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的批评报道无疑要抨击黑暗,鞭挞落后,揭露腐败。那么,它如何真正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这里应该把握好五个“点”。 一、明确的出发点 这里所说的出发点包括采制、刊播批评报道的主观愿望和对批评报道效果的预见。我们搞批评报道,主要是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促进问题的积极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对批评报道有一个较准确的预见,以免事与愿违。如对当前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的报道,新闻媒体应积极地正面报道在再就业问题上出现的新典型、新经验、新方法、新措施和为促进再就业工作制订的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不能过多地批评职工下岗带来的种种负效应,特别是在不能较好地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更要谨慎下笔。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目前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上,只能使读者徒生不满乃至怨恨之情,不能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容易使人误以为你不是在“擦灰”,而是在“抹黑”,甚至怀疑你搞批评报道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文中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南通大众报对改进批评报道进行了一些探索,倡导记者、通讯员写一些现场批评报道,开展积极的新闻批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现场批评报道,以笔者之见,就是运用现场新闻的写法,对某些必须批评并适宜揭露的消极、丑恶现象给予揭露和批评,以明辨是非。去  相似文献   

3.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报纸要做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新闻工作党性的一种鲜明、形象而科学的表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不是不要正确实行舆论监督,不是不要讲究宣传艺术,不是不要新闻工作的特点要继续坚持新闻改革。新闻改革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怎样改的问题。这种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用资产阶级新闻观对待新闻改革,也不能照搬西方的新闻体制和模式当前新闻改革要做好的工作,一要完善新闻单位内部领导体制;二要把新闻报道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三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四要改革新闻宣传形式我们的新闻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可以信赖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提高新闻队伍素质,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有些同志认为搞批评报道违反了这个方针,也有人提出取消批评报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这是当前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李瑞环同志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他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一切事物的组成都有两面:正与反。而且又是矛  相似文献   

5.
所谓强化批评报道的建设意识,就是要通过批评,将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从而进一步团结、鼓舞和激励人民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努力奋斗。”强化批评报道的建设意识,应着眼于这样几个方面: 一、出发点不是“渲泄”,而是解决问题。批评报道应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把批评的出发点放在改进  相似文献   

6.
采写批评报道难,是记者长期的感触。难在哪里?倒不只是因为批评报道常常会给记者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责难和磨难,而是难在如何使报道起到积极、鼓舞向上的作用;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能接受批评,从而躬身自省,重新奋起,轻装前进;难在怎样使有关领导者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拆壁脚”,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 从我国社会目前的状况看,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难”是不容易的,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从记者工作本身来说,讲究批评艺术,把握批评分寸,摆正记者在  相似文献   

7.
搞批评报道难,搞广播电视批评报道更难。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在我们的话筒前、镜头下现身说话,躬身自省;难在如何现场拍录到被批评者的丑闻丑事,用事实来教育和感动受众;难在如何使有关领导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如何搞好广播电视的批评报道进行了探索,体会到采写批评报道一定要坚持做到: “恨”字切入 “成”字归宿 有的记者看到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现象,常常出于激愤,因而用字刻薄,图一时之痛快。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当采取“恨”字切入,“成”字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市报人》2007,(1):32-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首先.报道的结构要合理。我们知道.从报道的性质上分类。新闻稿件内容一般可分为褒扬、批评和中性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9.
开展批评报道是搞好舆论监督、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报纸具有战斗力的具体体现。但批评报道采访难、发稿难、人际关系应付难,稍有不慎就会引来官司。笔者在地市级报纸从事采访工作十余年,经常写批评稿件,却没有引起一起官司,不是批评报道没力度,而是把握了批评报道中立场、判断、采访、成文、结尾五个相关连的环节,从而在批评报道中敢于行动而又远离官司。政治立场关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党性原则,满怀工作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上明确指出:“党的报刊必须无条件地…  相似文献   

