 《教育探索》2006,(10):99-10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它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德育的生态性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与德育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它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位置。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概念,它包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关系系统。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自然生态美育使入获得关注自然、尊重自然的感受和认识,树立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的生态意识,并积极投身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自然生态美育作为生态美育的核心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实施生态美育的途径主要有:树立生态意识,欣赏生态美;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创造生态美。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兴起于西方社会的绿色运动,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与思维逻辑,以生态危机为视角,对现当代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行了批判,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主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日趋紧张,极不和谐。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观点对现阶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目标,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与消费方式,构建崭新的社会主义消费,即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承接,以实现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人本、公平、生态、全面均衡的和谐消费。消费涉及各个方面关系的协调处理,这就必然地要求消费必须以尊重其他主体的自由与权利为前提,必须顾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维度,才能实现和谐消费。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与内容实质,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价值选择。本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解读和谐消费的内涵与外延,探求社会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应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念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创造和谐、展现和谐、推进和谐、实现和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行者、主阵地和辐射源,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关键在于和谐处理社会主体——人的三重关系维度,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使这三种关系能和谐共生,共融和共存,必将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老子和谐思想有利于构建个人身心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关系,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生态价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是多维价值取向.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其重要内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需要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其中,价值观方面的革命最为根本.只有纠正传统的价值观,将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当代人的价值与下代人的价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走向全面、长期和持久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观冲突是思想文化矛盾的集中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包含着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冲突及其影响的正视与认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中含有深刻的价值观意蕴,以及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以民主保证自由的实现,以法治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原则。价值观对于个人、社会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以及价值观与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使价值观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客观上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尊重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合理地改造自然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它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资源保障,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形态,也是构建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创建新时代下人与自然互利互惠、共生共荣的和谐社会,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健全的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而完善的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民主与法治的制度架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重建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的关系,从而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