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学期,我班从外地转来一位“奇特”的学生——张甜甜,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她的头一直低着,从不与人交流。据说,上学期,她曾在一所教学质量很高的学校就读,虽然她学习十分努力,但成绩平平。而家长和学校对其寄予了厚望,甚至近乎苛刻。南于不堪学校的“重负”、家长的“厚望”、升学的“压力”,她患了严重的抑郁症。为此,她父母不得不给她转学,希望她能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2.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认识"错误",注意纠错,培养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养成自我纠错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理清认识,"对症下药"要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必须弄清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哪些常见的错误,才能"对症下药"并做到"药到病除"。首先,受汉语影响出现的错误。如汉语中第三人称单数"他、她、它"虽然写法不同,但是读音相同。在英语中则是拼写和读音都不同。用英语表达时往往会"他、她不分",甚至常常把"她的丈夫"说成"his husband"。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我被北京大学派到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中文系任教,有一门研究生的课程是"中国现代小说研究"。课堂上有一名学生,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她有点与众不同。她长得娇小玲珑,眉目秀气而又灵动,体态清瘦而有风韵。她常常与别的学生一样欢笑,甚至还更多几分活泼,但是她的一举一动都显露一种成熟的优雅、一种自然的细腻和一种已经成为习惯的教养。  相似文献   

4.
经典选段 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写“最难忘的时刻”. 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春节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日子.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不出所料,几乎所有的孩子,写的都是春节期间,与从外地打工赶回来的父母相聚的那一刻.  相似文献   

5.
"爱心与智慧是助我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双翼。"这是她从教20多年来的心得。她用爱心关怀着每一个学生,她用智慧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她就是2012年"自治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玉林市容县高级中学教师林琼容。爱生如子从站在三尺讲台那一刻起,林琼容就立志做一位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不论是否担任班主任,她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让学生感受到她的可亲、可敬、可爱。  相似文献   

6.
鲍坚勇 《考试周刊》2012,(12):170-171
【背景描述】今天是我值班,晚自习时间到了,我放轻脚步声,静静地来到自己班教室的外面,从教室的窗户往里看。或许是职业病,很多班主任喜欢在教室外"偷偷"地查看自己班学生的状况。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自习,已经是高三学生了,明显感到高考的压力,可是在教室的角落位置上,一位熟悉的女生——小丽(化名)又拿出了几件宝贝儿开始她自己的"工作"了,只见她抹了一把凝脂状雪花膏似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现象一: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回答?"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我……"有几个甚至离开座位,"勇敢地"走向老师,把他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前,甚至做一个蹦跳状。当老师说:"××,你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等不及的就在座位上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穆紫 《家庭教育》2004,(3A):32-33
阿津是个不错的女孩,可是上了中学后,她常常对学习感到恐惧,尤其是每逢某些科目的考试,都莫名其妙地紧张,甚至逃避科目考试。早晨,人们明明看到她上学去了。没想到她是在大街上逛了一天。由于她的父母在外地。爷爷奶奶又没有察觉,等到父母知道这个情况后,她的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9.
林剑 《广西教育》2010,(16):13-13
18年来,凭着一颗热爱教育的真心、一份热爱学生的真情,她一直坚守在农村学校,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同行的广泛赞誉。她就是2009年"全国优秀教师"、玉林市"十佳教师"获得者,  相似文献   

10.
我们班来了一位叫李丽的新同学。不知是老师有意还是无意,把我们两个外地来的学生分在一个桌。或许全班就我们俩是外地的吧,很快我们就熟了起来。我特别喜欢听李丽讲她老家的趣事。但李丽的父母却把她管得特别严,平时打工的父母上班去了,李丽放学只能呆在那间小小的出租屋里。有几次我去找她玩,只见她一个人不是看电视,就是写作业。李丽说她很想到野外去,像在老家一样捉蝴蝶、捕蜻蜓。可在这个城市,父母担心她的安全,不让她出门。唉!李丽真成了笼中的小鸟。有一天,在一节手工课上,老师要同学用纸剪成心目中的飞行器。同学们很快展开想象,有…  相似文献   

11.
熊仕喜 《班主任》2014,(12):15-15
"如果你不小心弄掉了同桌的文具,正准备向她道歉时,她却冲你大骂起来,这时你会怎么处理?"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意在让学生学会处理同学间的小矛盾,与同学和谐相处。一名叫王娟的女孩兴冲冲地站起来说:"她骂我,我也要骂她。"她的话引起学生们一阵哄笑,有人像是要证明她所言不虚似的,连忙应声说,她平时就是这样,谁惹她都没好果子吃。  相似文献   

12.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也是她所有作品中被研究最多的一篇。其中主人公曹七巧几乎是无法撇开的话题,关于她的"疯狂",关于她的"变态",关于她的阴险,关于她的丑恶,这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臭名昭著的妻子和母亲原型。"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相似文献   

13.
臧涛 《教育文汇》2007,(12):3-3,9
近日,校内不少老师在议论一个人,一个3年前从我校毕业的学生,她在当年中考时被当地一所重点高中拒之门外。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她应该打工去了,可是几经辗转,她到外地上了一所一般高中。两年后,她参加高考一鸣惊人,上了重点大学。应当说,与她的初中同学,包括那些曾远远在她之上的同学相比,她是优秀的。  相似文献   

14.
当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以后,表面上看学生把课文读得很熟练,甚至显得很有"感情"了。其实深入地问几个问题,发现学生还是游离在文字之外。研读文本重点段时,还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有人美其名曰"个性阅读",  相似文献   

15.
班级管理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规律,否则,将适得其反。对学生空洞地说教、直白地要求,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逆反,一般不会有好效果。笔者将自己在哲学课上利用哲学知识对学生"寓教于课"、"寓管于理"进行管理教育的实践,以几个案例的形式写出来,与同仁们交流,还望提出宝贵意见,以提高以后的教育实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学期,我班从外地转来一位奇特的学生一一张甜甜,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下课,她的头一直低着,眼睛从来没有正视过别人,更不与别人搭讪交流,可以说把整个儿心灵都封闭了起来,成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据说,上学期,她曾在一所教学质量很高的学校就读,虽然学习十分努力,但智力平平,而家长和学校对其寄予了厚望,甚至近乎苛刻。由于不堪学校的“重负”、家长的“厚望”、升学的压力,她的精神变得恍恍惚惚,整天抑郁寡欢。  相似文献   

17.
教学思考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数与形结合,让学生"心中有数"二年级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的直接基础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认识,虽然"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如何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和未知的"倍的概念"衔接起来,却是本节课的关键。所以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冰心倡导"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其创作的主题。她以一颗纯美的童心,崇尚自然,赞扬母爱,其作品体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冰心"爱的哲学"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的思想,体现了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在文学史上甚至在人类史上都将永远闪耀光辉。  相似文献   

19.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散文化的手法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之间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文章的结尾部分语言委婉含蓄,是作者情感的高潮,是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地方,但也是学生最难以读"透"的地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读出文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1,(9):40-40
一个学生参加考试,试卷全是判断题组成的。她盯着试卷足足看了五分钟。突然,她拿出一枚硬币,开始抛:正面就答"是",反面答"否"。结果,她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而其他人还在绞尽脑汁地答题。可在考试快要结束的几分钟里,监考老师看到她又在拼命地抛硬币,嘴里嘟嘟囔囔,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