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19世纪初叶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首诗叫《轻柔的湛蓝》:"如果生活是全然的劳累,那么人将仰望而问,我们仍然愿意存在吗?是的,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此大地上。"德国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把这首诗加以提炼成一个存在主义命题,在道德贫乏、诗意缺乏、人被异化的时代环境中,对人性进行深层的赞美与思索,"诗意地栖居"来反抗现代性技术的威胁,来找到诗意的存在与实现自我的存在,在诗意  相似文献   

2.
《大理文化》2010,(8):117-117
大理,一方诗意的栖居地,千年文明传承的人间乐土。大理镇立足实际,找准定位,以打造"人文大理、幸福家园"为主题,以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和村容环境提升为重点,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存问题,中国美学主张诗意栖居,认为审美境域的达成是"为仁"与"体仁","为仁"与"体仁"是"人"的一种诗意化生存态势。并且,从关注人的"心性",人的"生存境遇""人生追求"等问题出发,中国美学重视"人"的人格熔铸、珍爱人生,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认为"仁"审美域的达成即"人"本心本性的复归。这种原初"仁心""仁性"的复归与还原,是一种属"人"的本真生命的呈现态与心灵的升华,以及原初心性的复原,其中传达着一种生存的体验与对生命的感悟,蕴藉着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挚情。  相似文献   

4.
对于散文的诠释,多如牛毛。但我比较欣赏的还是诗人牛汉"散文是诗的散步"的说法。不散不是散文,太散不是好散文。我所喜欢的散文是:在散与不散之间,有诗意不经意地弥漫。然而何为诗意呢?如果这样追问下去,我就不敢回答了。因为"诗意"和"禅"甚或和"爱情"一样,是"说不得,说不得,一说就错"的。但是我想,诗应该是美的。因为人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因为美即生活,美  相似文献   

5.
一苇 《大理文化》2006,(5):36,45
大理,这方独具魅力的沃土;大理,这方诗意栖居的人间天堂。在悠远的历史天空下,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旷世华章。苍山洱海相惜相依,风花雪月柔情万缕,南诏大理国文化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6.
《大理文化》2010,(11):118-118
大理,一方诗意的栖居地,千年文明传承的人间乐土。大理镇立足实际,找准定位,以打造"人文大理、幸福家园"为主题,以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和村容环境提升为重点,紧密结合洱海综合治理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卫生村创建、土地整理及基本农田保护、旅游二次创业等项目  相似文献   

7.
大理,唯美的诗意栖居之所:大理,天下人心仪的幸福天堂。苍山郁秀,洱海凝碧:巍巍十九峰翠色欲流,潺潺十八溪飞珠溅玉;白云悠悠,高原之上思接千载:青天渺渺,妙香禅国浪遏飞舟。  相似文献   

8.
田野葱翠,雪山莹白,村廓宁静,烟霭四合。晴岚舞动于苍山之巅,瑞气萦回于洱海湖畔。山色空濛,天远地近,吉祥的村落,雄峻的大山,袅然的清气,淡定的田园,诠释着诗意栖居的深邃内涵。最古老的爱情,最纯净的表白,从众神看护的苍山之巅飘落。炫目而炽热的爱意,让山脚下的村落,诗意氤氲,心旌摇荡。蓝天空阔依然,白云飘渺依然,白雪圣洁依然,村庄安详依然。此间,是乐土;此间,是桃源。此间之外,世界如山顶的流云浮动,充满变数,一日千里;此间的岁月,安静平和,千年一日。  相似文献   

9.
正在离故乡并不远的县城里,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将窗子与书桌朝向故乡的方向。总有这样那样的东西阻挡我的视线,但我的内心总能清晰地看见,那里的柳条正扭着腰肢,那里的麦穗正垂着头颅,那里的棉花正咧着嘴儿傻笑。可是,我始终无法走进那一片河坡的内心,始终无法与树上  相似文献   

10.
一座时光老城,在西南边陲气定神闲,稳坐六百多年,这就是无数人身心向往之地——巍山.走进巍山,仿佛走进了遥远的历史.此行徜徉南诏博物馆,发现丰富的南诏博物馆就是巍山前世今生的缩影. 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营造匠心独运,城方如印,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城内文物古建众多,尽显古城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是时光沉淀出的一座城的况味.巍山古城,一座活态化的古城,一座慢生活小城.错落有致的古院老屋,隐藏着一个个古老鲜活的故事.时光不老,古城人享受着古老却温暖的阳光,过着悠闲的慢节奏生活.置身其间,恍若隔世,诗意栖居,心安恬静.  相似文献   

11.
与森林对话     
与森林对话,高傲的人类应该立马俯首称臣. 人们呵,总高傲地在内心蛮横地炫耀自己:"啊,我多伟大,我战胜了谁!"凭这一点,人类就该羞愧得无地自容了.巍巍青山、莽莽大森林无言,其实她是在内心里笑话你呢,她笑话的方式也是赞美和蜜糖般甜腻无比,于是你更兴奋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2.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不是李清照笔下的江南,是高原江南,大理西湖湿地。梦一样的水乡,高原上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在清波荡漾里放歌。秋风起,秋水盈、秋草黄,越冬的水鸟在大理诗意栖居。白鹭是不必说的,它们早已将洱海流域视为自己的家园,在洱海的滩涂地,在大青树的枝桠间,在苍山与洱海间的平畴沃野中,在洱海畔的  相似文献   

