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奥运会的铁人三项赛中,自行车的比赛路程是40千米,长跑的比赛路程比自行车的少3/4,游泳的比赛路程比自行车的1/20少0.5千米。铁人三项赛的总路程是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3页。【教学过程】一、获取信息,初步感知1.回顾旧知任务驱动:同学们,对于路程、时间和速度,你们有哪些认识?生: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速度。生:我知道怎么比快慢。如果时间相同就比路程,如果路程相同就比时间,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可以求出速度再比。生:我知道速度的单位是很特殊的,它里面不仅有路程还有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描述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物理上引入了平均速度这个物理量,并把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和经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平均路程),叫做运动物体在这段路程内(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见,平均速度的算法用式子表示应当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一个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它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用公式可以表示为v=s/t。  相似文献   

6.
例1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止确的是( )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错解选C. 剖析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运动中所通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为零,意味着物体没运动,B正确.位移是矢量,其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而大小为初始位置和  相似文献   

7.
对一道中专考题错解的分析□临夏回民中学尹文焕1997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甘肃省统一考试数学试题第28题是:一汽艇用一定的速度走完一段路程,若汽艇每小时少走8千米,走完这段路程要多用4小时;若汽艇每小时多走8千米,走完这段路程可少用2小时,求这段路程...  相似文献   

8.
速度是运动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对于它的物理意义、比较方法、单位换算、相关计算以及实验探究,是我们必须全面把握的问题.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要想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给不同的运动物体相同的时间,从同一起点开始运动,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也就是相同时间比运动路程;第二种是给不同运动物体相同的路程,比较它们通过全路程所用的时间,即相同路程比运动时间.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基于第一种方法得到的.不管物体运动了多长时间,通过了多少路程,我们一律把它统一为每秒运动的路程,这样一来就是比较它们一秒内运动的路程,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比较符合我们生活中的判断习惯——数据越大,速度越快.而第二种方法中,数据越大,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9.
在解小学数学较复杂的应用题中,常常用到假设法。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假设的数据应尽量简单,假设的条件应尽量完备例:一辆汽车上山每小时行驶30千米,下山(按原路返回)每小时行驶4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这道题看上去缺少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条件。我们先把路程这个条件假设出来。假设的路程是多少最简单呢?假设路程是往返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单。即假设路程为120千米,那么上山的时间就是120+30=4(小时),下山的时间是120+40=3(小时),这样,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条件就完备了,根据往返总路程。…  相似文献   

10.
<正>例题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上学时,他以2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3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A.3m/sB.2.5m/s C.2.4m/sD.2m/s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相似文献   

11.
距离在空间上是指间隔的长度。例如,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表示甲乙两地间线段长度。而路程有行程的意思,所行的路程不一定是两地间最短的路程。故小学数学教材的行程问题中,提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较过去的速度、时间、距离三量  相似文献   

12.
李庆 《中学物理》2011,(1):32-33
在运动学竞赛辅导中需要弄清“四线”,这“四线”是指:“路程”、“位移”、“相对路程”和“划痕”.这四条线的长度一般来说是不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当物体相对于地面运动时,“路程”和“相对路程”是相同的;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出现重叠时,“相对路程”和“划痕”是相同的;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相对路程”与“...  相似文献   

13.
路程—时间图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可表示为s=vt,由于速度v是不变的,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  相似文献   

14.
路程总是包含三项变量,即路程(s)、时间(t)、速度(v).其基本关系式为v=s/t.这三项变量中,如已知两项,即可求得另一项.由于路程、时间可分段,速度有  相似文献   

15.
例1 如图1所示,一个冰球在冰上做匀减速滑行时,依次通过长度为L的两段相等的路程,并继续向前滑行,它通过第一段路程历时T,通过第二段路程历时2T,求冰球通过B点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路程和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线的长度,路程用长度的单位来计量。而速度则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计量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初中物理是这样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样的定义能把速度和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而它们的联系只是在数值上的相等。如何求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初中物理课本指出:“只要用时间去除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相似文献   

17.
“甲地到乙地的铁路长多少公里?”等等都是指路程,但为简便,把路程拉直设想成直线段去研究它同速度、时间的关系,所以说成距离=速度×时间。其实以说路程=速度×时间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下面的题,仅用算术方法至少就有五种解法。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并以对方出发点作为自己的终点,在距全路程中点三公里处相遇;巳知甲走完全路程要15小时,乙走完全路程要12小时。问两地相距多少公里? 分析一:要求两地相距多少公里,由甲走完全路程要15小时和甲每小时速度是多少公里即可求出。要求甲每小时速度是多少公里,可考虑甲从相遇处到中点这3公里路程用了多少小时。由甲走完全路程  相似文献   

19.
行程类问题的应用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题型,它的基本数量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列方程时可以参考下列路程的等量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对于相遇问题,有路程之和等于全程;对于追及问题,有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与评析,让学生在相关情境中体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密切联系,从而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速度=路程÷时间"这一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