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对自己作出各种各样的消极评价。例如: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 “我的记忆力差”; “我不擅长体育运动”; “我原来就粗心大意”; “我从小就不喜欢音乐”; “我一向做事过于谨慎”; “我就是爱发脾气”; “我就好争论”; “我太幼稚”; “我总是有些害羞”;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的长河中,“我”从不被人重视,因为“我”貌不惊人,是“短词小字”,但“我”在口语中使用频率却很高。见面时用“我”,分别时也用“我”,请人吃饭时还用“我”;形容有生命的东西用“我”,形容无生命的东西同样用“我”。总之“我”是被人们广泛运用在很多场合的一个词。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我爱”你,先生狄金森日出,先生,使我不能自已因为他是日出,我看见了所以,于是我爱你诗的标题就很有意味,通过标点符号把“为什么我爱你”分成两部分,重心不是“我爱你”,而转为“为什么我爱”,“你”成为“为什么我爱”的附丽。重心在“我爱”,而不是“我爱你”,那么“我爱”什么呢?除了“你”之外,我们  相似文献   

4.
总结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有着同一个着眼点:立足于考生“我”的视角。同绕这个视角,所命之题都是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一我和家庭一我和学校一我和社会”这样的“轨迹”。或者说,作文无非是写“我”、“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极个别题目还延伸到“我”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5.
垃圾     
他俩是公共楼道里碰到的,每人手里拎着个垃圾袋。这是他们头一次搭话。“早上好……”“早上好。”“太太您住610房间。”“先生您住612房间吧?”“是的。”“我还不认识您本人……”“可不是嘛……”“恕我冒味,我已经看过您的垃圾……”“我的什么?”“您的垃圾。”“噢……”“我发现垃圾每次都不多。您家人口一定很少。”“事实上,就我一个。”“嗯……我注意到先生常吃罐头食品。”“是啊,我得自己动手做饭,可又不会做……”“这我理解。”“太太您也是……”“请用‘你’字称呼吧!”“也许你原谅我的冒昧,我也观察到你的垃圾里常有些…  相似文献   

6.
随笔两题     
影子 一旦我在光明的地方,“我”就能准时出现. 我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我”总是在身后紧追着我的脚步;同时,“我”也是我最陌生人的朋友,因为我俩从未谋面. “我”看不透我,“我”永远只能看着我的肉体,我们之间在脚跟处重合.“我”是大地上的我,我俩拥有同样的经历,也同样伴随时间的流失在变化着躯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2006,我的夏天》,“我”做主;《高一进行时》,“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夜深千帐灯》下,“我”诉说“我与语文”的故事;《我·生活·语文》中,“我”逐渐明白“语文存在于生活中”;《有咖啡的日子》,“我”回忆独自远赴异国他乡的生活;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感叹《我拿什么来感动自己》;初三的日子,“我”好《想回到过去》;《十六岁,我长大了》,“我”要“用坚强和坚忍书写我的分分秒秒”;《我的故事》,“我”与你分享我过桥的故事;《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带上我腿脚不方便的外公再次感受国外的风光;《小泉首相,我想对你说》,你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想握住你的手》,伊拉克小男孩祈望和平的降临……“我”是作文永恒的主题,“我”是作文永远的主人。“我”的作文要有“我”,“我”作文中的“我”要有个性、有故事、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东西。用我们的青春和文字,书写属于我们的花样年华;用我们的激情和语言,展现我们诗一般的生活。我们是“90一代”,我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别样青春。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吧!  相似文献   

8.
路上的友情     
“我不认识您!”“我可认识你!”“那我怎么想不起来——”“别忙,好好想想那次你爸——”“我爸!您也认识我爸?”“当然。”“我爸可没您这么高,也没您这  相似文献   

9.
围绕“做最好的我”办学特色,学校从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面,依据“做健康的我”“做智慧的我”“做文明的我”“做尚美的我”“做国际的我”五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蝴蝶”这个主题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区域环境,尤其在美工区,我提供了多种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充分了解、认识、感受了五彩缤纷的蝴蝶后,我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来表现对蝴蝶的认识。我问幼儿,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美丽的蝴蝶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想用蜡笔画蝴蝶!”“我想用线描画蝴蝶!”“我想听音乐表演蝴蝶的舞姿!”“我想折、画、剪蝴蝶!”“我想画中国画蝴蝶!”“我给蝴蝶涂色穿上对称的花衣服!”“我用积木搭!”“我用蜡染画画出来!”“我插塑!”“我用橡皮泥捏!”“我折纸蝴蝶!”“…  相似文献   

11.
1.人类征服动物的智慧:珍珠鸟本来是怕人的鸟,可是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它竟然敢一步一步地向“我”靠近——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竟然还在“我”的肩上熟睡——于是,“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美好的境界”果真是因“信赖”而来的吗?应该说,是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才有的,  相似文献   

12.
“现在开庭审理!”随着妈妈的一声大喊,我家的家庭“法院”首次开庭了。妈妈是“审判长”,我是“原告”,老爸当然是“被告”喽。“审判长”用塑料锤敲了敲桌子,严肃地说:“现在请原告陈述案情!”我“腾”地站起来说:“我有一个写心里话的日记本,可是,被告竟然趁我不在,溜进我的房间,偷看了我的日记本。被告侵犯了我的隐私权。”“被告,下面请你陈述案情!”“审判长”说。“我……我根本就没……看过他的日记本。”爸爸一口否定。“我请表哥作证。”我亮出了我的王牌,这下老爸蔫了。“审判长”继续追问:“原告的人证可信,被…  相似文献   

13.
“本我”、自我与“超我”郑州市教委寒礁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部分,受“超我”的影响和制约。“超我”是根据社会行为标准和要求而在人的内部...  相似文献   

14.
“我”是教辅书,人们对“我”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近几年来.“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令人羡慕的光环里。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对“我”宠爱有加。其实,你们也有所不知,说句心里话,“我’’是既烦恼又困惑,社会上盲目选购“我”的现象真让“我”欢喜让“我”忧。今天“我”想坐下来和大家聊聊天,所谈话题的关键词是: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和“我”(教辅书)。  相似文献   

15.
“幸运之窗”,把爱献给“帝王”──因为没有“您”,就没有“我”亲爱的读者,过去年一年,在编辑寄语里,总是“我”说“您”听。现在,我们想让“您”说,“我”听。质量是“我”的灵魂,读者是我的“帝王”,“您”的参与是“我”成功的保证,所以请您赐教。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我”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17.
《好同学》2002,(11)
只要是你心底里流露出的、感动你的一切文字——只要情真意切。所有“我”的故事,“我”的理想追求,“我”的智慧情趣, “我”的成长经历,“我”的个性展现,“我”的本真状态……所有“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独特人生,“我们”的时空天地,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大多离不开一个“我”亨。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中考,就有20多个省、市的作文考题写“我”,或与“我”有联系,如丹东市的“我与——”、朝阳的“我的快乐之旅”、苏州的“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南通的“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义乌的“我不只是一个角色”济宁的“我的初中生活”.  相似文献   

19.
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冰冷的教学变得生动,实现学生七大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厌学”为“我乐学”、变“我怕学”为“我爱学”、“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变“学中玩”为“玩中学”、变“听中学”为“中学”.本文结合中职数学教学自身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熊振鸿 《师道》2013,(3):60-61
幸福的女孩 (写给扶丽娟) 你姓什么 我姓“扶” 我问你姓什么 我姓“扶”呀 我不是问你幸不幸福 我姓“扶”,“扶持”的“扶姓“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