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作一般美的比喻例一,他迅速地啃着果皮,动作洒脱、优美……一个风趣、幽默、美轮美奂的孙大圣活脱脱地呈现在庆福的眼前。例二,现代科技可以“青春拉皮”、“金装换肤”,可以用意大利辣椒把人的脂肪烧掉,却造不出一只美轮美奂的耳朵……“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轮:高大;奂:鲜明。原语见《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  相似文献   

2.
破解NIDS困局     
很多信息化人都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系统比喻成“一部垃圾电影”,故事还没有进入高潮就已经把观众逼出了电影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国内大部分用户都没有充分利用NIDS,甚至相当一部分用户都把NIDS当成了“花瓶”,束之高阁。究竟是NIDS太垃圾还是用户欣赏水平不足?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3.
比拟与比喻一样也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修辞格,而且两者又常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般地说,比拟修辞格实际上都包含“先喻”和“后拟”两个部分,不过只是在表达的时候将比喻的部分隐去了。比如: 吴吉昌像久困在笼中的鸟,一旦获得解放,他就要立即展翅高飞了。 (引自《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这句话是比喻与比拟的连用。句首为比喻,句末的“展翅高飞”为比拟中的拟物。如果我们将句中的  相似文献   

4.
有一首唱广播的歌,名字很浪漫,叫《空中的梦想家》。也有很多人形象地用“飘荡在这个城市上空的声音”来形容广播电台。可见广播是极具人性化特征的大众传媒。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的核心是“情感”。人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所以音乐陪伴人的一生。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化、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时代”,不甘心成为“电脑儿童”的现代人需要更多的方式和途径找回人  相似文献   

5.
慎用"航母"     
孙小伟 《传媒》2003,(3):14
时下,也不知从何时、何人起,“航母”成了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最常用的词之一。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几乎每天能够看得到。广告中有把自己比喻成“航母”的,新闻中有我们的编辑记者把采访对象形容成“航母”的,诸如《x业“航母”起航》、《xx行业打造“航母“》等。零售商业有“航母”,家电业有“航母”,餐饮业也有“航母”,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一  相似文献   

6.
新闻中运用“夸张”的例子很多。现试就新闻中常用的几种夸张手法进行探讨。常见的几种方法类型一、比喻夸张。全国获奖好新闻《飞天凌空》,在描写跳水冠军吕伟跳水夺魁一瞬间的镜头时,有这样一段精彩语言,她“笔直的像轻盈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这段文字运用了巧妙而又符合实际的比喻夸张,收到了一般叙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新闻《白果树村的“绿色银行”》将家家种上了白果树,比喻为户户有了一个小银行。还有“莫用‘文山’填‘会海’”等等,都使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二、引语夸张。在新闻作品中,常常需要援引采访对象、有关人士或文章的话语,而这当中的许多语言,又往往富于夸张色彩,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  相似文献   

7.
孙绍振 《今传媒》2006,(1):29-30
虽然这几年,我很少关注儿童诗歌,但是,在读了王宜振先生创作的儿童诗以后,真切地感到,这是个有出息的艺术家。他的诗,用字字珠玑来形容可能是夸张了一些,但是,其形象的密度和比喻的精度、语言的灵性,尤其那种想象,常常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几乎每一首都有令我惊异的地方。写儿童诗  相似文献   

8.
比喻的故事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这样,可以使抽象生疏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深奥难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喻是被比的事物(本体)和拿来作比的事物(喻体)构成的。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有时会用上“象”、“好象”、“仿佛”“好比”等比喻词(明喻),或者用上“是”“成了”“变成”、“形成”等比喻词(暗  相似文献   

9.
“井下的葫芦”——上面看它在下面,下面看它在上面。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妙喻。但很可惜,这个比喻却可以用来形容某些记者。有的记者下去采访,习惯于浮光掠影,目光一扫,调头就走。  相似文献   

