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在人们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难道批评不可以"绿色"吗?回顾、反思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但由于年龄还小,缺乏意志力和自制力,他们往往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过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做老师的一不必要大惊小怪,二更不要大做文章.小学生需要更多的是赞赏,但也需要批评.关键是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教师是选择责难和声色俱厉的批评方式,还是选择启发和严而不厉的"绿色的批评"方式,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后者.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巾总结了五种"绿色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2.
案例背景在幼儿园,调皮的孩子会经常做出一些不符合规则的事,会经常犯一些小错误。经过老师的教育,孩子经常是当面说得很好,转身却又故态复萌。这时老师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你了解孩子吗?你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3.
"你叫学生写过检查吗?"问到这个问题,很多老师会感到可笑,甚至觉得奇怪。学生犯了错误之后不写检查,岂不是对学生的包庇和纵容,这样的老师称职吗?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对待?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教育机会,是不是觉得该让他吃点苦头,让他感觉不好,下次才能长记性,才能表现得更好?麻烦您回忆一下,当您还是孩子的时候,犯了错误,经过老师或父母对您的批评、惩罚之后,您是否认为"啊,老师和父母对我太好了,下次我一定要好好表现"?当你成年以后,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你的伴侣或领导只会不停地批评你、指责你犯的错误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  相似文献   

5.
有位邻居曾向我诉说:“我孩子的老师总是说我的孩子调皮捣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一身的缺点。难道我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好的地方吗 ?”看着她愤愤不平的样子,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 ?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应掌握与家长交流的一般技巧。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一点小错误。有的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6.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学校在这一事件中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平等相处的环境?难道我们的教育者就真的无视学生的自尊,只能用错误的方式去纠正错误吗?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经历这一事件时,表现出如此脆弱的心理,轻易选择了轻生?难道他不珍爱生命吗? 是我们的老师错了,还是我们的教育错了?是我们的孩子错了,还是我们的家长错了?  相似文献   

8.
要尊师爱生     
菁灵姐姐:您好!我们班大多数男生都很调皮,因此引起了老师的反感。只要同学们犯了一点错误,英语老师就会破口大骂。因为她染了发,所以有的同学就管她叫“红毛鸡”。我想问您法律上规定了老师不可以打同学,难道就可以随意骂同学吗?筱翔有一句老话,叫“尊师爱生”。也就是说,学生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2日《教育时报》周末版载《,不许批评学生,老师愤而辞职》的文章,36岁的辛洪梅老师从供职的济南市一所私立学校辞职了,原因是这所学校对老师的种种“苛刻”要求——不准批评孩子,不准变相地批评孩子,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是一所农村三流高级中学曾分管学生德育工作多年的教师,面对如此多的“差生”,他们犯了错误,该不该处罚?怎样处罚?一、“处罚”也是教育现代教育强调多赞赏、多鼓励,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然而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误,即使是优秀的学生,犯了错误如果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但不能帮…  相似文献   

10.
<正>国庆长假,双胞胎女儿拿出幼儿园教师布置的涂色作业开始涂色。大女儿在事先画好的草图里全神贯注地涂色,小女儿却在本上涂鸦瞎画,我提醒了她几次,她还是把色彩涂到图形的外面。她爸爸在旁边笑着说:"这个小女儿,长大了肯定是个粗心的家伙!"我心中不禁一愣,这真的是粗心造成的吗?我同时又联想到学生在作业、考试时也犯一些教师、家长认为简单的错误,如抄错数字、计算错误等。我们有时也总结为学生太粗心了,认为只要细心些,就会不犯错了。难道粗心真的就能掩盖错误吗?我认为不能。下面就"粗心"的话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见到老师一声"小组交流",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四人小组好像每个人都在张嘴,可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一到汇报的时候,站起来发言的孩子不紧不慢地说着,多数孩子却依然做着自己的事情.当老师问到有没有不同看法时,后面的孩子又重复着前面孩子的答案……于是,我们就开始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连起码的尊重都不会?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难道全是他们的责任吗?就只有学生应该懂得倾听吗?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耐心倾听的姿态?  相似文献   

