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编辑思想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思想渗透在编辑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无不受到编辑主体意识的支配和控制,体现着编辑思想.编辑思想具有科学性、能动性、非我性的基本特征.编辑思想来源于编辑实践,随着编辑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编辑思想反过来又对编辑实践起指导作用,通过对编辑实践的导向、规范和提升促进编辑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匠精神既是编辑业界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性命题.编辑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媒介产品的精品意识.编辑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好的编辑制度.通过编辑规范和制度来约束编辑行为,引导编辑价值取向,真正地打通编辑主体建设的旋转门,才能实现编辑主体建设的内外结合、有机统一和相得益彰.好的编辑生态文化是倡导编辑工匠精神的前提.只有建设真正以编辑主体为本位、以编辑质量为导向的编辑生态文化,编辑工匠精神才能成为编辑主体对精神价值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编辑的4种类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常思敏 《编辑学报》2009,21(4):295-296
根据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科技期刊对编辑的知识要求,把科技期刊编辑分为规范型编辑、基本型编辑、学者型编辑和跨行型编辑等4种类型,认为科技期刊编辑都应努力成为学者型编辑。  相似文献   

4.
"大编辑"理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及文化发展、数字技术和社会分工三种力量作用下,媒体编辑面临重大变革,大编辑时代已经到来。大编辑理念的内涵包括编辑功能立体化、编辑资源网络化、编辑手段信息化、编辑能力一体化和编辑过程柔性化五个方面。为适应大编辑时代的发展,媒体应该改进编辑机制,构建开放的编辑文化,重构编辑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编辑风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风格是在编辑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编辑主体的个性或特色,反映在编辑思想、编辑艺术和编辑方法等各个方面,并最终体现在文化产品中,使文化产品呈现出具有代表性且较为稳定的独特面貌。编辑风格是编辑主体应该追求的高尚目标和境界,是编辑主体成熟的标志。文章从编辑主体关联的媒介特色、受众对象、作者风格、组织风格、编辑艺术等各个方面探讨了编辑风格及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编辑艺术及其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强志军 《编辑学报》2002,14(2):82-84
从编辑策划和编辑实践2个方面,分析编辑工作的艺术特征.认为编辑工作的艺术性贯穿于编辑系统运动的全过程,编辑艺术是编辑方法的升华,并且指出探索编辑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编辑选择与主体客体矛盾统一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辑工作的主体是编辑人员,客体是以书稿、文稿为中心的编辑对象。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之间的矛盾是经常的、普遍的。整个编辑过程,就是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诸矛盾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芦珊珊 《出版科学》2009,17(6):102-105
以编辑家姜椿芳的编辑实践为出发点,在结合史实材料的基础上,从编辑情怀、编辑立场、编辑方针、编辑方法和编辑精神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他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9.
语域视角的编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的视角对编辑思维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两个语域视角的编辑模式:编辑选稿模式和编辑组稿模式或策划模式;提出了编辑的本质是意义,编辑就是编辑意义的论断.这是对编辑活动和编辑思维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遍,网络编辑这个工作也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岗位。网络编辑飞速发展的同时对报纸编辑、电台编辑和电视编辑等传统编辑工作也带来巨大挑战,面对传统编辑的重要地位和市场因素,加强网络编辑规范化建设,对全媒体时代影响下网络编辑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意义。本文对基于全媒体时代的网络编辑规范化模式进行探讨,以实现对网络编辑的全面认识,结合全媒体时代编辑工作的新型发展,加强对网络编辑进行规范化建设,以推动全媒体时代影响下网络编辑的深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汝忠 《编辑学报》1990,2(3):128-132
科技期刊首先在欧洲问世,有其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活字印刷与机器生产方式结合起来,产生了新的印刷机,为科技期刊的问世创造了物质条件;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开放性文化格局的出现,为科技期刊的创办奠定了文化基础;科学复兴和科学团体的涌现,需要加速信息的交流,成为科技期刊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数据和科研档案的管理协同:框架和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数据和科研档案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同属科研信息资源体系,具有密切联系,但在实践和研究中两项工作就像是“平行线”,交集甚少。通过对有关科学数据和科研档案的学术文献、政策文本,以及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得的相关事实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管理协同的相关理论与框架模型,可构建由制度规范、组织分工、业务方法、数据资源、信息服务等要素构成的管理协同框架,并在框架指导下提出推动共同问题走进制度视野、构建新型协作模式、加快数字化和数据化进程、探索应用开源软件工具、夯实安全保障体系等实施路径,以共同应对科研信息资源管理在体制、法规、管理、技术等领域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科研论文信息量的计算程序。研究指出:以论文的真实性为前提,可以用创新性、重要性、学术性、科学性及深难度等五要素,对论文的信息量进行度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4.
15.
论推动替代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替代计量学快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困扰,主要表现在替代计量学的研究内涵存在争议,替代计量指标内在价值不够明朗,替代计量指标可信度遭到质疑。本文对近年来替代计量学的研究论著进行追踪和梳理,利用狭义、广义二分法归纳替代计量学的研究内涵,明确提出狭义的替代计量学专门研究相对传统引文指标的在线新型计量指标及其应用,广义的替代计量学研究在线新型科学交流体系和面向学术成果的全面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若根据应用情境对替代计量指标和数据源进行细分,既能反映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也能反映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从规避数据操纵、数据严谨性和数据一致性三个方面,论证了替代计量指标具备实用的可信度。替代计量学研究有利于增加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话语权,对创新型科学交流机制起到促进作用。对应Altmetrics这个英文术语,"替代计量学"是最合适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16.
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行研制的“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了材料领域获得国家级奖励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中,马太效应对其科研成果能见度的影响,得到结论:首先,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具有普遍性;其次,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能见度的影响存在一个由高峰逐渐衰减的周期过程;最后,马太效应存在两面性,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既有积极作用,又存在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图书馆科研体制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的科研工作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况,一方面由于图书馆基本职能的限制,更主要的是图书馆科研体制和机制本身不适应图书馆的发展。论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转变图书馆科研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数据与科学文献相关性研究——以生物信息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数据的高速增长和科研工作者对信息获取日益提升的需求,要求科学数据库与科学文献库能实现集成信息服务,达到跨异构库知识发现的目的.本文以生物信息学为例,重点研究了生物信息学科学数据库与文献库的两种相关关系:外部关联和内部关联.前者主要是基于两者的外部相似性建立的交叉引用关系,后者则在内容层面直至知识层面实现两者的聚合和知识关联.  相似文献   

