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孙书静 《垂钓》2005,5(11):44-44
“渔夫鱼”是我们对以钓鱼为捕食方法的海洋鱼类的统称,包括鹅鱼、和尚鱼、青蛙鱼、蝙蝠鱼等.它们都是“钓鱼高手”,“渔夫鱼”的背部一般都有一根长剌.这就是“钓竿”;长刺的末端长有一块很像蚯蚓的红色肉块,这就是“钓饵”.每当“垂钓”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的春节传统风俗习惯中,每家每户大年三十夜餐桌上。必须要有鱼,以预示着年年有余。也就是为了这“年年有鱼(余)”,我和父亲双双走上垂钓之路,演绎出了几段有关“年年有鱼”的酸甜苦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邢乐仁 《垂钓》2002,2(11):40-41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钓友们一直在讨论“呛水”在遛鱼的过程中真正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其实在遛鱼的过程中,我们都自觉不自觉地用了“呛水”这一手段。  相似文献   

4.
运哥 《垂钓》2007,7(1):13-14
所谓的“老鱼”和“新鱼”并非指鱼的大小或年龄,而是指鱼定居某水域的时间长短。[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类永藻 《钓鱼》2007,(5S):33-33
“要想钓得多,必须先打窝”,钓鱼要打窝,打窝就是选择水域某一处作为钓点,撒下诱饵来诱聚鱼群,只有把鱼都“邀请”到钓点,集中到窝里,才能钓到鱼,钓多鱼,这已成为广大垂钓者的共识。打窝在野钓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田丕鸿 《收藏》2006,(2):43-43
想得到一件价廉物真的名家书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三顾农家”,历时六年才将一副何绍基行草书四条屏珍藏于我的“宋元明清斋”。  相似文献   

7.
琴鱼茶     
初国卿 《垂钓》2002,2(4):62-63
一“琴”一“鱼”一“茶”,既可听名而入化境,又能得到美味之享受,岂不是三美俱、二难并了。  相似文献   

8.
罗爱田 《钓鱼》2007,(5X):32-32
“黄丫”,即黄颡鱼、黄腊丁,也叫“黄丫角”;小型鱼类,大的长20多厘米,250克一条的常见,二两大小的多见;色黄,大个的有深色斑点,口扁,宽,八须绕嘴,钓上岸时常“嘎嘎”叫,胸鳍及背鳍各有一条尖锐长“角”(名由此而得)向左右和上方凛然戟指,“威”不可犯,若被刺中,立即破皮出血,痛痒并作,十分难受!这种鱼在笔者家乡五华山溪、小河产量颇丰,很易钓获。  相似文献   

9.
李宝夫 《钓鱼》2004,(9):12-12
钓友们凑在一块聊钓经,一聊三句话不离鱼路,可见鱼路之“大”,有人称鱼路为垂钓的“纲“(路线问题),渔具为垂钓的“目“(策略问题),纲举目张,可见鱼路之“重”。拿我这个“老钓“来说,钓龄青年时,把鱼路比作神秘路途。钓龄中年时,看鱼路犹如雾里看花,到钓龄老年时,识鱼路也并不是路路通,可见鱼路之“深”。  相似文献   

10.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11.
爆炒乌鱼丝     
令我们钓鱼人高兴的事,是《中国钓鱼》的家常鱼馆开张了。这不,才尝了北京的“油浸鱼”、西安的“香酥熏鱼”,紧接着“川味泡菜鱼”和“干烧鱼”又上了桌,真是我们钓鱼人的好福气啊!  相似文献   

12.
“回锅鱼”是指职业钓池中屡被钓了放,放了再钓,已对钩和饵产生高度警惕的鱼。“回锅鱼”食饵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对竞技钓鱼人来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邵晓华 《钓鱼》2004,(10):41-41
外出钓鱼,总希望能钓到鱼满载而归,此乃情理之中,但钓不着鱼时又是怎样呢,有的人一旦吃了“汤圆”(一条未钓着),就会咬牙切齿地感叹:“拉他网才痛快”而我却把钓鱼的整个“过程”作为追求的目的,作为种特殊的精神享受,从不计较是否钓到鱼。  相似文献   

