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技动态     
<正>我国科学家发现白叶枯病菌侵害水稻机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表明,白叶枯病菌会利用水稻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显性Xa13基因,减少铜在水稻导管中的分布而侵害水稻。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病原细菌利用宿主基因征服宿主的一种新机理,同时也揭示了可能涉及水稻与病原共进化一个典型例子。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在国际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顶级杂志《植物细胞》上以重点推荐形式在线发表,同时配发了介绍文章。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主导完成的50个水稻基因组重测序及遗传变异数据库构建等研究成果,本月初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变异分析,为科学家深入挖掘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及促进水稻分子育种改良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6):546-546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的科研人员最近在水稻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两篇有关水稻重要功能基因及其驯化研究论文同时在线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Genetics上。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控制水稻氮吸收效率和产量的基因。研究成果已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以水稻为主食。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已成为现代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杂志"月"日在京联合举行通报会宣布: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基因序列不仅被我国科学家独立绘制完成,而且获得成功“解读”,从而使人类第一次在基因组层面“认识”水稻。"月#日在美国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和长达$"页的篇幅发表了《水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图》论文,介绍了由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完成的这一重大科研项目。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在解读“生命之书”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这表明我国水稻基因研究已经处于国际前列,…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水稻的栽种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它也是研究单子叶植物的模式生物。水稻的产量与生殖器官的发育息息相关,近年来,对水稻花序的发育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对控制花器官的发育的基因研究更为深入。MADS-box基因对花器官的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MADS-BOX基因的起源,结构,功能以及最近研究者对影响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基因的研究,并对其将来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植物     
正泛基因组分析揭示栽培稻和野生稻中基因组变异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黄学辉教授团队合作,在水稻基因组复杂遗传变异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该研究绘制了栽培稻—野生稻的泛基因组图谱,系统鉴定了涵盖各类群水稻的编码基因集,其中很多新鉴定出的基因在各类群水稻中呈现出丰富的"存在—缺失"变异。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农作物。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存在多种类群,分布广泛,可以适应多样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储成才课题组发现,一氧化氮(NO)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过氧化氢诱导的水稻叶片细胞死亡。详细的分子、生理及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强光条件下,突变体叶片中NO含量的升高和降低,可分别加重和减轻水稻叶片细胞死亡程度。蛋白质亚硝基化(NO最主要的作用方式之一)转基因植物分析也表明,蛋白质亚硝基化的高低直接影响叶片细胞死亡程度。这一研究结果日前在国际杂志《植物生理学》上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9.
水稻分蘖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蘖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水稻穗数的多少并进而影响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分蘖又是单子叶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意义。我们与合作者共同努力,克隆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关键基因MOC1,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部分研究结果已发表在2003年4月10日出版的Nature上[1]。  相似文献   

10.
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完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约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口粮。水稻作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率先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第4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序,该成果已在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本文简要报告水稻基因组测序的意义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的进展,并着重介绍水稻基因组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和分析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高效抗虫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祯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5):353-357,399
植物转基因技术为培育高效抗虫水稻新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pTI)基因是一种广谱抗虫基因 ,该成果采用最新研究策略 ,对该基因进行体外修饰 ,使其转译产物最终定位于细胞的内质网中 ,以增加外源抗虫物质的稳定性。实验证明 ,转修饰cpti基因的植物无论是抗虫蛋白含量还是抗虫能力均比转野生型cpti基因植物有显著的提高。已获大量转基因水稻株系 ,包括著名水稻恢复系明恢 81和明恢 86,并用其配制了杂交组合。转基因抗虫杂交水稻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进行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杂交水稻具有优良的抗虫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得润  龚俊义 《科技通报》2009,25(4):412-418
褐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与白背飞虱(WBPH,Sogatellafurcifera)是水稻的两种重要害虫,培育抗虫品种是防治这两种飞虱的有效途经.近年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迄今已经在水稻上鉴定或定位了许多抗稻飞虱基因,这些基因来源于水稻的栽培种和野生种.本文就近年来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主基因定位和QTL分析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简要回顾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飞虱育种上的应用概况,对当前基因定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4):516-516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储成才研究组通过对一早衰突变体psl-D(prematurely senilel,“未老先衰”之意)的研究,发现了ABA介导植物衰老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分OsNAP。OsNAP受到ABA的特异性诱导,通过直接调控叶绿素降解、营养再转运及其他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叶片的衰老进程。这一发现首次阐明了ABA介导的水稻叶片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09,(9):1-1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基因与发育》(Genes&Development)正式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关于水稻调控抗旱耐盐新机理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成果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组完成。该研究组经过多年努力,在水稻重要性状遗传与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气候条件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荒漠化的趋势日益加剧。干旱和盐碱已成为造成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的两个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朱玉贤、赵进东、许智宏为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植物发育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创新群体集中了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相关研究的7个课题组,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会获得者4人。主要从事棉纤维发育、拟南芥与水稻器官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异型胞分化及碳氮代谢偶联机制、植物与病原相互作用研究,有多篇科研论文被发表在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刊物上。2004年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SCI)“基本科学指标(ESI)”的分析表明,以该团队为核心的北京大学植物和动物科学研究领域被引用…  相似文献   

