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37年8月日寇占领天津,天津英、法租界成为“中立”的“孤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日伪的新闻统制下,天津原有的报业凋零,《大公报》、《益世报》等著名大报被迫迁移或停刊,《京津泰晤士报》和《华北明星报》等外文报坚持出版,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利用“孤岛”复杂政治局势秘密出版的抗日报刊。  相似文献   

2.
统制华北经济,掠夺华北资源,把华北变成战争的兵站基地,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内容之一.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方针政策,不仅包含了统制华北的宗旨和纲领,而且制定了长期计划和具体步骤,是日本统制华北经济的行动指南.因此剖析日本制定华北经济方针政策的过程,能更深入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和目的.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日伪在沦陷区出版界实行出版统制政策,通过建立出版统制管理机构、颁布出版法规、检查出版物、查封进步出版机构、迫害进步出版界等多种方式,向中国出版业进行渗透和统制。沦陷区出版业出现了出版资产大量毁坏、出版营业额与出书种数大幅减少、报纸期刊纷纷停刊等严重萎缩局面。  相似文献   

4.
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禁毒斗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抗战时期日伪在华北的毒化政策以及日伪制毒贩毒对中国军民的严重危害,分析并总结了中共在禁毒斗争中完善法律制度和动员民众参与禁毒斗争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略者利用汉奸齐燮元建立的华北伪陆军军官学校,先后招收七期学生并施以奴化教育,为日伪培养2850名伪军官,成为伪华北治安军下级军官的养成所。  相似文献   

6.
华北沦陷为后,日伪于1938年1月1日在河北省成立了省级傀儡政权,即日伪河北省公署。日伪政权积极配合日军掠夺河北省的各种经济资源,其中农业资源是日伪掠夺的重点。为此日伪河北省公署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掠夺政策:1.打着“增产”的旗号进行间接掠夺;2.进行公开的赤裸裸的掠夺。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日伪当局把推行奴化教育作为实施其“思想战”的主要措施,建立了系统的奴化教育网络,规定了以“亲日”、“复古”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方针,推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措施。日伪在华北沦陷区推行的奴化教育,尽管具有渗透面广、欺骗性强等特点,但无法改变其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华北沦陷以后 ,日伪于 1 938年 1月 1日在河北省成立了省级傀儡政权 ,即日伪河北省公署。日伪政权积极配合日军掠夺河北省的各种经济资源 ,其中农业资源是日伪掠夺的重点。为此日伪河北省公署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掠夺政策 :1 .打着“增产”的旗号进行间接掠夺 ;2 .进行公开的赤裸裸的掠夺  相似文献   

9.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期间,日伪侵略势力对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动宣传,从事宣传的日伪军队,伪政权,新民会组成了“三位一体”的反动宣传体系,日军是其中的筹划和实施,伪政权,伪军是具体的组织和推行,新民会则是另一个积极的参与,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粉饰沦陷区形势,污蔑解放区政令,奴化民众思想等,常用的媒介分为口头,图和电影,电台等多种方式,利用这些媒介,日伪各机构采取了“因人而异”,利用民众落后思想,“宣抚结合”及“地毯轰炸式”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这些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抗战信心,破坏了华北的抗日活动,但由于日伪众所周知的侵略本质及共产党反宣传活动的成功,故其宣传只是在有限范围内起到了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康恒印 《邢台学院学报》2007,22(1):58-60,99
河北省是中国的重要产棉区,伪冀南道又是河北省的重要产棉区。日伪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对伪冀南道内的棉花资源进行大肆掠夺。为此,一方面,日伪采取了诸多棉花增产对策,扩大产量;另一方面,成立华北棉产改进会邯郸区办事处(冀南道办事处棉产部),负责伪冀南道内有关棉产的各项工作。日伪对伪冀南道内棉花资源的疯狂掠夺,导致当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1.
在战时体制下,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手段以其独特的视听效果更有利于政治集团为其所利用。日本侵略者强化电影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具有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性质,而陪都重庆抗战电影作为抗战文化的一部分,显然具有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的向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从朝鲜向东北排出过剩人口开发水田,把东北作为其军事和粮食基地,建设"农业国防",借助朝鲜人扩大其在东北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3.
汪伪政权初期,李士群的特工势力,因应了日本侵略者“以特制汪”的需要,得以恶性膨胀。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严重失利,日本侵略者被迫转变“对华政策”,以期充分利用汪伪政权解决“中国事变”。李士群的“特工政治”遂成为障碍,并最终成为日本“对华新政策”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华北抗日根据地是敌后战场的重点地区。由于我们党在这一时期对知识分子采取了正确政策 ,因此 ,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知识分子在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和建设抗日根据地中皆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日寇成立的汉奸组织伪新民会,协助日本侵略军干下了一系列的罪恶勾当。当时的保定市是河北省首府,地理位置重要。保定伪新民会利用召开联合协议会、组建新民“感化所”、颁布所谓的救济措施等种种手段,企图在广大民众面前造成一种假相,以迷惑民众,美化日寇的侵华行径,阻碍抗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1889年,日本在非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实施了成文宪法,并据此建立了近代民主选举制度。然而,从国家整体的制度构造来看,由“专制有司”构建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体制以天皇主权为核心,并不是民主的宪法体制。在强大的“自主国家”和弱小的“公民社会”之间,国会选举制度开始了多舛的运行道路,直到帝国宪政崩溃为止,成了反映战前日本的国家政权势力变幻无常与社会运动兴衰不定的晴雨表,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从“人民代表法”向“法制选举”的保守转变过程。考察战前日本“本土化”的选举制度发展历程,能够为我们认识东亚地区民主化进程的前景和局限性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爵青是伪满洲国受多方面关注的重要作家,文章提供爵青政治面貌、作品、言论等原始调查材料,并通过细致考察与分析,探讨伪满洲国时期该地域内中国本土作家的创作经验和当时东北新文学发展状态,并讨论了殖民地知识分子相互矛盾行为背后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在扶植伪蒙疆政权建立的同时,为毒化和拉拢亲日的少数民族青年学子,还居心叵测地开展蒙疆地区青年学子的留日教育,以加强日本与伪蒙疆政权之间的教育交往,并借此培植亲日势力以掩饰日本分裂蒙疆脱离中国的罪恶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抗战期间西北诸马军阀的抗日活动进行评介,指出诸马军阀的抗战反映了西北各阶层民众中爱国主义的深厚积淀,把近代以来西北地区连绵不断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斗争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同时有效地粉碎了日寇策划成立西北“回回国”的图谋。  相似文献   

20.
沈佳颖 《历史教学问题》2020,(1):123-129,168
从日本1938年4月生效的"特别志愿兵"制度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抗日战争期间共有10余万朝鲜人参加日军,其中有将近3万名加入了日本侵华部队。这些朝鲜人入伍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普遍在部队里受到日本官兵的歧视。另一方面,中国抗日军民和媒体也密切关注着敌军中的朝鲜籍士兵。部分报道反映出当时许多中国人不太了解朝鲜籍日军,有些误会甚至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