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学者司马长风著《中国新文学史》对中国作协副主席、老诗人冯至的诗歌作了高度的评价,很引人深思。但在介绍冯至的简历时有明显错误: 冯至(1905——)本名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曾留学德国,1921年开始写诗,回国后曾在《浅草季刊》发表作品,继与陈炜谟等创办“沉钟社”、出版《沉钟半月刊》……(黑点为引者加)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一中“浅草”文学社成立于1996年,先后获得“全国文学社示范单位”、“全国优秀文学社”、“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刊特别奖”等荣誉。“浅草”自成立以来,先后有100余人在《光明日报》、《中国校园文学》、《美文》、《语文报》、《语文世界》、  相似文献   

3.
作为诗人、学者的闻一多,最早是一位画家。 1912年.闻一多入读清华学校。他曾“以图画冠全级”,发起并成立了“美术社”,同时还担任《清华年报》《清华学报》的图画编辑,成为学校美术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4.
<正> 创造社诗人所形成的“创造诗派”,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是十分活跃的。郭沫若、成仿吾、郑伯奇、邓均吾、黄药眠,楼建南……乃至创造社后期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都创作了不少颇有影响的诗歌。与初期白话诗派、初期写实主义诗派、“小诗”派、湖畔诗派、象征诗派、新月诗派等各种不同的诗歌派别相比较,“创造诗派”的诗歌,呈现出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貌,是任何诗派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5.
朱传弟  任群 《学语文》2021,(1):38-40
一、情景导入(播放林海音乐《琵琶语》,营造音乐氛围,讲课开始即暂停。)师:同学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些诗句都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生前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盛况,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琵琶行(并序)》感受白居易的诗歌美,品味古人音乐美。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7,(9):62-67
《创造日》与《创造季刊》《创造周报》一起,形成了前期创造社刊物"三足鼎立"之势。如果说《创造季刊》是前期创造社开创一个文艺时代的起点,《创造周报》是前期创造社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那么《创造日》的停刊则是前期创造社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细究《创造日》的编辑理念、社内定位及其刊载作品可知,它不仅承载着前期创造社同人的"文学梦",还为创造社成员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创造日》对研究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和了解当时的文学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弦,1966年生,做过教师、记者,现任《扬子江诗刊》编辑。1990年代开始写作,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诗文,有诗集《十年灯》、散文集《菜蔬小语》,曾获中国诗歌学会、《人民文学》、《散文诗》等杂志诗歌奖,2009年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授予"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组诗《春风斩》是他新近重组发表的一首诗作。  相似文献   

8.
胡适作为最早作白话新诗的诗人而在五四时期风云一时,他的新诗主张和见解,也“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他的著名的《谈新诗》一文,则“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一时间,提倡白话诗,试作白话诗成为一股不小的浪潮。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代创建新诗的先驱者对旧诗发起了毁灭性的攻势。几年功夫(从《新青年》1917年2月发表白话诗到1921年左右),白话诗取代了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4)
12007年2月2日下午,新作文“文学茶座”系列讲座之二——“如何阅读这个时代的诗歌”在《新作文》杂志社会议室举行,来自《新作文》和《学习报》的编辑人员认真聆听了诗人潞潞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0.
杨守森 《中学时代》2022,(17):30-32
<正>艾青是“五四”以来我国新诗史上卓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自从1932年5月在“左联”的刊物《北斗》上发表了处女作《会合》之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动人心魄的诗篇。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妙的诗歌艺术形象创造乃重要原因之一。一、有形体与无形体的形象创造依据取材特征,在诗歌作品中,常见有形体的形象创造与无形体的形象创造两种类型。在这两种类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艾青的匠心独具、诗性智慧与独特的想象和表达。  相似文献   