10.
孙绍振 《今传媒》2006,(1X):29-30
虽然这几年,我很少关注儿童诗歌,但是,在读了王宜振先生创作的儿童诗以后,真切地感到,这是个有出息的艺术家。他的诗,用字字珠玑来形容可能是夸张了一些,但是,其形象的密度和比喻的精度、语言的灵性,尤其那种想象,常常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几乎每一首都有令我惊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阳光追踪”是《阳光热线》的子栏目之一,它和跟踪的报道形式有所不同。如果把阳光跟踪比喻成明查的话,阳光追踪则可以称之为暗访。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大家似乎耳熟能详,且日益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话题。舆论监督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也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有人形容它就像“太阳光”,能促进生物的生长;就像“防腐剂”,能遏制病菌的繁衍;就像“啄木鸟”,能帮助政府改进工作,纠正失误。更有人把它比喻为健全法制的加速器、政治事务的透明器和社会机体的净化器。但是,如此重要而威力无穷的“舆论监督”,它的历史由来,大多数人却未必能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3.
拟人化手法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许多寓言、童话都是用拟人手法写的。所谓拟人化,就是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于外界事物上,使之具有人格化。因为这种方法是将物拟作人,故称拟人化手法。拟人化手法作为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方法,和修辞学中讲的比拟、譬喻是两个范畴。修辞学中讲的比拟、比喻是修饰语词的方法。我们这里讲的拟人化写法是贯穿新闻写作全过程的表现手法,不仅仅是个语言加工问题。虽然记者、通讯员在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新闻时,离不开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但在一篇新闻作品中出现几处或十几处比拟和比喻,  相似文献   

14.
比喻比拟法:这是把抽象的数字,用形象的事物作比。在这里,运用比喻是用某些等量的形象东西比较其数字,而比拟是把数字拟做物来表达。一般地说,孤零零的数字不好懂,也不好记。如果用群众熟知的事物作形象化的比喻和比拟,既可克服罗列数字带来的枯燥、单调之感.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有条消息的导语写道:“闽北著名风景区泰宁县金湖里一处乱石堆上,最近发现一只罕见的特大鳖鱼。这只鳖鱼身长130厘米,宽80厘米,鳖头亦长达24厘米。”由上述三个数字组成的鳖鱼究竟有多大呢?在读者的头脑里仍然不具  相似文献   

15.
“采访札记”是一种类似述评与工作研究的新闻体裁.可以夹叙夹议.自由抒发见解。有关经济方面的“采访札记”,由于难以避开生产技术活动,一般业务性较强,读者面较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诗人闻一多是新格律诗的创造者,他的新格律诗讲求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所以,他的诗在句式整齐、音节和谐、文字色彩等方面要求极其严格,诗评家批闻一多作诗在选词炼句上的难度,形象地比喻为“戴着镜铐跳舞”.我想把这个比喻用来形容广播评论语言的选词炼句,尽管有些“言重”,但似乎也还是可以的.何以这样说呢?这是缘于广播语言的特殊性.广播评论与报刊评论相比,在语言的运用上受到许多的限制,譬如,象形文字的语言色彩美无法显现;仿词、双关、谐音、反语、倒装句式等修辞手法难以充分施展;含蓄、婉约、曲笔、讽…  相似文献   

17.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一书中,在谈到学生时代实习后的体会中写道:“实习归来,互相瞧着明显成熟了一块。好比生铁稍稍锤敲淬了火。”把学生们比喻成生铁,把锻炼比作锤敲和淬火。两个比喻的组合就成了错误。十分不恰当。生铁又称铸铁,它是由铁矿石经高炉冶炼而成的。它的含碳量和杂质比例都较高,易脆。是炼钢和铸造器件(如下水管道、铁锅等)  相似文献   

18.
时下,也不知从何时、何人起,“航母”成了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最常用的词汇之一。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能够看得到。广告中有把自己比喻成“航母”的,新闻中有我们的编辑记者把采访对象形容成“航母”的,诸如《×业“航母”起航》、《××行业打造“航母”》等。零售商业有“航母”,家电业有“航母”,餐饮业也有“航母”,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一个经营火锅连锁的企业也自称为“航母”,就连最近南京成立的一家报业集团也说自己  相似文献   

19.
对于把党的新闻事业的最根本的特征,形象地比喻为“觉和人民的喉舌”这样一个命题,近些年来,却成了我国新闻界争论颇多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一些人更把它讥之为“器官论”,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病态”,是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扬言要把它从新闻学中排挤出去。因而,怎样认识和理解这个正确命题,毫不含糊地回答对它的种种指责和非难,对于明确新闻工作的性质,坚持新闻工作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两个比喻物的中间虽然不能划等号,但比喻还是可以给人们的思维以有益的启迪。当人们总是把书籍装帧和建筑、音乐相联系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盆景和书籍装帧艺术也有一些可相比拟的地方。如果我们不因机械地理解这种借喻而把书籍装帧看做一种小玩艺儿,盆景的某些特性则可以成为我们可资借鉴的东西。盆景,在元代被称为“些子景”。盆景艺人利用木本或草本植物加之清水奇石海贝青苔等物,精心琢作,使区区盆中小景妙趣盎然。小固然小,但也不乏丰采,变化多端。无论厅堂楼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