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孟子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了孔子的法律思想.孟子以“仁政”为其法律思想的核心,他的“民贵君轻”和“诛暴君”等思想都是对原始民主的集中体现,这也为后世起过积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仁政”是儒家关于如何为政的集中表述,其思想要义是“为政以德”。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德主刑辅”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价值立场,体现了儒家政治治理中以道德引导民众的价值取向;其二,“义利之辨”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利益考量,代表着儒家对于政治生活中道义与利益关系的思考;其三,“推恩及民”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践法则,旨在探索实施仁政的理想模式。儒家“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治国理政仍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儒家“仁政”思想将会发生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孟子"仁政"思想的基础是"性善论",他坚信可以通过教化发扬人自身的善性来传播并实现其"王道"理想,但彼时的传播效果却未能如愿。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分析孟子仁政主张与传播对象自身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来考察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传播效果,并从历史传承的角度分析仁政思想的传播对中国政治传统和社会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风格明畅,语言犀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从儒家的立场出发,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既要驳诘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学派,又要说服各国的君主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学习借鉴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对于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学说上,孟子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且以"仁政"学说为基础,形成了"仁声"音乐思想,改变了传统的音乐等级观念,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梁剑 《兰台世界》2014,(2):123-124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全面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观点,认为人性本善,而且这种善是先天赋予的.孟子通过“性善论”,强调要对人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本文透过孟子“性善论”观点之本源,深入阐述道德思想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粱惠王上》,是有名的“齐桓晋文之事”,章中的一句话。孟子到齐国,齐宣王向他询问春秋吋霸主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 称霸诸侯的事,流露出钦羡之情。孟子以“王道”相对,避而不谈“霸道”。他在劝说齐宣王推恩保民实行“王道”(即儒家的仁政)时,说了下面几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上句第一个“老”字用作动词,作“敬爱”讲,言敬爱自己的父母也应该敬爱别人的父母。下句第一个  相似文献   

8.
王鹏 《大观周刊》2012,(31):14-14
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由孔予开创的儒家思想,贯穿了其后整个中国历史,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人们尊称为“孔子之后第一人”的孟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不仅在于将之更加系统化,还在于其独特的思想创建。孟子思想深博似海,涉及政治、哲学、教育和文艺思想等几个方面,即使单从哲学展开也难以有限篇幅将其完整还原,因此.本篇试从美学角度解读孟子思想,希望能为研究孟子尽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正>本书全景式呈现了孔子、孟子、荀子一生的行迹和儒家思想在原初时期的发展历程,系统书写了孔子周游列国、教书育人的图景和初衷,孟子的王道政治理想和仁政思想,荀子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历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10.
“制民之产”说是孟子仁政理念的根本,但旧说对其中“鸡豚狗彘之畜”等核心话语向来不得其解,凸显了在认知方法上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审视被释读对象的积弊。在经典阐释领域,这种形而上学的偏弊几乎随处可见,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反思,应该着力廓清。此外须意识到,只有把握了释读对象在文本中具有但是从其字典义或词典义中未必看得到的东西,才能够把握“作者的‘用心’”。  相似文献   

11.
王晓时 《大观周刊》2012,(27):29-29,18
先秦“文”,博焉;先秦之“思”亦远与厚也。于“乐”,其“论”者之思乃古乐之先驱,今“华夏乐美”之一统。有孔子的“儒乐”之说,墨子的“非乐”之说,老子、庄子的“无为”之说,更有着孟子、荀子的辩证之说,本文主要是对如此的多的音乐思想的发展脉络来进行一下剖析,试着去解读一下为什么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有着如此之多的“流派”以这些“流派”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杰出的思想家孟子晚年与学生一起著述,总结自己一生的思想活动,编纂了《孟子》一书,在中国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今天我们以当代眼光透视这部文化经典,可以与当代档案文化接轨,并且对于当今的档案文献编研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一、编纂主题理念:服务于当代孟子作为儒家“亚圣”人物,对于孔子的文献档案编纂理念有深刻的体悟。孟子十分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春秋》是一种史官大事记,实质上即是官府档案;是孟子最早肯定了孔子作《春秋》的贡献。他在《滕文公》中写道:“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相似文献   

13.
李琳  赵贤德 《档案与建设》2017,(12):45-47,50
刘国钧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他创办的大成企业创造了中国纺织业史上的奇迹.在创业实践中,刘国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企业名称体现了“以和为贵”“集思广益”的儒家中庸思想,企业精神体现了“修养之道”“立身之本”的儒家慎独思想,企业管理体现了“修齐治平”“自强不息”的儒家仁政思想.  相似文献   

14.
沈梦玲  王冬艳 《兰台世界》2017,(14):116-119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部讲述治国理政思想和策略的儒家名著,其中对公共管理思想也做了较多的着墨。其作者孟轲以"性善论"为基点,提出了他以"仁政"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思想,并详细论述了该思想的实施策略,给后世较详细地展现出了早期封建社会儒家学派在公共管理方面相对朴素的思想光芒。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公共管理理念以及政策措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盛越 《兰台内外》2005,(1):62-63
“王道思想”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家族本位主义的化,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成的道德化。在封建社会里,家长、族长、国君掌握生杀予夺之权,他们以为用一整套伦理原则,又加上个人的道德威望,就可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约束百姓。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沿着孔孟通过“心性”建立“王道、仁政”理性基础的方向,往前跨进。它所说的“修齐治平”,“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把一切都放在个人修身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全面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观点,认为人性本善,而且这种善是先天赋予的。孟子通过"性善论",强调要对人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本文透过孟子"性善论"观点之本源,深入阐述道德思想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孟子传》,是一部以小说形式艺术地展现“亚圣”孟子一生事迹及其思想发展轨迹的文学作品。 读罢小说,使人感受最深的,是它极形象地向人们展现了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千百年来人们都视孟子为“亚圣”、为继承孔子学说的正宗,孟子在世时,也以孔子的直接继承人自居,但孟子师承孔子的具体情形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在孔子死后,其创立的儒家学派纷呈的情况下,孟子一派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呢?小说通过对一个个饶有兴味的情节的描述,形象地向我  相似文献   

18.
吴小彦 《兰台世界》2014,(10):135-136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汉文帝首开“德治仁政”先例,对我国古代政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汉文帝“德治仁政”具体措施和体现,并分析采取“德治仁政”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9.
柴秀波 《兰台世界》2006,(23):57-58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十分重视教育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上》),由于他对教育的重视,决定了他对教育者也提出许多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孟子从教育者的知识素养、职业道德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育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对教育者知识素养的要求。孟子认为,优秀的教育者应该学养丰厚,知识渊博。他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早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的观点论述了儒家爱人贵民、重人轻物、以仁政"得民心"、重和轻乱、天地人和的民本思想,结合当今图书馆管理而凸现的现代价值,阐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际运用.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