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最近,笔者观摩了江西省骨干教师李丽娟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特性"一课.在教学中,李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学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认知方式。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那么,如何把数学课堂变为数学探究性活动的课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做了初步尝试。课始,教师让学生给教室后面的听课老师做一个分类。然后,从学生日常见过的三角形实物图导入。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数学故事,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有一只蚂蚁住在A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力求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以及画高的方法。理解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和钝角三角形钝角所对的边上的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通过平移顶点,找到新的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帮助学生感知这两种高,加深了学生对高的本质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体现个人独立的一种单向静态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培养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自主与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数学中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不仅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互动的多,互助的少;盲目讨论的多,合作交流的少;表现自私的多,友好分享的少,学生的参与度很不均衡。一些表演欲强的学生总是抢着发言,而嘲讽一些反应较慢的同学:"你真笨"。老师为了怕影响教学过程,在形式上不出乱子,总是选一些尖子生代表小组发言,而不关注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大多数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或"陪读"的角色,课堂上出现一片表面上热闹的现象,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空间与时间,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使自主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鉴于此,我们开展了"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实践和探索,我们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激情引趣,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尝试探究-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当堂检测,总结提升。下面结合课例,阐释此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陛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何为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内容的价值如何体现?这是我一直在学习和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的数学内容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去实践、去挖掘,然后通过教学有机渗透到各个环节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前几天,我在教育报刊上看到一则报告,主题是“自主探索,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渗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拓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呈现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在倡导自主、创新、开放的同时,一些老师存在着认识的偏差。我们先来看一个课堂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这一课题研究就应运而生了。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初步明确了"以大问题导学"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2.
贾怡 《师道》2010,(1):41-41
学校高校长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台下的老师忍不住一阵大笑,呵呵,我也是。 教数学的高老师让她的学生在作业本上作关于“三角形”的一个草图,有一位孩子的作品非常有意思:他首先画了一个三角形,再在三角形的底部上画了三根草,所谓的“草”图就是如此诠释且诞生来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自主建构”,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建构,就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教学情景)——通过激活认知经验,夯实自主建构基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经历建构过程,有效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交流、和学习,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以"问题--探究--应用"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突出以生为本,突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合作式学习的重要性。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苏教版教材的编写中,也突出了合作式学习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试图构建“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改变学生以接受为主的现状,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使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引入是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内涵丰富的“主题图”为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然而,由于“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然富有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有时教师对“主题图”的理解是狭隘的、粗浅的,有时纯粹把“主题图”当作了引入环节的学习材料。  相似文献   

17.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问题"就是乡学生提供一种"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它能引领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能开启心志,培养思维,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体验的开端。数学课堂的源头是教师预设的高质量问题。问题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段,问题引领下的数学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新课标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要重在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一系列的交往活动,都是通过"提问"这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来表现的,而问题恰恰就是引发思维的导火索。"以大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不仅能够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有效的提出"大问题",以"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大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此,本文针对一些典型课例,对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中"大问题"的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1.研究背景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除继续重视数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联系外,更多关注数学概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测、操作、归纳等活动,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达成数学概念的自主建构。我发现以往的概念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老师忽视孩子们的认知基础和大量生活经验教学,为了追求最大效益,直接灌输或者另走极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操作,探究.把学生当作操作工…….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归纳以其该课程本身具有的高度抽象概括的特点,对概念教学在小学生中年级阶段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