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实验室制取氧气是中考化学常考的考点,其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都是同学们今后化学学习的一个基础。现将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作如下比较。一、反应原理的比较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_4(?)K_2MnO_4+MnO_2+O_2↑)2.过氧化氢(?)水+氧气(2H_2O_2(?)2H_2O+O_2↑)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KClO_3(?)2KCl+3O_2↑)  相似文献   

2.
一、制备原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验室里用MnO_2和浓HCI制取CI_2,反应方程式如下:4HCl MnO_2(△==)MnCl_2 2H_2O Cl_2↑拓展:(1)用氧化剂氧化浓盐酸:2NaCl 3H_2SO_4 MnO_2(△==)2NaHSO_4 MnSO_4 2H_2O Cl_2↑16HCl 2KMnO_4==2KCl MnCl_2 8H_2O 5Cl_2↑6HCl KClO_3==KCl 3H_2O 3Cl_2↑  相似文献   

3.
在《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中,鉴定Mn~(2 )离子的存在都是利用NaBiO_3~(?)氧化法将Mn~(2 )氧化为MnO_4成为紫色溶液,反应式:2Mn~(2 ) 5NaBiO_3~- 14H~ =2MnO_4~- 5Bi~(3 ) 7H_2O 5Na~ 这一反应灵敏度高,效果好,是一个很理想的方法.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释也能得到满意的结论,电极反应:Mn0_4~- 8H~ 5e~-(?)Mn~(2 ) 4H_2O (?)~0=1.491VNaBiO_3~(?) 6H~ 2e~-(?)Bi~(3 ) 3H_2O Na~ 1 (?)_A(?)=1.80V,故在酸性条件下,上述反应能进行.但在实验时,若不控制反应条件,反应后,往往得到棕黑色浑浊液而不是澄清的MnO_4~-紫色溶液.初步分析其原因可能是NaBiO_3~-的量少,未能将Mn~(2 )全部氧化为MnO_4~-或溶液的酸度不够.因此实验时增加了NaBiO_3的用量,提高了溶液的酸度.但实验结果.并没有改变.针对此现象笔者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掌握好适当的Mn~(2 )浓度和溶液的酸度对Mn~(2 )转化为MnO_4~-的反应是成功的关键,因此该实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昆明气压约在600~625mmHg之间,室温15~25℃,气体摩尔体积28.8~30.6升。设学生实验需制四瓶氧气共1000ml;设集气过程中损失5~10%,实需制氧气1050~1100ml。依照反应方程式计算:2KClO_3(?)2KCl 3O_2↑需氯酸钾2.80~2.98克。以平均室温20℃,  相似文献   

5.
H_2S在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物质,它的性质是各类考试的“热点”.现作以下分析,可略见其性质的特异性和多变性.(一)定性角度看,它具有能打破人们思维定势的若干“反常”性质.这些丰富多彩的“反常”性质更能启示人们的思维.1.酸性气体之间一股不反应.但H_2S反常,如:2H_2S SO_2=3S 2H_2O2.酸与酸之间一般不反应.但H_2S反常,如:①2H_2S H_2SO_3=3S↑ 3H_2↑②3H_2S 2HNO_3(稀)=3S↑ 2NO↑ 4H_2O③H_2S H_2O_4(浓)=S↓ S0_2↑ 2H_2O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具有较好的氧吸附性能及导电性,MnO_2有较好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以MnO_2为电催化剂,活性炭为吸附氧材料制备氧还原阴极.首先确定了催化层中MnO_2与活性炭的比例对氧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然后分别对活性炭进行HCl、H2O_2、HNO_3、NaOH改性处理,研究了活性炭改性对氧还原阴极催化层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测试阴极极化曲线研究氧电极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影响,结果显示,催化层中MnO_2、未改性活性炭和聚四氟乙烯(PTFE)的合适比例为20%∶70%∶10%,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均使催化层电催化氧还原性能得到改善,10%的H_2O_2溶液对活性炭处理后的电化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化学 p26有这样一段话:“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它在这个反应里起催化作用。”文中“这个反应”四个字很重要,因为 MnO_2是在用 KClO_3制氧这个特定的反应里起催化作用。(当然还能在其它一些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如 H_2O_2分解反应等,但不是所有的反应。)如 MnO_2与浓盐酸反应制 Cl_2时,MnO_2就是反应物而不是催化剂。应该指出①一种催化剂只能改变特定的某个(或某些)反应的速度,②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包括物理性状)反应前后不变。  相似文献   

8.
Na_2O_2是“碱金属”一章中的难点,同时又是考试的热点,在解答有关Na_2O_2的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反应原理的重要性2Na_2O_2 2CO_2=2Na_2CO_3 O_2↑2Na_2O_2 2H_2O=4NaOH O_2↑2Na_2O_2 4HCl=4NaCl 2H_2O O_2↑这几个反应看起来不难,但很重要,在各种不同层次的考试中,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反复考查。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对这几个反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其重要性应落实到这几个反应的具体应用上,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9.
1 碘化氢的还原性 (1)反应原理: KI H_2SO_4(浓)=NaHSO_4 HI↑ 8HI↑ H_2SO_4(浓)=H_2S↑ 4H_2O I_2反应条件:微热。用湿润的醋酸铅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实验现象是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呈现黑褐色并有金属光泽。反应式:  相似文献   

