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教学程序《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第四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怎样吃东西》、《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动物怎样行动的知识.本课属于观察课课型.上课前教师应准备好学生观察的标本和放大镜(详见“教学用书”第19页)。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可让学生由回答动物  相似文献   

2.
在一节教学“蚂蚁”课上(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的一课),整个观察活动学生都很投入,情绪高,讨论热烈,一切都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很顺利。接下来就该是带领学生到校园内送蚂蚁回家(因观察的蚂蚁是在校园中的一个蚂蚁窝捉的)。教师正组织学生准备外出,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它有6条腿,走路时先抬哪只脚,后出哪只脚呢?”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在沉思着,教师一时也愣住了,在教案设计中没有这个内容,因而,在课前也就没有作这方面的准备,并且,这个问题三言两语…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自然》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九课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今动物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第九课《动物的进化》,请同  相似文献   

4.
科学讨论课是小学《自然》中八种课型之一。这类课多见于动、植物及生物进化等方面知识,如《动物怎样保护自己》、《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生物进化》等课。这些课文内容,学生在他们的生活实践中已经略知一、二,但多数是一鳞半爪,很不完整,还形不成概念,而且这类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便进行系统地观察实验,适合于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探究——研讨”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自然》第一册第二十二课《动物怎样过冬》为例,谈谈一些看法。一、指导现察,激发兴趣按照进度,上这一课时,正值冬季,各种动物正在越冬。课前教师应设计有结构的材料,比如,蚂蚁、蜜蜂、鸣、鸟、猫等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它  相似文献   

5.
在一节教学“蚂蚁”课上(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的一课),整个观察活动学生都很投入,情绪高,讨论热烈,一切都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很顺利。接下来就该是带领学生到校园内送蚂蚁回家(因观察的蚂蚁是在校园中的一个蚂蚁窝捉的)。教师正组织学生准备外出,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它有6条腿,走路时先抬哪只脚,后出哪只脚呢?”  相似文献   

6.
我体会到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的培养,必须抓好一节课的两头。即: 一、课前布置,就是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去接触和认识所要研究的事物,为课内研究打下基础。如上《动物怎样吃东西》和《动物怎样  相似文献   

7.
《自然》第三册二——六课的内容,都是研究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内容包括动物怎样吃东西、怎样保护自己、怎样运动等。这几课属科学讨论课课型。下面谈谈对这五课教学的几点看法。一、把握重心,区别异同第二至六课由于涉及动物生活习性方面的内容多、知识面宽。有的课学生略知一、二,但多是一鳞半爪,形不成概念,而且这些内容又不便于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观察实验,因此常以科学讨论的形式出现。由于有的内容在中学阶段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所以,这几课的知识是“粗线条”式的作介绍。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时,虽然每种习性都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又涉及多种动  相似文献   

8.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自然课的关键,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一部分是实验室提供的,还有一部分要靠教师从大自然中获取和自制。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像这样的观察、实验材料应尽量组织学生自己参与课前准备,因为自然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儿童认识一些具体的自然事物,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为学习研究新知识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 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课文中有两个引导学生认识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实验,实验材料主要是蚯蚓。乡村小学的学生找蚯蚓是比较容易的事,课前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自备5条蚯蚓,学生在挖蚯蚓时就在无意中获得了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的感性  相似文献   

9.
《动物与环境》是一节观察实验课,是以蚯蚓为研究对象,来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结合本地特点,教学设计如下: 课前准备:小铲、有盖的长方形纸盒,玻璃瓶或塑料袋、吸水纸和水。  相似文献   

10.
《昆虫》一课我是按照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的思路来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精心准备 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要在上前一课时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蚂蚁是怎样生活的,要求每个学生采集一、两只活的大蚂蚁,放在自制的观察瓶内,带到课堂上来。我事先准备的是几套昆虫标本,如:蚂蚁、蝴蝶、蜻蜒、天牛等。每桌准备一些放大镜,事先放在学生的课桌上。  相似文献   

11.
《动物怎样吃东西》是动物生活单元的第一课,是初次训练儿童对各种动物的某一方面的属性(如本课的‘食性’)综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靠牙齿吃食物是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时从人的牙齿入手,目的是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出版五年制十册第21课,六年制第十二册独立阅读课文《冬眠》一课,介绍了刺猬冬眠的过程。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在这篇课文的教材分析中写道:“这篇课文通过刺猾冬眠的情况告诉人们,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告诉人们动物冬眠后也会小便、吃东西。”笔者认为,《教学参考书》中“动物冬眠后也会小便、吃东西”这一说法欠妥。  相似文献   

13.
作业按教学时间来分,可分为课前准备作业、课堂反馈作业和课后实践作业。在此,我对这三种作业中新出现的一些作业设计理念和方法作些介绍:一、课前准备作业1.调查和访问在《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教学中,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到世纪联华超市等商店调查转基因食品种类及销售情况,到中山医院采访了解转基因药品的应用。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有了深刻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4.
<正>什么叫课前准备?顾名思义,课前准备就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与教材有关的文化背景、针对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及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前准备。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前准备可分  相似文献   

15.
现行小学自然教材虽然通过图画、问题或简单文字叙述规定了每一课的基本教学程序,《教师用书》提供了参考教案,《教学参考书》提出了较详尽的教学建议,但是,由于各地自然环境、教学条件、学生的认识水平等都有差异,教师在备课时,仍需认真思考一些问题。现以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二册《青蛙》这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下:一、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是怎样的?知道青蛙生活的地方、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吃什么;初步学会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和运动方式;进  相似文献   

16.
自然教师的课前准备是指自然教师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在课前所作的一切准备性的工作,它不仅包括自然教师在课前要明确教学目的,认真钻研教材,编写好教学方案等一般性的工作,而且还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准备工作: 一、观察材料的准备 观察内容在小学自然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自然教师若想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就必须在课前准备好“有结构的观察材料”,即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精心选择、巧妙地设计观  相似文献   

17.
识字教学[案例]魏老师执教的识字课《自选商场》,新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课前准备的商品包装上的汉字,再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王老师执教的识字课《在家  相似文献   

18.
《吃虫草》一课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中一种奇妙的植物,围绕吃虫草为什么吃虫子—吃虫草怎样捕食虫子—吃虫草靠什么吸引虫子的线索展开教学,新颖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但在分组方式和课堂气氛的营造上还需多学习、多实践。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学中的观察实验大多采用分组进行。这样就必须准备比较多的观察实验材料。现以《怎样认识物体——岩石》一课为例,谈谈激励学生参与实验材料准备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身教言传一致 小学自然、常识课十分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实际事物,周围常见的各种动物、植物,都被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也都会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周围的小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课前教师们的有些做法却事与“愿”违,甚至有“损坏花草树木、伤害小动物”之嫌。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叶》、《植物的花》、《昆虫》等课时,教师在课前会摘来各种植物的叶、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