11.
<正>胡弦,1966年生,做过教师、记者,现任《扬子江诗刊》编辑。1990年代开始写作,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诗文,有诗集《十年灯》、散文集《菜蔬小语》,曾获中国诗歌学会、《人民文学》、《散文诗》等杂志诗歌奖,2009年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授予"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组诗《春风斩》是他新近重组发表的一首诗作。《夹在书里的一片树叶》是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月1日《诗刊》社将年度诗歌奖颁给了云南诗人雷平阳的组诗《诗无邪》。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是当下最具活力的诗人之一。终评评委吴思敬、张清华等认为,“雷平阳的诗歌沉着坚实,有着深厚的文化源流和独特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从发起成立创造社,主编《创造季刊》,到远赴南洋主编《华侨周报》,他一生主编出版了许多报刊和丛书,推进和繁荣了新化创作,也为现代学编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唯真唯美”的编辑思想及“以汗水来作天才的养乳”的编辑奉献精神,是一笔值得继承的遗产。  相似文献   

14.
浅草社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关于它成立的时间,历来的说法很不一致。陈金淦在《关于浅草社成立的时间》一文中作了考证。他首先叙述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三种意见:其一是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提出的一九二四年,以昏沿用此说的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林志浩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田仲济和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其二是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提出的一九二三年春,沿用此说的有九院校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其三是冯至在《鲁迅与沉钟社》一文中提出的一九二二年。——实际上,对浅草社成立时间的不同说法不止这三种,据我所知,杨晦在《怀念翔鹤同志》一文里认为是一九二三年  相似文献   

15.
1916年8月15日创刊的《晨报》,在第七版专刊载小说、诗歌、小品文和学术讲演录等,此版随《晨报》附送,称《晨报副刊》.1920年7月,第七版由孙伏园主编,1921年10月12日第七版改出四版单张,定名为《晨报副镌》,按月出版合订本.1925年《晨报副镌》为徐志摩的“新月社”所控制,1928年6月停刊.  相似文献   

16.
湖南常德市鼎城一中创建于1922年,现为湖南省重点中学。该校浅草文学社成立于1996年,2000年被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研究中心评为“全国文学社示范单位”,社刊《浅草》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社刊”。 “浅草”自成立以来、先后在《光明日报》《语文报》《中外少年》《中学生阅读》《中国校园文学》《作文通讯》等报刊发表学生习作100多篇(2001年发表文章49篇)、《语文报》《语文世界》、鼎城电视台等曾作过介绍。在2001年湖南省创新作文大赛中有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浅草”成立5年多来,培养了一批具有写作潜力的学生,其中1999年毕业的原社长、现在湖南师大就读的易术同学在高中期间就发表十多万字的文章,在大学出版了长篇小说《瓶子碎了》。 社刊《浅草》为激光照排彩色封面季刊,16开本。现已出版21期。《浅草》各栏目主要由学生主持,文章的选定、校对由社员负责,封面也由社员设计。 文学社现有社员180余人、文学社每月开展1-2次活动,举办文学讲座,举行文学晚会、创作经验交流会,组织社员到本地风景名胜、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访问。文学社还由学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本版特约主编/林长福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一中创办于1992年,现为湖南省重点学校、常德市名优学校。学校于1996年成立浅草文学社,2000年被“全国中学生文学社研究中心”评为“全国文学社示范单位”,社刊《浅草》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社刊”。2003年10月,由湖南省少年作家协会、《小溪流》杂志社组织的第二届全国“十佳百优”文学社团评选大赛中,浅草文学社荣获优秀文学社称号。2003年10月中旬,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组织的“全国中学优秀文学社九十九佳”评选活动中,浅草文学社荣幸入选并获得“特别奖”。浅草文学社自成立…  相似文献   

18.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许多人都熟悉和喜爱的诗歌。这首诗最早主要是随着南朝梁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和他所编辑的《陶渊明集》的流传而流传的。这首诗的第六句在《陶渊明集》的不同版本中,有作“悠然见南山”的,有作“悠然望南山”的,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县一个世代教书、行医的家庭。在他出生时,他的家庭早已破落。1913年,他随兄长郁华赴日本。次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9年10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在日本,他与郭沫若等人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并且于1921年9月回上海筹办文学刊物《创造季刊》,开始文学创作。在此后20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他写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出奔》等小说及大量的诗歌、散文、政论文等。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积极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写了《救亡是义务》、《战时的文艺作家…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生》2011,(10):2
郁达夫,中国作家,诗人。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通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等五门外语。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与郭沫若等发起组织创造社。回国后从事新文学创作,主编《创造季刊》《洪水》等文学刊物,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中山大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