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五四”是中国文化由传统而现代的转捩点 ,国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也在这时开始。作为新文化运动有机部分的“整理国故”带有新时代的色彩 ,“历史的眼光”、“进化的观念”成为学术研究的思想和原则 ,“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成为研究者自觉的追求。所有这些构成了“五四”前后国学研究学术思想的新变。  相似文献   

2.
促使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是新文化运动,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对中国近现代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目前的研究情况如何,特请著名学者沈寂教授细说端的。  相似文献   

3.
胡适与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地位显赫的历史人物。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共执牛耳,名震一时,是一代新青年追崇的偶像。“五四”以后,他们又分道扬镳,沿着不同的思想路线发展,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运动的精神魂灵,陈独秀则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有趣的是,他们晚年又殊途同归,表达了对世界大势的一致理解和民主政治的共同愿望。他们的思想主张和离合关系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影响深巨。因此,研究胡、陈思想的异同及其与时代的关系,显示其思想命题的现代意义,对于把握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总结历史经验,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的研究中,“五四”始终是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70多年来,有关“五四”的论文和专著层出不穷,人们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断解说着“五四”的不同历史意义。这一方面是因为“五四”已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另一方面是因为“五四...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会通高丙中我们所谈的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既有的文化,而不仅是指固有的文化。“既有的文化”意在现状和事实,“固有的文化”重在历史和本源。中国文化等于传统文化,约等于固有文化,这是“五四”时期的文化讨论所基于的事实和逻辑。在今天...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化"全球化"的聚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晚期以来 ,全球化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然而 ,在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的当今中国社会 ,人们谈论最多的是经济全球化 ,似乎全球化就是指经济的全球化 ,而有意无意忽视了全球化中的另一些维度 ,文化的、政治的、民族的等等。近日 ,几位关心文化问题的学者们聚在一起 ,在“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大题目下 ,展开了热烈讨论。关于民族化和全球化叶廷芳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 ) :近些年来 ,我们的经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但思想文化的发展相对缓慢 ,很多有意义的话题在经济大潮中被淹没。 2 0世纪初 ,以“五四”为标志的思想文化革命蓬蓬勃…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与五四思潮——略论冯友兰文化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兼哲学史家,也是“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历史人物。本世纪30年代初,他因出版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而名闻于世。40年代又连续出版了《新理学》、《新原人》等“接着宋明理学讲的”六部哲学著作,更使他名重当时。应该说,冯友兰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著名历史人物一样,正因为受到了“五四”思潮的影响,才有后来的许多学术成就。因此,他的思想发展、学术成就与“五四”思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冯友兰与“五四”思潮的关系并不太注意,特别是作为一位哲学史家,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  相似文献   

8.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欧阳哲生“五四”运动之成为现代中国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震撼力外,还与现代中国激进主义所建构的强势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这是不讳的事实。因而伴随这种意识形态的解构,对“五四”运动的争议、反思甚至批评,也就成为近...  相似文献   

9.
“五四”精神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爱国救亡运动,又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思想启蒙运动,它在救亡和启蒙两个方面都立下了不可抹灭的光辉业绩。“五四”之后,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人们关于“五四”运动的传统认识和传统评价。新时期以来,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思维观念的更新,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五四”运动。特别在“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之际,学术界、教育界乃至政界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许多报刊杂志出了专号,围绕“五四”精神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反思和探讨,各种观点或直接对立,或间接互补,反映了“五四”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仅就学术文化界人士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及其“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情况作一述评和总结,以显示新时期“五四”反思的脉络和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一 一个世纪以前,当大清朝翰林院的青年翰林蔡元培,面对康梁变法失败的悲剧,毅然挂冠而去时,他绝不会想到百年后的北大校庆前夕,他和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一批思想文化先驱在老北大的故事,会成为世纪末中国知识界的热门话题。当你在北大采访,许多前来未名湖瞻仰他青铜塑像的莘莘学子,都会望着那慈祥恺悌的面容告诉你,没有蔡先生那“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至上”的办学气度,就不可能迅速集聚起一批能决定20世纪中国精神走向的大主角;就不会有《新青年》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新北大。  相似文献   

