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题目 在一次实验中,某学生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时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即不产生气泡),这与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产生氢气”不一致,什么原因?是试剂出了问题?为找出原因,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的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在一次学生实验中 ,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 2 2 )不一致 ?是什么原因呢 ?是试剂、药品出了问题吗 ?为了寻找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然后加入 0 1× 1 0× 2 5mm、纯度≥ 99 5%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结果如表 1。表 1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反应进程 /min 1 2 5 1 5 2 03mol/LHC…  相似文献   

3.
1 问题在一次学生实验中 ,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 .2 2 )不一致 !为了寻找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然后加入大小为 0 .1× 1 0× 2 5mm、纯度≥ 99.5 %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结果如下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酸 /分钟反应进程 1 2 5 1 5 2 03mol/LHCl 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铝片…  相似文献   

4.
1同中求异策略在研究问题时要善于从相同事物之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从不同之处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例1: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同学们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  相似文献   

5.
你已经在实验室里做过"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吗?这个实验是用稀盐酸跟石灰石(或大理石)起反应来制取CO2气体的.其反应原理是,制取的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稀盐酸是强酸,故二者反应能生成弱酸--碳酸,而碳酸不稳定,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H2O+CO2↑会分解生成CO2和水.稀硫酸也属于强酸,这个实验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呢?如果这样做,会发生些什么问题呢?试做下面的实验来探究.  相似文献   

6.
设金属R在质量为m金,相对原子质量为m相,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化合价为 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H2。2R 2xHCl=2RClx xH2↑2m相摇摇摇摇摇摇2xm金摇摇摇摇摇摇mH2列比例式求得:mH2=xm金m相同理,如果换成稀硫酸进行讨论,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即: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规律是mH2=xm金m相结论:金属与足量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成正比,跟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成正比,跟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推理:(1)计算质量均为m的铝、镁、铁、锌与足量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由上面…  相似文献   

7.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课本上只讲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我们增加了稀硝酸、稀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实验,使学生了解一般方法和不能用稀硫酸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你已经在实验室里做过“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吗?这个实验是用稀盐酸跟石灰石(或大理石)起反应来制取CO2气体的。其反应原理是,制取的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稀盐酸是强酸,故二者反应能生成弱酸———碳酸,而碳酸不稳定,CaCO3+2HCl=CaCl2+H2CO3H2CO3=H2O+CO2↑会分解生成CO2和水。稀硫酸也属于强酸,这个实验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呢?如果这样做,会发生些什么问题呢?试做下面的实验来探究。实验用品:气体发生装置(由锥形瓶(或广口瓶)、长颈漏斗和带导管及直角导管的双孔塞组成)2套(编号为甲、乙)、集气瓶2个。…  相似文献   

9.
1.实验室在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常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浓盐酸? 答: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浓盐酸。其原因是稀硫酸虽与石灰石反应,但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而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造成二氧化碳不纯。  相似文献   

10.
1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化学实验是一种操作技能 ,只有亲自动手练习 ,才能学会、娴熟和提高。初中学生都喜欢观察化学实验。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实验机会 ,将演示实验变为边讲边做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动机。如镁条燃烧、硫磺燃烧、锌跟稀硫酸反应、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溶液酸碱性用指示剂检验等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 ,教师边讲授边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探究实验结论。通过转变课堂演示实验方式 ,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通常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而不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但是,我通过实验发现二氧化碳是可以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 分别取几块碳酸钙与稀盐酸(1:2),与稀硫酸(1:4)反应,通过对照实验发现前者反应速度远远大于后者反应的速度,前者反应激烈,气体逸出的速度快,后者反应缓慢,气体逸出的速度小。通过实验又发现碳酸钙块状越小,与稀硫酸反应的速度越快。最后我用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激烈程度相差无几,且反应  相似文献   

12.
正铝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和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一节中的两个重要实验,这两个实验均存在反应现象慢、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如下改进。一、铝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的改进1.实验不足之处。用铝片做该实验根本无法很快看到所需要的现象。因为在铝片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用砂纸很难打磨铝片上的氧化膜,而氧化膜与稀盐酸反应又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在短时间  相似文献   

13.
碱金属十问     
1.钠跟酸溶液的反应,是钠先跟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酸中和吗? 答:不是,因为钠跟水反应的实质是钠原子把电子转移给H2O分子电离产生的H+,是离子反应.在稀盐酸、稀硫酸等溶液中,HCl、H2SO4完全电离,产生了大量H+(H2O此时电  相似文献   

14.
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 ,为什么常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浓盐酸或硝酸 ?答 :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浓盐酸或硝酸 ,其原因是稀硫酸虽与石灰石反应 ,但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 ,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 ,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而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 ,造成二氧化碳不纯 ;同理 ,硝酸也具有挥发性 ,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 ,为何一般用石灰石 (或大理石 )而不用碳酸钾、碳酸钠或碳酸钙粉末 ?答 :碳酸钾、碳酸钠都是易溶性的粉末状固体 ,一旦与稀…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作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而不宜用稀硫酸与块状大理石作用,主要原因是反应中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的,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因此,加入稀硫酸后开始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以后反应逐渐减慢,直至最终停止反应。 本实验主要来证明以上性质。 〔装置〕 此装置平放二个 〔操作〕 在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块状大理石,Y形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红墨水,小漏斗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和稀硫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稀盐酸与硫酸、可溶性氯化物与可溶性硫酸盐的鉴别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有关它们的鉴别、推断题在历届各省市中考中屡见不鲜,但学生的得分率比较低,原因是学生只知道 AgCl 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而不知道稀硫酸、可溶性硫酸盐与硝酸银反应也可产生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 Ag_2SO_4(微溶)白色沉淀,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回答这类问题,我建议在硫酸这一节教学中,应补充稀硫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以便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  相似文献   

17.
启发是近代教学论中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激发思维、引起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学生获得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在近几年来遵循认识规律,采用启发式四阶段课堂教学,感到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使学生认知深刻,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但仍感到有很多不足之处,下面以原电池为例加以说明,求助同行的批评与指正。 1 引入阶段 (1)联系旧知实验:观察锌片跟稀硫酸反应,锌溶解时放出气体,手感放热。 设问:锌跟稀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硫酸锌,那么,发生反应时是锌跟硫酸根离子作用还是锌跟氢离子的作用?这个反应的微观本质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高一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三节中讲到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例如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演示实验就是做该实验 ,但这个实验 10分钟后才会出现现象 ,我们认为不适于课堂演示 ,故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的课堂演示实验 ,效果要好得多。现介绍如下。1 原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铝片 ,再加入 5mL稀盐酸 ,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 (此演示实验反应过程需 10分钟 )2 改进后的实验在试管底部…  相似文献   

19.
一、要明确反应原理 实验室一般用金属与稀酸反应来制得氢气。金属常用锌,酸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_2+H_2↑ Zn+H_2SO_4=ZnSO_4+H_2↑二、要选择正确的反应装置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通常用锌而不用铁和镁?答:用铁和镁也可以,但铁和酸反应速度太慢;而镁价格贵,且与酸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锌与酸反应速度适中且锌的价格低。二、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用稀硫酸最好?答:浓硫酸、硝酸与锌反应不会产生氢气;浓盐酸因有挥发性,生成的氢气中会混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氢气不纯;稀盐酸虽可用,但随着反应的进行酸液温度会升高,也会有少量氯化氢逸出而混入氢气中;用稀硫酸制取氢气无上述情况发生,故用稀硫酸最好。三、为什么收集氢气时用排水法更好?答:用排水法易于观察氢气是否收集满,并且收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