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平稳发展,长期保持在全国前列,但是以工艺美术业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趋缓,增长空间不大,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想象空间巨大。本文通过梳理福建互联网+文化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瓶颈,从而建议培育壮大互联网文化市场主体、加快培育互联网文化融合新业态、加强互联网文化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加大财政金融税收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互联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3,(15):4
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开展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本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支持内容上有了更为明显的侧重。通知明确,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支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2,(7):5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其中规定: 1.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在这个报告当中,培育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被视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中介组织已成为构建文化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介绍文化中介机构的基本功能,分析现阶段培育和发展文化中介组织的必要性,旨在关注文化中介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繁荣。  相似文献   

6.
范周 《现代传播》2013,35(8):55-58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线性的"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更是多元的"文化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记忆的存留和文化历史的延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文化是灵魂,文化产业是驱动力。发展以人为第一资源、以生态文明为核心诉求、以市场经济为市场手段的文化产业,建设新兴业态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特色乡镇,塑造以城市群为单位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市民,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金洁 《新闻战线》2023,(10):41-45
拥抱数字浪潮,聚合数字力量,苏州市通过数字化赋能思想理论武装、媒体深度融合、文化服务供给、文化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领域,释放文化资源强大势能,提升文明城市治理效能,激发文化产业发展动能,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8.
2011年作为宿迁的"文化产业发展年",正是对宿迁市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进行全新定位的关键时期。宿迁市集中开展了"三个一"文化产业发展活动:通过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文化企业,开展一系列文化创业创意活动,推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  相似文献   

9.
2011年作为宿迁的“文化产业发展年”,正是对宿迁市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进行全新定位的关键时期。宿迁市集中开展了“三个一”文化产业发展活动:通过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文化企业,开展一系列文化创业创意活动,推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亿元。在宿迁市的新发展目标中,文化产业地位更加凸显:文化产业占...  相似文献   

10.
金琳 《新闻爱好者》2012,(10):21-22
文章借助文化生态学的学术视野,对河南文化产业及文化生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打造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凸显区域特色文化,实施错位发展;培育农村创意文化产业,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注重原创繁荣文艺创作,打造"豫"字号文化品牌优势等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金琳 《新闻爱好者》2012,(20):21-22
文章借助文化生态学的学术视野,对河南文化产业及文化生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打造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凸显区域特色文化,实施错位发展;培育农村创意文化产业,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注重原创繁荣文艺创作,打造"豫"字号文化品牌优势等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所代表的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都迫切要求我们解放和发展文化产业生产力,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充分、文化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和文化产业要素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必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升生产要素水平,完善市场支撑体系;尽快建立指标体系,明确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提速的背景下,江西省赣州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思路,文化产业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较快、良性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网络新媒体研究适逢可贵的战略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党中央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  相似文献   

16.
刘平 《出版参考》2016,(8):12-1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日益普及.各类数字资源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开始被重视,对传统的海量的多样化数据的存储、处理、检索提出了技术挑战.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形态,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在产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对于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的发展以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为基础,这一基础性作用体现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功能:知识产权创造促进文化产业创意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文化产业内容确权,知识产权运用推动文化产业市场运营,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支撑文化产业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高度关注的战略产业。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力、军事力一样,构成了强国的综合实力。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战略,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正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多次提到文化建设,让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针对文化建设,政府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保护文物。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5G+AI"技术群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牵引数字文化产业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转变,以新业态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5G+AI"技术群推动下的数字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呈现数据化与智能化的特点,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行业升维,还推动了新兴文化产业的不断革新,引领新一轮文化消费.数字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要全力支撑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准线,坚持优秀文化内容供给,打造全新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培育多元共生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