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22日,文汇报“近距离”专刊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我采写的独家专访《金庸剑桥论剑》。这篇专访是我今年1月16日在香港与金庸先生直接对话的成果。然而,有几家媒体的采编人员却不顾新闻职业道德,在未经文汇报和作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以“本报记者”的名义发表从文汇报上抄  相似文献   

2.
赵弢 《新闻爱好者》2006,(2S):39-40
金庸,本名查良镛,以其笔名“金庸”行世。 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为《明报》写社论,一支是写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3.
2004年底,金庸请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之职。有评论说,一场错位终于结束,而金庸自己说,他还会到大学教书,他想做一个很好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提起金庸,人们首先会想到以《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但金庸还是位著名的报人,上世纪60年代,他以一介文人的觉悟开始创办《明报》。金庸为《明报》撰写社评20余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明报》已成为香港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有影响的大报。金庸早期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先后当过记者、翻译和编辑,  相似文献   

5.
正许多人觉得,古龙的风格很易学。因为一个普通读者接触古龙,乍看之下,不会觉得他有金庸或梁羽生那么厚的功底——你可以轻松从金庸书里读出他喜欢《水浒》、熟稔《红楼》,他对希腊戏剧、莎士比亚、大仲马、《三言二拍》《史记》、诗词歌赋等无数东西,都烂熟于心。而古龙,乍看之下,只能说,这位对诗挺熟,尤其体现在人物名字上,比如  相似文献   

6.
邹虎 《青年记者》2006,(4):74-74
查良镛,笔名金庸,行内人常说:查良镛的第一生命是报业,第二生命是电影,而武侠小说或许是他生命中的一种偶遇吧。观其一生,金庸在报业经营、政论写作、新闻理论等多方面,在香港报界留下了重彩浓笔。我以我手写我心“事实不可以歪曲,评论大可自由”,如果说《明报》在创办初期是以  相似文献   

7.
周莹 《新闻世界》2011,(8):195-196
金庸在《明报》办报时期,通过社论、专栏等形式发表对祖国大陆,台湾社会,以及香港问题的种种意见,也以记者、报人等身份和政界要人,社会名流进行交往。本文以《明报》时期,金庸的新闻活动为主线,研究其与政治界和文化界的公共交往。  相似文献   

8.
张彦维 《新闻爱好者》2011,(22):124-125
提到金庸,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其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博古通今,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但事实是,武侠小说仅仅是金庸的一个副业,金庸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报人,评论家。既然要谈论金庸与香港的文人办报,那我们当然要从金庸及其创办的《明报》谈起。《明报》,1959年5月20日,  相似文献   

9.
姜川 《新闻世界》2007,(8):29-29
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央视《艺术人生》远赴香港采访了香港文化代表人物——83岁的金庸先生。金庸讲述了以前他从未披露过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
张彦维 《新闻爱好者》2011,(11):124-125
提到金庸。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其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博古通今,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但事实是,武侠小说仅仅是金庸的一个副业,金庸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报人,评论家。既然要谈论金庸与香港的文人办报.那我们当然要从金庸及其创办的《明报》谈起。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05,(9S):18-18
自5月16日,本报刊登“漫画版金庸”作者和全国各个省市销售总代理的征集启事以来,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安徽、贵州等地的应征者纷纷来电来信。主办方共收到电话300余个,信件、邮件198封。同时,收到59家漫画创作团队的创作意向书和完整的应征作品42件。7月初,专程从洛杉矶回杭州具体操作此项目的海风执行董事吴冰带着初选出来的40多幅作品飞赴香港,再次与金庸进行了接洽。对初选出来的40多幅作品,金庸表示认可,他说单看这些作品上的人物形象,“就好过以往出版的漫画形象”。由于金庸的作品大多富于很强烈的浪漫色彩,因此主办方在挑选应征作品时更注重漫画版本能否延续金庸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现已初步确定了金庸漫画的主创团队,漫画版《天龙八部》第一册预计今年10月完稿,整部《天龙八部》漫画版计划于明年年内完稿,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1959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先后撰写15部武侠小说的金庸,近日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在回答“你从《大公报》出来,35岁时自己创办《明报》.重要的缘故是什么”的问题时,金庸回答:我在《大公报》工作时,《大公报》还是独立、自由的,  相似文献   

13.
大家大讲堂     
《全国新书目》2008,(11):30-30
四十多年前的1966年,金庸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月刊》杂志。香港《明报月刊》创刊四十多年以来,历经查良镛、胡菊人、董桥等8位主编,在文化界、知识界、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金庸先生的倡导下,他们有计划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邀请海内外有巨大影响力的学者就国家、历史、民族与当时的社会重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11,(21):7
《太原晚报》报道:"被传记",赵本山不是第一个。今年年初,一本《梦游九天——金庸的醉侠世界》就被曝未经金庸授权。演艺界的大腕们,更是经常会发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了传记。孙红雷被出了《坏小子孙红雷》,未经张艺谋授权的《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作者也被张艺谋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三种房屋受赠情况免个税,周森锋成中国最年轻的市长,2009电视网络影响力发布《百家讲坛》蝉联人气王,金庸入会,郑渊洁退出,作协已成围城?  相似文献   

16.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就风靡我国港台、东南亚。他的文学作品更是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近年来.内地也掀起“金庸”热。使得韦小宝、杨过、小龙女、令狐冲、黄蓉、郭靖等也成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津津乐道的偶像,可以说金庸的小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消失。反而生命力却越来越旺盛.读者群也越来越庞大。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王朔小说是琼瑶小说的翻版,只是变换了一下男主人公的类型。我倒是越读越觉得像金庸的《鹿鼎记》。《鹿鼎记》乃金庸的封笔之作,人说不像金庸写的,金庸却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部。分歧的原因在于其风格与金庸所有武侠小说大异其趣。《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既非英俊潇洒、气宇轩昂的美男子,亦非武功卓绝、众人景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与发展”栏目中的第一篇文章介绍了陕西电视台成功直播“金庸华山论剑”大型文化活动的有关情况,题目是《在华山之巅用电视解读大众文化》。第二篇文章谈了加快有线电视发展的思考。另一篇文章阐述的重点是地方电视台尝试实行ISO9000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原名查良庸)创作的武侠小说多年来一直十分畅销,广大读者都为之倾倒。金庸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也越来越引起文学评论工作者的关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探讨金庸家世的论文。2004年1月3日和1月10日的《丹阳日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  相似文献   

20.
提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其一大特色就是把虚拟的情节与历史真实相结合,如在《射雕英雄传》中所描写的成吉思汗西征的宏大场面,有相当部分符合史实。但小说中关于郭靖和黄蓉等的内容,则大部分出于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