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从阶段目标的提法来看,“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学段完全相同,没有改变。但“作文”就不一样,1—2年级是“写话”,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按九年一贯制分两部分(即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整体设计 ,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在通读整个课程标准 ,尤其是认真研读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后 ,笔者认为 :要想把握“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 ,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调兴趣纵观《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并将之与试用修订版“大纲”相比 ,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 ,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摆在首位的教学目标。如 :第一学段中 ,“识字与写字”部分首先提出的是 :“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即初中学段)的阅读要点中表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学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教学目标的概述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学教学目标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进行表述,一共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1]。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关于文学教学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样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从阶段目标的提法来看,"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学段完全相同.但作文就不一样,1~2年级是"写话",3~4年级和5~6年级是"习作",7~9年级是"写作".为什么小学3~6年级称"习作",而初中7~9年级就称"写作"呢?两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差异,还是实质上的内容不同呢?如果有所变化,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需要我们斟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如燕 《广西教育》2014,(45):49-50
正关于"书面语表达"这个概念,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表述:第一学段1-2年级为"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为"写作"。这间接表明,在书面语表达的教学方面,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从新教材的编排上看,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以识字、阅读为主,语言表达以"听说活动"的形式呈现,注重培养听和说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这个总目标下,又分四个学段,提出了各阶段的具体目标。七年级是第四学段的起始阶段。通过梳理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作文训练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题解 本文所说“三段论”与逻辑推理中的“三段论”不是一回事,是指《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所划分的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为低年级阶段(1—2年级),第二学段为中年级阶段(3—4年级),第三学段为高年级阶段(5—6年级)。所论问题也并非是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而是就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谈一谈每一段的教学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方智范 《湖北教育》2002,(19):12-14
问:语文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是“阶段目标”,即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划分为四个学段,小学三个学段,每两年为一个学段;初中三年就是一个学段,然后按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我们觉得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教学实际,也便于操作,我们希望能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给我们谈谈阶段目标设定的根据以及你们的思考当然也希望能突出一下不同学段目标各自侧重的方面以便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一、如何认识“习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在不同的学段用了不同的概念:第一学段(1-2年级)是“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是“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是“写作”。运用不同概念的目的是使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体现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识字写字的数量《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前三个学段规定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每个学段规定的量分别是: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认识常用汉字700~900个,会写1000~1200个左右;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500个,会写500个。他们的数量关系见图一。1.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图一可以看出,第一学段识字的“坡度”最大,在刚入学的第一学段的两年时间里,儿童要识字1600~1800个,超过了年龄更大的第二、三学段共四年的识字总量(三至六年级共识…  相似文献   

12.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把握“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改进识字、写字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关于“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的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就阶段目标中的“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来说,有以下两点需要加以说明。(一)横向来说,每个学段都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比较全面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  相似文献   

13.
一、题解本文所说“三段论”与逻辑推理中的“三段论”不是一回事,是指《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所划分的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为低年级阶段(1—2年级),第二学段为中年级阶段(3—4年级),第三学段为高年级阶段(5—6年级)。所论问题也并非是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而是就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个学段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阶段目标之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目标为:“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利图书馆、网络搜集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思路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主动为小学生平稳过渡到初中,较快适应中学的语文学习未雨绸缪,就可以更早、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铺就一条绿色通道。研究课标,加强教学目标的衔接《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总目标”之下,按1 ̄2年级、3 ̄4年级、5 ̄6年级、7 ̄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有效克服小学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使二者成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教学中做到“瞻前顾后”,除达成本学段目标外,还应适当为达成高学段的目标做准备。比如阅读教学表达方式方面,小学高段的要求是“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初中的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小学的要求是“领悟”,中学的要求是“了解”,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我们在具体组织教学时,就要根据本学段的目标进行,搞好学段过关,同时注意有机衔接。如小学教材第十二册《一夜的工作》中有这么一段话“: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17.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小数概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各类教材中,第一学段三年级下册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编入,第二学段从四年级下册起系统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一课是第二学段系统认识小数的起始课。这样的编排,符合“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意图。然而要真正把教材编排意图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其前提在于教师对分段后各层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上。但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作为祖国优秀文化传承的“活化石”,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在第一学段就接触到浅显的古诗,从四年级开始接触寓言类文言文小故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三个学段都提到了“诵读”,可见小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在于“记诵积累”。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9年级)阶段目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学生审美水平、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然而,  相似文献   

20.
许聪悟 《新疆教育》2013,(2):110-110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写话”目标的第一个分目标,既低于后面的两个分目标,也明显不同于后面学段的“习作”与“作文”的阶段目标,目的在于使“写话”教学日常化、生活化。在这一定位下,“写话”教学必须成为日常教学的常态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才能进行。由此,我理解为,二年级的“写话”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写话”兴趣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