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要还原语文本色。其中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分别是:  相似文献   

2.
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大多被遮蔽,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桎梏了语文教学活动,"课堂导语"阻断了语文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分割了语文教学活动,"德育教育"标签化了语文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澄明遮蔽,还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开创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出现“异化”现象。而本色的宏观教学、本色的语基训练、本色的学科渗透、本色的教学设计和本色的教学语言等五个方面是探索中小学语文课保持语文本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有忽视了语文教学自身的特性和功能的倾向,失却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出现“异化”现象。而本色的宏观教学、本色的语基训练、本色的学科渗透、本色的教学设计和本色的教学语言等五个方面是探索中小学语文课保持语文本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慧华 《课外阅读》2011,(9):281-281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色.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存在过度强调人文性、夸大自主性、曲解综合性、忽视整体性等弊端,渐失语文的学科本色。我们倡导本色语文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守语文本真、紧扣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会文、崇尚简约教学,从而获得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杨再隋先生发表他的学术报告<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总结了语文课堂上出现的虚、闹、杂、碎、偏等问题,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使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乃本色两字。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在简约大气和激情澎湃中凸显语文本色呢?一要简约语文,展示本色;二要精啄文本,巧显本色;三要留点激情,串联本色。这样,我们的课堂可如清水芙蓉般清新可人,可如娇艳玫瑰般激情澎湃。只有凸显了语文本色,使课堂具有了"语文味",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回归本色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学生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如何回归本色语文,提高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时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尴尬。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语文教学要还语文本色。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造成“假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杨再隋先生发表他的学术报告《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总结了语文课堂上出现的虚、闹、杂、碎、偏等问题,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使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由此,他发出“语文课又怎么了”的诘问,同时质疑:语文课该是什么样?语文课该怎么教?基于这样的理性审视,杨教授提出语文回归的理念——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即平平淡淡教语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突显本色教学方法进行分析,讨论了本色教学理念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举措,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罗勤凤 《考试周刊》2013,(40):49-49
"语文教学的本色"就是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文章提出应立足校情,追求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各学科教学中的核心,更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关注语文本色教学,呼唤语文的本色回归,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各阶段的语文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本文基于现实的角度重点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的解决策略,希望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乃本色二字.如何让语文教学在简约大气和激情澎湃中凸显语文本色呢?本文就此从"简约语文,展示本色"、"精啄文本,巧显酌以"、"留点激情,串连本色"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郑百苗 《云南教育》2007,(9S):10-12
2006年1月杨再隋先生发表他的学术报告《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总结了语文课堂里出现的虚、闹、杂、碎、偏等问题,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同时质疑:语文课该怎么样?语文课该怎么教?基于这样的理性审视,杨教授提出语文回归——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即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正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政治附庸地位的语文教育,忽视了语文教学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失却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抒发情怀的一种意识存在。王运遂老师在其教学理念中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回归语文教学本色,重读写,重积累。在教学中摒弃各种花哨的展示,让语文纯净的、朴素的本色回到学生和老师的手上,绽放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这种本色的教学观念,让教与学的双方都感到明朗与愉悦。  相似文献   

20.
糜山 《成才之路》2013,(17):92-92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如今,孩子读得太少,背诵得太少,积累得太少,开口不能言,举手不能书,学生怎么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呢?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要从语文教学的形式,回归到语文的本色。我认为,本色语文是原汁、原味的本真语文。教出语文味,是本色语文教学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