14.
张小雷 《垂钓》2005,5(3):63-63
“五柳鱼”是浙江杭州西湖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鲜美诱人,深为人们喜爱。人们常把“五柳鱼”叫做“东坡鱼”,这里面还有一段趣事。  相似文献   

15.
潘杨 《钓鱼》2012,(2):65-65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鱼,寓意“洪福延绵,年年有余(鱼)”。但我国幅员广阔,各民族和地区的食鱼各有其习俗。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大鱼网”游戏的方法是:在场地上画一定范围做池塘,由三名学生做捕“鱼”人,其余人分散在池塘里做“鱼”。游戏开始,捕“鱼”人手拉手结成网捕“鱼”,被捕着的“鱼”,立即结在网上,参加捕“鱼”。直到剩最后三条“鱼”为止。这三条“鱼”就作为下次游戏的捕“鱼”人。 规则:1.“鱼”不能跑出池塘,否则算被捕着;2.“鱼网”不能脱开断开,如脱开须重新结好,否则捕着无效。 这个游戏在实际应用中,我发现它存在着几方面的不足: 1.有一定的危险性:游戏中三个捕“鱼”人手拉手,高速奔跑,由…  相似文献   

17.
王啸 《钓鱼》2004,(3):51-51
钓鱼人没有不想钓到大鱼的,可是持手竿用悬坠钓法的人有时会“害怕”碰上大鱼,尤其是在售票鱼池休闲钓点的时候,鱼儿懒洋洋的吃口不好,用粗线、大钩、大漂钓就像扔在水缸中一样,漂儿一动也不动,用细线、小钩、小漂倒是能钓上几尾鱼来,可一但碰上大鱼就没办法了,断线跑鱼不说,弄不好再把价格昂贵的鱼漂“带”走,那可真是“欲哭无泪”了。虽然用失手绳可以缓解大鱼的“冲力”,但使用失手绳一是不方便,也没有持竿与鱼“搏斗”的那种“壮烈”。  相似文献   

18.
漏网之鱼     
五(1)班同学正在进行游戏“大渔网”,调皮的学生A为了成为一条抓不住的“鱼”,一会儿“鲤鱼跳龙门”逃到了岸上,一会儿奋力冲破渔网“重获新生”,屡屡犯规,成了一条“漏网之鱼”,并为自己的“成功”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永安市钓友郑乐中来信说,去年“五一”节前,他和几位钓友在长汀涂坊水库钓获两条重2000克的被水库管理员称作“鳕鱼”的鱼,并附来照片一张(图1)。他们不知道这是否叫“鳕鱼”,故来信求答。信中对鱼的特征做了如下描述:体扁平,银白色,靠近头部两侧各有一道蓝色闪光斑,胡须一对,背鳍宽大高耸.尾鳍开叉特别大。答:根据照片和来信所述,我部查阅了鱼类图谱。在淡水鱼类中没有“鳕鱼”,海鱼中有“鳕鱼”,也称“大头鳕”,但不是信中所说的鱼。在淡水鱼类中有一种鱼和你们钓获的鱼极为相似,它就是“鲮鱼”(图2)。鲮…  相似文献   

20.
王长工 《钓鱼》2004,(12):35-35
许多钓者在钓鱼活动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浮标反映了钩子上有鱼,频频提竿都是空钩;手感钩子上挂了鱼,正欲使力将其钓上,突然手头一轻,鱼脱钩而去:浮标频频颤动,鱼就是不肯吞钩,换了几种饵都是这样.扬竿中了大鱼,与其搏斗一二个回合,突然脱钩而去,拿回钩线一看,有的是钩子被拉直了,有的是钩子被拉断了,有的是鱼线被钩柄尾的边缘切断了如此种种,都是钩子的质量或钩形、钩子大小的问题。古人云:“工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钓鱼之事不“善”在于器不“利”也。器者,钩子等钓具之称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