13.
雨水在写作 哀伤在阅读 微弱力量的坚强习性 便是趴在地上庄重地哭泣 ——阿德里安?波乌内斯库 当我打开杨灵芝《水面的厚度》《一个人的苍茫》这两部厚达五百多页的诗稿初步浏览后,我便为诗人诚实的写作态度和澎湃而经久不衰的创作激情感动了.在这个经济社会剧烈转型,人文思想空前激荡,发展追求跨越、人生追求快意实则诗意贫乏、精神苍白的时代,生活在滇西小城的杨灵芝,"在祥云/枕着阳光拥着白云尽采诗意",始终以对缪斯的无限热爱和绝对忠诚,居然保持着高昂的创作热忱,把自己当作腾云驾雾的逍遥神仙,从容自在地笑看云卷云舒,满心欢喜地为平淡无奇的日子赋予真、善、美的诗意内涵,端然令人动容. 有感于当下基层或曰民间诗人创作和出版的艰辛和面临的诸多困境,写下我阅读这两部诗集的一些粗浅感悟和想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海德格尔语言存在论的思想资源,尝试对《周易》文本及其言说方式进行一番"存在论"的诗学解读,着力就《周易》文本所涉及的语言概念问题、《周易》八卦作为元语言结构对于世界诗性意义的开启、《周易》"三才"思想对于人之主体性诗学价值的颂扬、《周易》的作品创建及其文本诗性言说方式对于中国人"诗意栖居"生命形式的根本奠定等诗学问题展开具体讨论,以期能对《周易》所蕴含的诗性精神获得一种整体性的初步把握。  相似文献   

15.
纳兰词以深切的情感著称,而其情感中蕴含的矛盾与感伤独具美感。本文着重从纳兰性德在亲情、爱情、师生情、君臣情等方面内心深藏的矛盾冲突出发,探究其"至情不能至性"间的失意与诗意,总结其词作独特美感的情感源头。  相似文献   

16.
<正>"美丽中国"一经党的十八大提出,就成为感动人们的热词,她不仅是激励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而且是审美境界、审美空间的提升与延展。"美丽中国"内在包括自然生态美、人文生态美、社会生态美等多重要义。"美丽中国",如果从美学上体认,我以为,可以延伸至"诗意中国",强调人文生态之美。人文生态之美,本质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四大关系的和合协  相似文献   

17.
陈汉波 《寻根》2003,(2):80-85
在浙江山水之间,散落着二十余处少为人识的古村落,至今其村落环境、建筑格局、民风习俗等依然保存较好,独具地域文化魅力。山环水抱卜居地走进浙江的几座典型古村落,如诸暨的斯宅,武义的俞源、郭洞,永嘉的林坑,泰顺的龟湖等,你会发现这几座古村落的选址竟何其相似:三面环山,一溪流由村后潺潺而下,村沿溪山蜿蜒而筑,田园林木环绕,村之出入口处栽有高大樟树、槐树或银杏树。青山、绿树、碧水、白墙、黑瓦,人居与自然环境组合成诗意的栖居。如此相似的居住环境并非偶然,乃是前人按照风水学营造民居的共识:山环水抱之地,乃阴阳…  相似文献   

18.
梯田笔记     
泉溪 《大理文化》2014,(4):4-18
茶山稻水两相望人们也许早就发现一个问题.大凡哈尼人居住的地方,都拥有一片片碧绿的茶山茶园。它从色彩的角度印证着哈尼人的生态观念。哈尼族是个谦卑而平和的民族,他们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倡导,我们与外物同在。“外物”在这里可以解读为“万物”,万物有灵,这是他们亘古不变的真理。内心有真理在,诗意就在。在云南,只要我们一走动,无论到红河、玉溪、普洱、版纳,除了“山水同高”的万亩梯田外.  相似文献   

19.
心上的山河     
从三年前我初次闯进这片上地,掐指算来已经到过七八次了。这贫瘠绝地的砒砂岩山沟里,究竟有什么如此吸引了久居城市的我,一时难以言说。本来我也在山沟里出生长大,而且,我住的那条山沟,也一样的荒凉贫瘠。我当年曾是拼了命地逃离开它的,走得义无反顾,连回头看一眼的耐心也没有。那么,我后来一次次地如在磁场中身不由己地穿行于这穷山恶水之间,是追寻童年的记忆,还是去抖落城市的喧嚣?我没有认真地想过,也许是人近中年就偏爱了这苍凉肃穆的风景,这赤裸的山沟里一望伤目的人事景物也许暗合了我内心的某种什么情愫吧。每一次踏上这块土地,看着…  相似文献   

20.
我读荆利斌的中国画,明显的感觉是其不随流俗,不趋时尚,其作品给人鲜明的现实气息和朴素的诗意,十分难能可贵。在复古之风甚为“高调”乃至成为“时尚”的情况下,荆利斌清醒地抉择其艺术取向,坚持“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原则,坚持从丰富的自然造化和生活沃土中提取诗情画意,坚持从艺术贴近人生的原则中获得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