16.
Cd极易被水稻等作物吸收并伴随食物链在人体内累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基于水稻Cd累积机制的现有研究,克隆与水稻Cd累积相关的基因Os LCD和Os HMA3,并克隆一个维管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Os MTP11P,利用Gateway技术及传统酶切、连接方法,成功构建适用于水稻等单子叶植物农杆菌转化的RNA干扰载体pRI-M-LCD和根特异性表达载体p CB2022-H.期望通过这2个载体共转化水稻,使大量的Cd扣留在根细胞的液泡中,限制Cd向地上部分及籽粒中的转运,从而实现Cd在水稻籽粒中的低累积.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4,(4):41-41
为什么春天开花的植物知道在什么时候开花?通过两个研究小组的努力,这个谜终于得到了解释。研究的结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许多不在赤道地区生长的植物是通过一个叫做春化作用的过程做好开花准备的,这个过程需要持续暴露在低温环境下。这一过程和一种叫FLC的蛋白质有关。该蛋白质可通过抑制发芽所需的生化通道来阻止开花的过程。冬天低温的天气激活了三个基因———VRN1、VRN2和VRN3,这三个基因阻止了FLC的形成,因而启动了开花的过程。春天的时候,当花成熟、气温上升之后,这三个基因便“关闭”,FLC蛋白质便阻止更多的花芽生成。…  相似文献   

18.
<正>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傅向东研究团队在水稻品质和产量协同遗传改良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从优质杂交水稻不育系泰丰A中成功分离并克隆了一个控制水稻粒形和提升稻米品质的重要基因GW7。这一基因能通过改变细胞分裂模式,让稻米变得更为细长,有效地减少垩白率和垩白面积,从而提高稻米在外观、口感等方面的品质。该项研究为水稻高产优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直接提供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能在水稻胚乳中特异表达的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的植物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高保真PCR技术分别从质粒pGEM CTB和幽门螺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TB和cagA基因,然后用PCR方法直接融合CTB基因和cagA基因.又用PCR法改造了水稻Wx启动子,在其3′端融合加入Ω序列和Kozak序列.通过一系列亚克隆最终将两个融合基因和NOS终止子插入根癌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BI A1300的表达框架内.结果 PCR验证和测序分析证明,CTB和cagA融合基因以正确的方向插入到载体pCAMBI A1300中,并位于水稻Wx启动子后.结论 成功构建CTB和cagA融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幽门螺杆菌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硅是土壤中第二大丰富的元素,在植物抗逆抗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抗病机理尚不清楚。对于其抗病机理的一种解释是硅沉积在植物叶片上充当了物理屏障从而发挥作用。但更多证据显示硅元素能诱导植物防卫物质的产生,其功能有点类似系统获得性抗性。硅元素处理后的植株能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抗真菌物质如酚类物质,植保素和病原相关蛋白的合成。分子和生化水平的研究显示硅元素能激活植物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在植物胁迫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