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谚语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用语通俗,修辞生动,言简意赅。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都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精炼,没有一个多余的词,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文体非常口语化,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的特点。从文化视角来看有效的英汉谚语翻译方法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套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英语谚语汉译时要特别注意口语化,用词精炼,某些特殊句式的译法,这样才能形象地把英语谚语传译到汉语中。  相似文献   

2.
谚语语言简洁,音韵优美,寓意丰富,哲理深刻,其句式结构相当讲究,重视变化,结构上具有紧密性和对称性.本文作者在大量搜集英语谚语的基础上,对其特殊句式结构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出了省略式、强调式和个特殊句式结构,便于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人类文化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谚语以其语言和谐、形象、深刻等特点成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精华。谚语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押韵顺口。笔者主要分析了蒙英谚语的特征并对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蒙英谚语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以祁县方言谚语力例,分析方言谚语的结构和语义特点。方言谚语语音上讲究押韵,语法结构有很强的对称性和逻辑性,语义内容包罗万象。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一种学形式。谚语的洗练和深刻是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语言字发展中大浪淘沙,去粗取精的结果,谚语具有深刻的唯物辩证思想和鲜明的民族性。谚语的翻译要求译忠实地表达原的思想内容,尽可能保持原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民族特色、语言流畅,并有谚语味道。  相似文献   

6.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文学的瑰宝,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英语谚语中大量使用修辞格,使之精练简洁、形象生动、韵律优美、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语言艺术美。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着重论述了英语谚语的多种修辞格,旨在更好地掌握和欣赏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7.
徐勇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29-130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的瑰宝,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文化的结晶,一条简单的谚语通常蕴涵深刻的道理。本文试通过对《新编英语教程》(第一册)中列举的英语谚语进行研究,希望对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与汉语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谚语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韵味隽永。谚语的翻译要求译者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民族特色、语言流畅,并有谚语味道。因此,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翻译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方沁玮 《文教资料》2014,(32):32-3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谚语作为民族语言形式的集中表现,是丰富而深刻的价值观表达媒介,是语言文化的一个精华部分。本文通过对中法谚语的比较和讨论,佐证两种不同文化取向在各自民间谚语中的映射,加深对中法语言和文化基础差异性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更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谚语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谚语是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运用的,谚语的极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含义深刻,用词精炼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而汉语谚语反映的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形式。按照以内容为类界的谚语冠名习例 ,以劝诫人们树立道德观念、遵守道德规范为内容的谚语 ,称之为道德谚语。道德谚语具有比较突出的普遍性、思想性和多元性。道德谚语的功用侧重在对人类道德建设进程的促进 ,其价值就在于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简短精练的语言特点 ,在道德建设中起到宣传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 ,它还使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不断得到巩固和完整 ,形成种种道德风俗、道德力量 ,调节着人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形式。按照以内容为类界的谚语冠名习例,以劝诫人们树立道德观念、遵守道德规范为内容的谚语,称之为道德谚语。道德谚语具有比较突出的普遍性、思想性和多元性。道德谚语的功用侧重在对人类道德建设进程的促进,其价值就在于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简短精练的语言特点,在道德建设中起到宣传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它还使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不断得到巩固和完整,形成种种道德风俗、道德力量,调节着人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维吾尔语谚语的特点,阐明了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从而突出了维吾尔谚语的深刻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明华 《文教资料》2010,(23):48-49
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学习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中韩女性谚语的比较,希望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中韩女性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黎浩邦 《红领巾》2004,(2):12-15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形式.按照以内容为类界的谚语冠名习例,以劝诫人们树立道德观念、遵守道德规范为内容的谚语,称之为道德谚语.道德谚语具有比较突出的普遍性、思想性和多元性.道德谚语的功用侧重在对人类道德建设进程的促进,其价值就在于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简短精练的语言特点,在道德建设中起到宣传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它还使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不断得到巩固和完整,形成种种道德风俗、道德力量,调节着人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文化、翻译三者关系的角度 ,讨论了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问题。认为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数千年积淀的文化产物 ,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翻译英语谚语应该忠实传递它们的文化信息。文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在俄语实践中,经常能遇见一些谚语,他们结构严谨,寓意深刻,能恰当而又充分地体现语言的优美和多彩。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对俄汉两个民族谚语在结构、形象和寓意上表达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便学习中更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18.
谚语能用言简意赅的话,反映出深刻隽永的道理.为提高语言教学效果,可以在课堂中适当运用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19.
客家农村地区谚语非常丰富,由于人们多年来对生活中出现各种气象的观察,及对从事农事活动的经验总结,产生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农业气象谚语。这些谚语又在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文章选取了部分客家地区的农业气象类谚语,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其特点。分析表明:客家地区农业气象类谚语讲究修辞格律,使用了多种修辞格形式,达到了良好的修辞表达效果。因此客家农业气象类谚语得以融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并得到广泛地应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谚语大都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是人类在生活和实践中所获取的思考与感悟,其显著的特征是具有隐喻性。英汉谚语都属于概念系统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记载和表现了各自的物质、精神文化传统。作者基于隐喻理论,从象似性、范畴化、意象图式、完形心理等四个层面对英汉谚语的认知机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