19.
科学杂志的未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论文肯定还将长期存在,因为如果只进行研究而不发表结果,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就不能产生效益,不少人把科学杂志仅仅看作是论文的合订本,这样科学杂志是否还将长期存在,便不象科学论文那样肯定,然而,一项由学术与专业学会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Learned and Professional Society Publishers,ALPSP)完成的研究表明,科学论文的潜在作者十分看重期刊的声望,影响因子和同行评议的质量,优秀的期刊还汇聚有关领域的研究兴趣,推进着学科的进步,日趋明郎的是,电子数据库或者电子期刊将难以替代印刷版期刊,这不仅因为作者喜见自己的作品刊在高质量的期刊上,而且还因为电子产品在长期保存方面的许多问题,这些以及有关细节将予讨论。  相似文献   

20.
Bibliometric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highly specialized subjects are increasingly investigated and debated. Information and assessments well-focused at the specialty level can help make important decisions i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olicy.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to approximate the specialty to which a given publication record belongs. The method partially combines sets of key values for four publication data fields: source, title, authors and references. The approach is founded in concepts defining research disciplines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in empirically observed regularities in publication data. The resulting specialty approximation consists of publications associated to the investigated publication record via key values for at least three of the four data field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thod and illustrates it with an application to publication records of individual scientists. The illustration also successfully tests the focus of the specialty approximation in terms of its ability to connect and help identify peers. Potential track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clude analyses involving other kinds of specialized publication records, studies for a broader range of specialtie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otential for diverse applications in research and research policy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