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量控制工作是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工程建设进行项目控制的有力手段。所谓计量,就是按合同规定的条件与方法对已完成的工程数量进行测量与计算,并予以确认。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自1998年以来,实行了建设监理制,因此计量控制已成为监理工程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日趋完善,治黄工作的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工程管理在治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逐渐体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黄河水利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工程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的逐步完善,黄河防洪工程所使用的防洪工具越来越先进,以观测设备为例,以往常用的水位观测设备“水尺”,仅有极少数水位站能用自计水尺进行观测,大部分水位站观测设备,仍旧使用着垂直大堤断面布设、几根成一组的阶梯状的桩式水尺。在每年的水位观测及资料收集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1998年特大水灾之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对黄河防洪工程基本建设的投入,其投资额接近建国以来到1997年50余年黄河基本建设投资的总和。黄河防洪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工程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确保黄河防洪专项资金的投资效益,黄河打破了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集“修、防、建、管”于一体的“自营式”的建设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的根本转变,基本上达到了防洪工程建设三项制度改革对管理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治黄科技信息》2003,(2):21-21
“模型黄河”测控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是“模型黄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第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政府采购的招投标工作,设备采购与安装工作已全面召开。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深化,工程项目的建设纳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1998年“三江”大洪水后,国家加大了对黄河防洪工程的投资。为管好、用好防洪工程建设资金,确保防洪工程质量,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果断决策,在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和投标招标制,从根本上确保防洪建设工程质量。但由于黄河系统实行“三制”建设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1999年防洪工程施工中停工、停产、拖延工期和质量事故等时有发生。下面就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推行工程合同管理制是1998年以来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合同管理工作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实施后,把合同管理工作真正纳入了法制轨道,为保障防洪工程建  相似文献   

8.
1998年长江大水过后,国家加大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力度,投巨资新建及加高加固黄河防洪工程,使得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提高,黄河得以安全度汛。然而,在防洪工程施工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规范的操作程序,影响到工程质量及工程效益的发挥。虽然,随着基本建设三项制度的全面、深入推行,建设管理单位、监理、质检等单位对工程质量形成了有力的监督、管理,但施工企业是工程质量控制的直接行为者,相对于外部督查,内部控制管理尤其重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无论从黄河防汛的大局来看,还是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看,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都非常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治黄科技信息》2007,(3):15-15
日前,河南省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协调解决当前防洪工程建设有关问题。会议要求,防洪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须进一步细化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工作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加大防洪工程建设的督察力度,及时向河南省政府反馈督察结果,以便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河南防洪工程建设扎实、顺利进行,按计划、按要求完成。  相似文献   

10.
《治黄科技信息》2005,(1):17-18
根据目前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现状、黄河河道形态演变以及“数字黄河”建设的新进展,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在1月10日于郑州召开的2005年全河工作会上提出了黄河洪水管理的三种模式,即控制洪水、利用洪水、塑造洪水,实现由过去单一的控制洪水,向全面管理洪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做好标准化堤防建设是我们治黄人的共识。移民迁安、征地赔偿等前期工作是实施标准化堤防建设的重要一环,此项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程。近年来,从山东到河南,因赔偿工作影响工程进展的情况不在少数。今后在标准化堤防建设进程中,牵涉的各项赔偿工作将会更多。  相似文献   

12.
由盂州河务局结合本单位防汛工作实际,组织开发的“防洪工程及水位实时监测、监控系统”,于近日成功应用于开仪控导工程25坝水位观测站,成为黄河防汛的“千里眼”。  相似文献   

13.
防洪工程的稳定决定着黄河的安危,而绝大部分险工和控导工程都是依靠根石来抵御洪水的,可以这样说,主要在于根石基础的稳定。根石断面的不足,是造成工程出险的根本原因,准确掌握根石坡度情况,无疑为防洪抢险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黄河上一直沿用人工探锥的方法来进行根石探摸。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措施也逐渐到位,确保了防洪工程建设的质量。自1998年以来,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出现了许多优良工程,为黄河防洪安全建起了一道可靠的屏障。但是,也应该看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工前准备不彻底,如期开工难以实现;个别施工队伍素质较低,不能全面地指导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等。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至今,黄河小北干流左侧已修建防洪工程23处,全长80.706km,其中:黄委管理工程19处,全长67.976km,地方管理工程4处5段,长度12.73km。同时建设防汛道路108km。  相似文献   

16.
黄河大堤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输防汛抢险物资的重要交通道路。通过近年来的黄河下游堤防道路工程建设运用,为黄河防汛抢险、工程管理、地方交通及经济建设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便利和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修建时间的延长,堤顶道路不同程度出现了裂缝、坑槽、推移和啃边等问题,给黄河防汛车辆通行和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从而影响了工程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人民治黄以来,三次加高培厚了黄河下游大堤。“三江”洪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防汛安全问题,加大了防洪投资力度,工程的配套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为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但目前仍有部分堤防高度及断面防渗达不到要求,几百处险工、险点急待处理,还有不少河道整治工程需要布设,再加上堤身土质差、内部隐患多等历史原因,要达到“固若金汤”还有很大距离,这说明防洪工作硬件设施还有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8.
黄河防汛工作的成败关系着黄淮海25万km2大平原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黄河防汛一靠提防,二靠人防,在黄河防洪工程防御标准还不高,强度上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人防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1研究占用黄河河道和防洪工程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1黄河河道和防洪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非防洪工程项目现状急需建立有序的占用河道和防洪工程补偿机制 随着沿黄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河道及防洪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非防洪工程项目也与日俱增,就滨城黄河河务局管辖范围而言,截止2006年底,该局所属河道长34.48km,堤防长51.198km。河道管理范围内已建公路大桥一座、公铁两用大桥一座、高速公路大桥一座、  相似文献   

20.
2003年黄河流域天气异常,“七下八上”未见汛情,而到了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中上游地区多次发生强降雨过程,黄河上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03.8”秋汛洪水。对这次洪水,初建成的小浪底水库发挥了蓄水拦沙调控作用,把黄河下游流量控制在3000m^3/s以下。在小流量、历时80多天的洪水下泄工程中,濮阳市在河道工程、防汛措施方面暴露出了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努力去解决这些暴露出的问题,成了近期防洪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