10.
无机反应种类繁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规律性较强,但同一反应规律中又出现很多特例,现归纳如下:1.一般地,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但有很多例外,如:2HI 2FeCl_3=2FeCl_2 2HCl I2↓H_2S 2FeCl_3=2FeCl_2 2HCl S↓2HCl Na_2S_2O_3=2NaCl S↓ SO_2↑ H_2OFeS_2 2H_2SO_4(浓)=FeSO_4 2H_2O SO_2↑ 2S↓  相似文献   

11.
一、干电池常用干电池是用锌板围成的圆筒作负极,石墨粉和二氧化锰包围在碳棒的周围并压成圆柱作正极,内充糊状的 ZrCl_2和 NH_4Cl。电极反应为:负极:Zn-2e=Zn~(2+)、正极:2NH_4~++2e=2NH_3↑+H_2↑,H_2被MnO_2吸收,反应式为:H_2+MnO_2=Mn_2O3+H_2O。电池总反应式为:Zn+2NH_4Cl+MnO+_2=ZnCl_2+2NH_3↑+Mn_2O_3+H_2O,这种电池电压通常约为1.5伏,不能充电再生。  相似文献   

12.
硫与硝酸的反应比较复杂,许多教材与手册都将主要氧化产物写成H_2SO_4,其反应的方程式为:S 6HNO_3(浓)(?)H_2SO_4 NO_2↑ 2H_2OS 2HNO_3(稀)(?)H_2SO_4 2NO↑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制氯气常用加热办法制备,反应式: 4HCl+MnO_2(?)MnCl_2+Cl_2↑+2H_2O 此法需用仪器较多,操作不慎,容易使氯气向外扩散,污染空气。这样对实验人员危害极大,为解决这一矛盾。现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制取:6HCl+KClO_3=KCl+3H_2O+3Cl_2↑,此反  相似文献   

14.
在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系数有多方面的意义。一、表示分子的个数分子式前面的系数,表示在完全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的数目。CH_4 2O_2(?)CO_2 2H_2O表示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进行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二、表示摩尔数在学习摩尔这个表示物质的量以后,就应知道,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也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摩尔数。如2H_2 O_2(?)2H_2O表示氢、氧反应生成水时,它们的摩尔数之比为2:1:2。  相似文献   

15.
一、要明确反应原理 实验室一般用金属与稀酸反应来制得氢气。金属常用锌,酸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_2+H_2↑ Zn+H_2SO_4=ZnSO_4+H_2↑二、要选择正确的反应装置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净吃"思维的基本含义H_2O、CO_2与Na_2O_2发生反应时存在如下质量变化关系: (1)2H_2O 2Na_2O_2==4NaOH O_2↑固体增重36g 156g 160g 32g 4g (2)2CO_2 2Na_2O_2==2Na_2CO_3 O_2固体增重88g 156g 212g 32g 56g反应(1)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H_2O中的H元素质量,从固体质量变化角度看,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H_2O中的所有H原子;反应(2)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CO_2对应的CO(与CO_2物质的量相等)的质量,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CO_2中的所有CO.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月刊》1986年第2期,介绍下列反应方程式的快速配平法:1、NH_4HSO_3(?)(NH_4)_2SO_4+H_2SO_4+H_2O+S2、NH_4ClO_4(?)H_2O+Cl_2+O_2+N_23、HClO_3(?)HClO_4+H_2O+Cl_2+O_2并且还举出另外三个反应式也适用同样的方法来配平。配平的方法基本上是代数法。通过未知数的求解而确定系数。产物的种类越多,未知数也就越多。象这些反应,还可以不用代数法,而用普通的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稍加以改变的“拆开与组合法”进行配平。更为简便。具体步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浓盐酸作用于强氧化剂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其反应是: MnO_2+4HCl(?) MnCl_2+Cl_2↑+2H_2O 2KMnO_4+16HCL(?) 2MnCl_2+5Cl_2↑+2KCl+8H_2O 笔者用这两种方法制取少量氯气,并用产生的氯气在不同条件的碱液中发生歧化反应,制备次氯酸钠溶液和氯酸钾晶体。通过实验对实验室制备氯气的上述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并对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进行了有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一道化学题     
化学习题将A mol KCLO_3,加热发生部分分解,分解率为a,在所得固体物质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KCLO_3 5KCL 3H_2SO_4 =3CL_2↑ 3K_2SO_4 3H_2O 两步反应生成的O_2和CL_2共B mol (1)计算当氯元素全部转化为CL_2时的a、B值。 (2)讨论a在不同范围內的B值,并确定上述反应B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一、考查硝酸的不稳定性知识要点:硝酸见光、受热易分解,硝酸的浓度越大越易分解.知识运用:由于分解产生的NO_2能溶于硝酸溶液中,故久置的浓硝酸往往呈黄色,这也说明了4HNO_3=4 NO_2↑ O_2↑ 2H_2O这一反应的可逆性.由这一反应也可推出硝酸的不稳定性,推出HNO_3的制备和相关的实验一般不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推出HNO_3一般要保存在棕色的试剂中,且置于阴凉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