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一个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的国家,如何在继承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创造新的思想因子,以及如何对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并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成为这一时期美国知识界共同努力的方向。掌握舆论和思想话语权的知识界转变的完成促使政府及时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过渡,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局面。这对于我国研究社会转型与知识界的互动,以及处理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无疑提供了一个参照价值较高的个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一个经济一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的国家,如何在继承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创造新的思想因子,以及如何对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并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成为这一时期美国知识界共同努力的方向。掌握舆论和思想话语权的知识界转变的完成促使政府及时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过渡,从而为社套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局面。这对于我国研究社会转型与知识界的互动,以及处理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无疑提供了一个参照价值较高的个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社会饱受非议的直接民主制一度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不仅宣传者众多,而且在当时出台的多部国宪及省宪文本中都有关于公民直接民权的明确规定,并曾得到部分实施。直接民主思潮在中国的广受关注,既与当时知识界对代议民主制的反思密切相关,也受到一战后欧洲国家多部新宪法的直接影响。对于直接民主在中国的前景,倡导者有之,怀疑批评者亦有之。直接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反映出中国知识界追赶欧洲政治新潮、建构现代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对以政治手段解决中国问题的理想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识字运动、民众教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民众读物的编辑和改良工作越来越得到知识界的重视,但在如何处理传统民众读物与编辑新式读物的问题上,当时的民众教育界和知识界有着不同看法,不过在对传统民众读物的批判以及新式读物内容的现代性上并无实质性分歧。文章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梳理,期望能以民众读物为突破口来再现知识界的民众意识与底层关怀。  相似文献   

5.
<正>转型期中国县域农村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迁问题,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的课题。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知识界对于当代中国农村政治与社会的研究似乎就未曾间断。除去那些过多侧  相似文献   

6.
近来,知识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人们逐渐形成共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纪,标志着人类社会那种大规模工业生产时代已近尾声,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知识及与之关联的科技、...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20世纪初的社会革命、文化启蒙和思想解放,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携《约翰·克利斯朵夫》(John Christophe)进入中国知识界,以鲜明的个性式话语从主流话语中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知识界生成的空权观超越了近代早期狭义的空防论,从而具有了现代的内涵。该时期知识界话语中的空权内涵具有作为权利属性的领空权和作为权力属性的制空权的双重属性。而且,在他们看来,强大空权的获取之于我国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战略价值。在此认知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从组织建设、人才建设、物质建设和思想建设等四个主要层面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空权的构想。需要指出的是,知识界虽把空权视为决定战争胜负和国运兴衰的重要因子,但并未否认海权、陆权的存在价值,他们更多持有的是空军优势下的三位一体的建军思想。  相似文献   

9.
以"呼吁向中国学习"为核心的北学思想,是18世纪朝鲜著名学人朴趾源的代表学说。它打破了既往知识界过于沉湎传统理学的沉痼学风,开启新一代实学风潮。朴趾源的鲜明个性曾在他成就思想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包括"务实之心""好胜之心""乐游之心"和"谨慎之心"。对其多重性格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朴趾源其人、其思想,并由此透视18世纪朝鲜知识界的真实氛围。  相似文献   

10.
《围城》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民国知识界对拉斯基思想学说的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工党著名理论家、政治学家拉斯基的思想学说颇受民国知识界的关注。拉斯基早年提倡政治多元论, 1930年代转变为激进的费边主义者,关注社会平等与正义。这两个方面是民国知识界评介思想学说的重点。比较而言,对前者重在研究与评判,对后者重在译介与致用。其间的判别亦可见时代人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青年教师》2006,(3):51-51
"启蒙"是个有着多种含义的词,狭义的启蒙者通常是指从17世纪洛克开始,到18世纪康德、黑格尔达到顶峰的"启蒙"运动。而近代启蒙运动的核心则是弘扬理性、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与蒙昧、强调"人"的崇高地位。在这一时期,一批知识界精英表现出对理性力量的最大信任,力图对欧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的20世纪正进入活剧的尾声,21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此时此刻,一个历史性问题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工作者做出回答——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面向廿一世纪的基本课题有哪些呢?中国的先哲教导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认识出发,笔者从分析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面向21世纪的基本课题的初步看法,以期有更多的同行参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格致之学在晚清输入后,其穷理之功逐渐为知识界所认知.19世纪末年,随着新学的兴起,维新人士视自然科学定律为万物公理之体现,以科学之义推演人事之宜,据格致则例阐发社会政事之规范,形成了新的言说方式.这一风气的出现,对知识人士的思想方式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可视为清季新学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5.
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共和国及改革开放时代的著名学者梁漱溟,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实践家之一,有一身铮铮硬骨。当年知识界陈独秀、胡适等人倡导全盘西化热浪铺天盖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90年代,在华传教士以"弭兵会"为名,将欧美民间和平团体及其活动介绍到中国,引起知识界的关注.部分维新人士积极倡导弭兵论,肯定其价值和意义,批评者则从中国的现实政治处境出发,对此进行了反驳,但论辩双方都存在着对西方和平运动理解的偏差.弭兵说的兴起,是近代西方和平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回响,也是世界主义思想传统在晚清知识界延续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一、课题背景及来源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发展对未来教育的人材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知识界对苏联经济体制虽有所疑虑和保留.但都不同程度或变相地肯定了其合理性。它之所以在当时中国知识界的视野和观念中是比较理想和美好的事物,是因为它不仅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大同”理念相吻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似是而非地切近中国社会的实际。  相似文献   

19.
黄宝榴 《教育导刊》2003,(10):15-17
一、课题的构建(一)课题的提出《“主动发展”教育模式》课题提出与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期间,学校“学会负责,做责任小公民”课题的研究已结题,“责任感教育”的意识已经在全校师生中逐渐得到树立。而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引下,把握好这个良好的开端,将责任感教育拓展并赋予新的内涵,强化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树立为祖国繁荣和发展而奋斗的使命感,推进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全面实施,以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多方面征询和论证,我们确立…  相似文献   

20.
矛盾·崇尚·敌视——20世纪初期陈独秀基督教观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陈独秀基督教观之演变先后经历了矛盾,崇尚、敌视三个阶段,这是与当时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的,充分反映出中国知识界尤其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救亡图存的普遍心态及频繁出现的政治运动对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