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文过程中,拿着一个题目或是面对一段材料,同学们常会碰到以下情况:(1)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咬烂笔杆还写不出几行字来;(2)东想西想却不知写什么好或不知从哪里写起;(3)勉强写去,哪里黑哪里歇,结果写出的文章思路不清,层次混乱.  相似文献   

2.
我们叙事,一般都是从头写起,有顺序地分层次地一步一步地记叙下去。就连同学们常常运用的倒叙也是这样。倒叙不过是先将结果写出来,然后还是从头开始写起。可是同学们想过没有,一件事情,它的开头究竟在哪里?或者说,一件事情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也许同学们会认为这个问题很奇怪:事情从哪里开始也会有疑问吗?事实的确如此。  相似文献   

3.
许永峰 《语文天地》2012,(23):17-18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只略加思索便提笔疾书。这样完成的议论文大多不能让老师满意。教师和学生反思这一作文现象时,不约而同地把没有撰写写作提纲作为原因之一。实际上,学生们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知道写作前要做到"成竹在胸",明白没有提纲这粒"定心丸",写起东西来就会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  相似文献   

4.
高玉安 《阅读与鉴赏》2010,(5):51-51,13
每次面对着如山的作文本,心里老是打怵;每改一本作文,搜肠刮肚,总找不到合适的评语。总认为学生作文水平太低.把改作文变成挑刺、找“毛病”:写起评语来也总是带着几分情绪,作文本发下来,学生看了也不高兴,渐渐地,  相似文献   

5.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接触了大量的佳词妙句,可一写起作文来,不少人的语言就贫乏到捉襟见肘,甚至衣不遮体的地步。那些学过的,看似已理解的精彩词语不知逃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些学生一写起作文来,便成了难为“无”米之炊的拙妇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他们不会灵活运用所学词汇。而要使学生能活用词汇,使学生的文字“绚烂”起来,就要让他们在掌握大量字词的同时,学会驾御那些精彩的跳动的文字。连词成段的练习则能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6.
作文著述都有个从哪里下笔,从哪里写起的问题,这便是文章的开头。开头写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主题的表达、写作的成败和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春松 《辅导员》2011,(24):55-56
所谓小学非语文教师.这里指除开语文教师以外的其他学科教师。语文教师主要依靠文字语言来组织教学,一般写起文章来.提笔生辉,富有语言表达能力.而非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然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写起文章来就有些磨蹭了。长期以来.学校只要求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保证把作文课教好.而对非语文教师自己会写.写好文章的技能则有所忽视。其实。写文章也应当属于非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在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活动中.应及时弥补这一不足.加强教师.特别是非语文教师写作基本功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用第一人称写作文,读来感到亲切。在学生作文中,开头往往从“我”写起,但有些作文记叙到后来,却忘了“我”在哪里了。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课里.面对教师给出的题目,你也许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经过一番搜肠刮肚,你才在作文本上涂抹出二三段文字来,却又得不到教师半句好评。于是你更加厌恶作文,甚至怀疑自己:我的才智哪里去了?你是否知道,作文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脑力劳动,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必须消除厌恶乃至害怕心理,在反复训练中培养起对作文的兴趣。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练笔,写起文章来才能达到行云流水,熟能生巧的程度。你读  相似文献   

10.
樊发稼 《小学生》2009,(10):1-1
小时候.我算不上是一个天资聪明的孩子。读小学时,各门功课成绩平平.我特别害怕上作文课,每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我常常对着天花板默默发愣半天,不知从何写起,眼看别的同学低着头在那里写.自己心里那个着急劲儿,简直甭提啦。等熬到“交卷”的时候.我还没有憋出几行字来;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过程中,拿着一个题目或是面对一段材料,同学们常会碰到以下情况:(1)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咬烂笔杆还写不出几行字来;(2)东想西想却不知写什么好或不知从哪里写起;(3)勉强写去,哪里黑哪里歇,结果写出的文章思路不清,层次混乱。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二:一是缺乏对生活的具体体验。由于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不熟悉所描写的内容或只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就觉得怕写或是不知写什么好。要克服这种情形,平时应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观察生活,成竹在胸。二是虽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具体深入的思考训练,作文时思路不清,有好材料却写不出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12.
张静霞 《小学生》2011,(2):34-34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每写起作文来,总感到无话可写,或茫无头绪,往往只是写上三言两语完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指导不到位,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指导课中,我觉得应该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许永峰 《语文天地》2012,(12):17-18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只略加思索便提笔疾书。这样完成的议论文大多不能让老师满意。教师和学生反思这一作文现象时,不约而同地把没有撰写写作提纲作为原因之一。实际上,学生们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知道写作前要做到“成竹在胸”,明白没有提纲这粒“定心丸”,写起东西来就会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  相似文献   

14.
黄群英 《考试周刊》2013,(77):58-58
在平时的教研中,常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写不好作文,普遍对作文有种畏难情绪,而大多数学生提起作文更是谈虎色变.不知如何写起,举笔难下。然而,写作能力又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写不行。那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聪明的“巧手妇”。先识好大米,而后煮成香喷喷的饭菜,供人品尝。然而好米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5.
朱绍玲 《学周刊C版》2011,(10):104-104
一提起写作文,多数学生都会说:“我就怕写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从何写起。”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远远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们见多识广,往往刚开个头.敷衍几句,  相似文献   

16.
有很多时候,成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评价儿童,以致扼杀了儿童创新思维。因此,在大人做结论之前,请听一听孩子的意见,他们的世界也许更多彩。家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群蚂蚁不知从哪里爬到了我们四楼的房间来。我和女儿费了好大的劲才彻底解决了问题。事情过后,女儿不停地问我蚂蚁是从哪里来的?怎么爬上来的?为什么爬到我家来?我想女儿要读三年级了,马上要接触作文,既然她对这件事这么感兴趣,为何不让她把事情写下来呢。女儿很感兴趣地坐到电脑前,真的写起作文来。等我做好晚饭,她已经在嚷嚷着要我帮她打印出来。因…  相似文献   

17.
文静代表羊静她的名字和她的性格一样,是我们班文静女生的代表,她就是羊静。她长着一副瓜子脸,大大的眼睛,一条马尾辫在后面甩来甩去,总喜欢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她不太爱说话,上课几乎不回答问题,她的写作水平很高,写起作文来妙语  相似文献   

18.
因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远离生活、漠视生活的实际需要等许多问题。学生怕作文,写起文章也是为作文而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本文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本学期让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以来。大部分学生够能持之以恒。而且从日记的内窖来看,学生捕捉生活素材的眼光邂渐敏锐起来。写出了不少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好日记.有的发表在报刊上.成了铅字。有的发表在学校网站上.有的布置在班级墙报上。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然而成功的体验并不能激励所有孩子.时间长了,学生中也出现了一点厌倦情绪.个别学生开始抱怨没东西可写.有时写起日记来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20.
西贝 《小读者》2011,(6):53-53
我们所知道的海洋占地球表面近四分之三的面积,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一望无际,浩浩荡荡。可是.你知道海水是从哪里来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