12.
<正>星期五,最后一堂课结束,我筋疲力尽地走进办公室。同组的张老师在聊一周的工作,感慨道:"哎,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候真是不一样了!什么事也不敢放手让他们去做,就怕发生什么危险。老师什么都得管,每天累得不行。若是能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信任学生,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轻松容易许多!"一句无心之语,让我陷入了沉思:难道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真的"越俎代庖"了吗?是否应尝试信任学生并且学会放手呢?心动不如行动,就  相似文献   

13.
错了就该罚     
前段时期,教育界就“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讨论得纷纷扬扬、热热闹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教师,我从来都欣赏“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也从来都认可“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并身体力行。但是,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宽容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否宽容能解决好所有的教育问题?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敢说,唯恐扣上“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帽子,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我认为,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对了就该表扬,错了就该惩罚。我曾用宽容的方法转变过很多孩子,也曾经读到很多学生因老师的宽容而成人成才的典型事例。宽容的确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14.
刘文东 《班主任》2004,(11):20-20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找其"谈心",说上一大堆的道理,说得学生不住地点头说"是……对……".乍看,"谈心"起到了效果,可实际情况呢?过不了多久,学生又会犯同样的错误.于是,老师再找他来"谈心",如此反复.老师抱怨学生难教,而学生也越来越反感老师的这种所谓"谈心",两者都感到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15.
曾经听到有的老师抱怨: “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育, 我为他们操碎了心,爱他们胜过爱自己,可是他们就是不领情,真让人伤心。”的确,这是做老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但不知在伤心之余,老师们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爱我的学生吗?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不是多此一问吗?哪个老师不  相似文献   

16.
唐翔云 《班主任》2002,(3):39-40
一些老师非常严厉,学生犯一点儿错,就叫到办公室大训特训。这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吗?孩子永远是孩子,为什么不保留他们纯真的天性,给他们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呢?我是一名年轻班主任,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教育孩子,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田丽霞 《班主任》2014,(6):66-68
正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该说些什么呢?我认为有七句话必须说。第一句话: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犯错之后,我们首先要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儿?"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其实很重要;它看似很简单,大家都在说,其实很多人经常忘记说。一般情况下,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会很着急,甚至很气愤,于是就不问青红皂白,凭想当然去做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的,否则他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否则老师不会处罚你。""一定是你在撒谎,他从来不撒谎。"……这种"连  相似文献   

18.
吴献存 《今日教育》2014,(11):60-60
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升,家长、学生对教师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越来越难当。今天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但能力、习惯缺少养成,更缺少接受批评的心胸。我们常看到不懂得包容、理解、体谅别人的孩子,也经常看到为子女开脱错误的家长。这些不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批评的现象,导致学校、教师在工作上稍有闪失,指责、呵斥便纷纭而至,这也使许多老师在和孩子交谈时都慎重考虑措辞。于是,孩子犯了错误,别说惩罚,就是连基本的批评教育都要小心翼翼。  相似文献   

19.
沟通     
正从教二十余年了,耳边经常响起几句话:"老师,麻烦您跟我们家孩子说一说,他只听您的话"。"杨老师,你把某某的家长请一下,让他自己请他不请,一点儿都不听话,还对着干。"等等。真的是我们的学生变化太大了吗?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难道就真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只是我们与孩子们的交流方式出现了问题。作为教师,该怎样引导师生之间的沟通,用什么方式沟通呢?下面我谈一点浅见。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尊重学生,在很多教师看来是有些荒唐的,"我给他们  相似文献   

20.
正读罢马海玲老师的《我的"输"与"赢"》这篇文章,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了马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真教育的坚守。但是转念一想,难道我们对真教育的坚守和学生的发展,就非得以教师的"输"为代价吗?这两者的关系就非得是"水火难容"的对立关系吗?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在积极追求一种"共赢"或者"双赢"目标。难道教育这个特殊领域就特殊到不能实现"双赢"吗?我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双维目标。我们教师有能力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学生,也就一定有能力把自己发展成为有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