10.
报纸批评难,尤其是重型批评难。近两年来,天津日报在批评报道如何打响上,进行了尝试。我们感到,真正打响的批评报道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被批评单位心悦诚服,报纸批评推动了实际工作。进行批评报道,也要善处“人际关系”,要善于争取被批评单位上级机关的理解和支持,让舆论和行政力量结合起来,这是批评报道能否真正打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谈到舆论监督 ,不少同志感到难度大。有的说领导不支持 ,无法开展舆论监督 ;有的在批评报道中引发了不少纠纷甚至官司 ,因而怕搞批评报道。我们也有过类似的问题和想法。后来 ,我们通过总结经验教训 ,注意批评报道的策略和方法 ,不断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 ,使批评报道较为顺利开展 ,受到领导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南方日报历来重视批评报道 ,也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有段时间 ,由于对批评报道的复杂性估计不足 ,不注意讲究批评报道的方法和策略 ,出现批到哪里顶牛到哪里 ,批评报道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有的批评报道 ,不是帮忙而是添乱 ,引起了领…  相似文献   

12.
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谈到“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问题时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历来重视在报刊上开展批评。”学习了这篇重要讲话,受到很大  相似文献   

13.
一、批评报道应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写批评报道应本着“帮忙而不添乱”的原则,有理有据,让受批评者心服口服。二、批评报道要掌握适度,考虑两种承受力。采写批评报道既要考虑老百姓的承受力,也要顾及领导的承受力,因为这两种承受力与两种感受是不同的。由于感受不同,反应不同,承受力也不同。三、批评报道要反复核实,务求准确。批评报道所要批评的是消极现象,但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如果批评不当,则产生不良效果,不是帮忙而是添乱了。因此,批评报道必须力求准确。如果疏忽大意,马虎从事或者道听途说、捕风捉影,造…  相似文献   

14.
湖北日报1961年来,努力提高党的生活的宣传报道质量。为了克服长期以来党的生活报道一般化的问题,首先着重注意了抓党的生活报道的特点。编辑部要求大家在进行宣传报道中,要深入研究党的工作的特点,处处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着眼。特别要注意党的生活报道和经济报道的不同点,它既贯串在经济工作之中,但又不是经济工作,而是党的工作;正如党组织是各项事业的政治领导核心而不是经济组织一样。编委会指出:把党的生活宣传和经济工作的宣传混同起来,实际上就是降低了党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危立平 《军事记者》2010,(12):34-35
在我们的日常新闻报道工作中,批评性报道需不需要搞、能不能搞?答案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把握好批评的原则性和惊讶,不能仅仅满足于发现问题,而是要在帮助基层破解难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现代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批评报道是新闻题材的重要品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规律,也表明了读者对批评报道的需要。但是,有的党报有分量、有针对性的批评报道难得一见。 批评报道要有突破,关键在于领导支持。对写批评报道的记者要多鼓励,而不是求全责备;对各方面打招呼、通人情的电话,要顶住,而不轻易打退堂鼓;对于批评报道要从政策上扶持,解除记者的后顾之忧,而不是一般性地对待。《南方日报》的做法是把批评报道列入记者每月的考核指标,如果是题材重大、社会反响强烈的,还要重奖,因此在报社形成敢…  相似文献   

17.
加强舆论监督,这是党的十三大赋予党报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去年以来,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报纸上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抓不可;只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那么,发挥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是大有可为的。南方日报一如既往,以正面报道为主,同时注意抓好批评报道。去年除每周一期的《读者来信》版坚持以批评报道为主外,在一版刊登的批评报道共101篇,其中有8篇登在头条位置。这些批评报道见报后,有关的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认真调查处理,绝大多数都有了处理结果。尤其是对某些领导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的揭露和批评,密切配合了全省开展的以廉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报道,一向是媒体眼中的"烫手山芋"——没它不行,有它麻烦。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舆论监督报道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必须做好的重要新闻报道之一。而为了避免明确的点名批评会引起被监督者前来"闹事",给工作带来被动,于是一些媒体便"创造"出  相似文献   

19.
批评报道的自由不是无法无天的自由,也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而是需要并且实际享有法制支撑、政策支持并受到两者规范的自由。批评报道活动包括选题、采访、编辑、播报等一系列业务环节,是媒体围绕着制作和刊播批评报道而运作的完整过程。限于篇幅和能力,笔者不能对批评报道活动各个环节的自由依据问题,一一阐述和解析。  相似文献   

20.
批评性报道要不要搞?如何搞?这个问题是多年来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新闻实践中的习惯理解,批评报道是指通过新闻工具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坏人坏事进行揭露批评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不同于一般揭露性报道,它批评的对象主要是正在发生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它也不完全等同于舆论监督,而是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