11.
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文学初始 ,就有“女性写作”。虽然这种写作被称为是“第二性”的 ,但却是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胚胎型或幼婴型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 ,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群的集体突击 ,整体性地完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奠基工程 ,并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2 0世纪的 80年代 ,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二个高峰 ;而 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完成了臻于成熟的多元发展 :其表现 ,一是文本的多样化 ,二是理论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儒家的渊源流变入手,区别了儒家、儒学、儒教三个概念.从政治文化、伦理、学术三个层面探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健将与儒家、儒学、儒教(孔教)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新文化运动反对孔教,反对强化儒学意识形态,这是其对历史的一大贡献.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伦理的排拒,对"礼教"的批判,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缺失的一面,其缺失主要是在对儒家伦理蕴含的超时代性、超阶级性的合理内核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在学术层面能将孔子与后来的儒学、儒教区别开来,对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化成就作平实的评估.本文认为传统与现代可以沟通,但反传统毕竟是现代性的根本特征.任何具有文化价值的思想学说,它的恒在意义只有在时代之镜的折射下才会发放出它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在“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能够来参加郭老诞辰百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感到无限喜悦和荣幸! 郭老不管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都是我的前辈。他在文学和学术上影响了好几代人,我是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所受影响就更大。我今年90岁了,能够来参加这个会议,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郭老是一位具有显著成就的文学创作家,特别是他的新诗。新文学运动早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两年,即于1917年兴起,最早刊行的一本新诗集即胡适的《尝试集》问世后,受到当时广大青年的欢迎。但不久,郭老那光芒四射的《女神》一出版,胡适的《尝试集》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女神》当时吸引了千千万万爱好文学的读者,特别是青年,我就是其中的陶醉者。《女神》奠定了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基础。因为仅仅是理论上的提倡和一些尝试的作品,还不能够使新文学成为大气候,只有既有理论又有较成功的作品,才能促成强大有力的新文学运动。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郭老创作的出现,对于新文学运动可算是“一锤定音”。《女神》一问世,就带动了新文学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壮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声势。  相似文献   

14.
发刊词     
秋天,我们收获信心,收获勇气,我们收获文化…… 当21世纪微笑着站在东方地平线上,向我们招手的时候,以历史的名义将《中国文化研究》这本杂志献给这个伟大的世纪。 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历史和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以其五千年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20世纪末的中国,历史真正掀开了新的一页。这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在同一太阳照耀下,终于迎来了一个机遇,中国开始了一个传奇——走向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富强。 人类跨入了新的世纪。现代生活的世界性,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在急速地碰撞、浸透、交流、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已经开始。中国人在眼花缭乱的现代物质文明中,将经历一种文化痛苦。物质将迫使文化发生裂变,我们不仅将在变革中找回传统的深刻价  相似文献   

15.
论孔子儒学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都是历史地、有规律地逐渐积累、形成的。我们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这是和孔子以及由他创始的儒学分不开的。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秦皇汉武,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精神文明的主要奠基者。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不仅是先秦时期的显学,而且自汉武帝定为国学之后,直至“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为止,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 对于传统精神,毛泽东有两点重要思想:一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二是“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于孔子儒学的研究,应当坚持这种正确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据史实以立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黄遵宪》读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黄遵宪》,是郑子瑜先生1985年5月1日在北京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长篇论文,现收录于《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全文论述了晚清爱国诗人黄遵宪在建设中国新文学方面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思想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的开路作用,并梳理了黄学研究的脉络,在剖析多家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创见。现专就文学革命中的文体革新问题,抒发个人的一点读后感。关于我国现代文体革新问题的研究,历来多重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并以之作为文学革命的起点。对于晚清时期所预行的“新派诗”,“新文体”,因其变革的不完…  相似文献   

17.
论苏雪林与五四新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 言五四后中国现代文坛才真正有女性文学的崛起,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作为五四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苏雪林是应该在现代文学史中占一席重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她勤于耕耘,成就斐然,作品产生过较广泛的影响,而且新文学的许多重大节目,她都参与或经历过,是五四新文学的见证人。冰心说:“记得五四时代,我们的前辈有袁昌英和陈衡哲先生,与我同时的有黄庐隐、苏雪林和冯沅君1。”而今,这一大批文学先驱者都相继谢世,但她们的文学天才与不朽作品中张扬的时代精神,使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发出异常夺目的光辉。尤其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文…  相似文献   

18.
论胡适的中西文化观胡明“五四”以来的七十年间,有关西洋近代文明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的论题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争论时起时伏,绵延不息,有时还酿成严重的社会冲突,争论与冲突反过来又对中国近现代文化自身的发展衍化发生着深切的影响。“五四”新文化的运...  相似文献   

19.
卷首:中国文化,面对21世纪阎纯德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多为此一时,彼一时,多变易变;而文化,由于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几百年几千年的社群意识和历史千锤百炼后的精神“凝聚物”,于是便获得了一种特殊的性质——少变难变,具有稳定性。不过,所谓“稳定...  相似文献   

20.
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使妇女解放的命题为那一时期的许多人所接受。觉悟的妇女纷纷揭杆而起,以叛逆者的集体行为为争取男女交际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女子和男子在教育和职业机会上的平等以及获得妇女参政权和遗产继承权而斗争。五四运动直接派生出的这一妇女解放运动,在封建旧礼教的批判中对于人的发现和女性的发现,开辟了中国文学历史的新纪元,使得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带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共同孕育出的思想和艺术灵性,在文学史的“空白之页”上开始了划时代的女性书写。 在这样的书写中,父权制强加给妇女的空白和被动的品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在现代女作家们具有开创意义的改写神学的创造中,以女性之神替代男性上帝、子宫之笔替代阴茎之笔作为创造的根本思想,在那个“空白之页”上强烈而精彩地播散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