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实际,应重视进行基础性的朗读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朗读技巧,使学生"会读";把握朗读环境,让学生"美读";优化评价语言,促学生"乐读"。从小学低年级起抓好扎实的朗读基础,才能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亦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深入体会语感、语境、语意的优美。既然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指导朗读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对学生朗读应给予充分正确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提高文学素养。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同时,也要做到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问促读、熟读深思,多措并举、激情引趣,从而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但是重视朗读,绝不是让学生机械反复地读,读,读,而要有教师艺术的、富有变化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离不开语言,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以长篇大论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朗读,而只能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来点铁成金、画龙点睛.这种片言只语自然流畅、不露痕迹,犹如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看似随心所欲、轻描淡写,实则功力不凡、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视程度 不足,朗读训练缺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朗读训练,强化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 读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万前军 《考试周刊》2014,(24):31-3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方面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从营造学生想读的课堂氛围、教师的经典朗读示范、朗读方法指导和教师鼓励与宽容的评价入手让学生对朗读感兴趣,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卢伟 《课外阅读》2011,(6):155-155
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时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推动思维的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我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要由教师指导。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在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是对当前农村朗读教学的一些浅析: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更加突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为了使朗读指导更具实效性,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操作层面的贴心指导,把读贯穿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使学生饶有趣味、有滋有味地朗读。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主要训练形式。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朗读去再现作者所写的情境,体味作者要抒发的感情,从而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怎样在小学讲读课文中重视朗读指导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初读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正确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即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重复读,不顿读,不唱读。首先,指导词和词组的分节朗读。这是针对唱读而进行的正确朗读的基本训练。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划分词和词组后朗读,例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在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基础,而重点和难点在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从技巧入手,如告诉学生:这句要用欢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贯穿语文教学的主线,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已经成为教师们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朗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读的时间越来越长,读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学生仍读不到位、读不出味儿的现象。朗读的指导必须向有效性方向回归。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务必以读为本,充分发挥读的多重功能。但目前的小学生朗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对朗读逐步失去兴趣。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教师的普通朗读要求,教师可以从明确朗读目标、解决常见朗读问题、适当渗透朗读技巧、根据文本确定朗读目标、恰当选择朗读形式等方面入手,在实践与守候中等候蜕变,让朗读指导真正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朗读教学却存在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形式单一无趣、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教师缺乏对朗读的有效指导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必要的对策。文章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了改善朗读教学的一些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水平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要重视朗读指导,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个人读、小组读、比赛读,课内朗读和课外朗读相结合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文本、走进文本、享受文本,让孩子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朗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找准读点、体悟人物情、传授技巧等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黄继红 《广西教育》2013,(21):77-7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情感基调,不同类型文章的基调更是不尽相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也要因文而异,找出与文章相应的朗读技巧。一、古诗词的配乐吟诵教师在古诗词朗读教学时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出意境。如能将音乐与古诗词结合,诗词的节奏感会更为强烈。如教学  相似文献   

17.
罗延基 《青海教育》2005,(12):29-29
培养小学生语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作训练,忽视朗读训练的现象。语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它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小学高段的朗读教学,虽然不像低年级那样需要逐字逐句指导,但必要的指导还是必须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择点读、有感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读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读为本,可激发学生读课文的热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雕琢细节,使学生在文本的光芒中,品味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自己能够很好的范读,而且要能指导学生如何朗读,朗读指导的方法有:怎样做到准确流利地读;怎样做到声情并茂地读;怎样做到因文而异地读;怎样做到因人而异地读。只有把朗读指导做细做实了,学生朗读课文才能学得好学得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