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越南的一所孤儿院里。当时正值美国兵入侵越南,一颗炸弹被扔进了孤儿院,几个孩子和工作人员被炸死了,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流了很多血,伤得很重!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09,(9):14-14
小孩子之间最最真挚无私的友情……那是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的故事。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  相似文献   

3.
蓝览 《广西教育》2007,(10C):6-6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当时正值美国入侵越南。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还有几个小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流了许多血,伤得很重!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当时正值美国入侵越南。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还  相似文献   

5.
<正>1.寄宿制孩子≠半个孤儿院儿童尹建莉老师的一个结论是:"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其实是她偷换了概念,将"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与"遗弃孩子"画上了约等于号,也将"寄宿学校"与"孤儿院"归为一类了。这完全是两码事。家长不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以后就永远不管不问,孩子平时在学校可以给父母打电话,周末就可以回家团聚。就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依然可以感  相似文献   

6.
鲸之声     
“别碰他!”我大声喊道。当时我刚走出孤儿院的大门,正好看到春园小学的几个坏家伙在推搡着那个聋孩子。我根本不认识这个孩子,但从他的身材我猜他的年纪和我差不多。他就住在我们孤儿院对街的一所白色老房子里。有  相似文献   

7.
Part 1 桑尼是我在拉萨孤儿院当老师时遇见的孩子。 那时候开课已经三天,三十几个藏族孩子我已基本熟悉。第四天早上上课时,突然冒出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坐在最后一排冲我笑,是那种带着调皮与好奇的笑,夸张地张着嘴巴。  相似文献   

8.
分析对象 四年级学生某某,女,10周岁 个案研究背景 1.家庭情况。该女孩是两岁时在孤儿院里抱养的孩子。领养期间,养父母经常虐待她,四岁时养父母曾几次将孩子送回孤儿院,孤儿院觉得难管又将其送回。最后,养父母的母亲看着孩子可怜将其留下抚养,一直到现在,孩子都跟随着六十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9.
《三个臭皮匠》根据同名经典喜剧改编,讲述了三个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又丑又滑稽的男人,在生活中处处倒霉和出洋相,而当他们的孤儿院面临倒闭的时候,他们三个又一起努力拯救孤儿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1993年,仅仅三岁的崔成奉被无情的父母遗弃于孤儿院。这家孤儿院的条件很差,工作人员对孩子很粗暴。六岁那年,崔成奉开始到孤儿院附近的一所小学上学,他学习很努力,渴望着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下午放学时,如果天上堆起了乌云,崔成奉就会第一个一路快跑,回到福利院。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伞,也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有父母给自己送伞。如果跑得晚了,跑得慢了,都会淋湿  相似文献   

11.
我也当组员     
当时分班,我的设想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全班二十三个孩子分成四个小组。这样,有利于小组内的孩子彼此协作,共同努力。但没想到的是,分组时就出现了问题——有两个小组成功找齐了组员,但有两个小组都缺一个人,另外,还有一个孩子没有小组愿意接受。按道理说,在两个小组都缺组员的情况下,这最后一个孩子大家应该都会抢着要的,不要,自己的小组可就空缺了一个人——虽然我说,如果哪一组少了一个人,可以  相似文献   

12.
苏美惠 《课外阅读》2012,(20):38-40
路易莎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什么地方,从她记事起,她就待在圣彼得孤儿院。孤儿院里有很多和路易莎一样的孩子。不过,在这群孩子中间,路易莎算最难看的了:她是兔唇,眼睛尽管大,但呆滞无光——从出生时路易莎就是一个双目  相似文献   

13.
正Part 1桑尼是我在拉萨孤儿院当老师时遇见的孩子。那时候开课已经三天,三十几个藏族孩子我已基本熟悉。第四天早上上课时,突然冒出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坐在最后一排冲我笑,是那种带着调皮与好奇的笑,夸张地张着嘴巴。按照惯例,我让这个孩子做自我介绍。他说:"老师我不想讲话。"我又让他用汉文写一篇300字的自我介绍,其余的孩子早已经交给了我,大都洋洋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2,(34):5
正这是一个孤儿院的孩子。因为从没见过妈妈,她就在地板上画了一个妈妈,想象着自己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睡着了。这一场景是由伊朗女艺术家巴哈丽·比希在一家伊拉克孤儿院里拍到的,令无数人心碎。睡吧,宝贝,让人心酸的画面,原来水泥地也可以那么温暖。  相似文献   

15.
我是在越南时听到这个故事的,而且它是被当作真事告诉我的。虽然我无法确认它是否属实,但我却知道,在战争中比这更离奇的事情都发生过。不管他们计划的目标是什么,美军一批迫击炮弹击中了坐落在一个越南小村庄里的一所孤儿院。这是由一个传教团体创办的。那儿的众多传教士和一两个孤儿在炮击中立刻丧命,还有几个孩子受伤,其中包括一个八岁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6.
<正>桑尼是我在拉萨孤儿院当老师时遇见的孩子。那时候开课已经三天了,三十几个藏族孩子我都基本熟识。第四天早上上课时,突然冒出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坐在最后一排冲我笑,是那种带着调皮与好奇的笑,夸张地张着嘴巴。按照惯例我让这个孩子做自我介绍。他说:"老师,我不想讲话。"我又让他用汉文写一篇300字的自我介绍,其余的孩子早已经交给了我,大都洋洋洒洒地写了很多。那一节课上  相似文献   

17.
院长妈妈     
街边有一所小孤儿院,院中有一棵粗大的老榕树,树冠像大伞似的遮挡风雨。这里有一位中年妇女,满脸慈爱,身边围着一大群孩子,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在二十几岁时就到这里来当阿姨,辛苦操劳了几十年,后来当了院长。她在孩子的笑声、闹声中度过了自己生  相似文献   

18.
五十多个健康可爱的孩子,不幸因父母感染HIV发病死亡成了生活无着的"艾滋孤儿".当地37岁的农民朱进中把自己的家建成了一所孤儿院,让这些孩子重新拥有了一个"关爱之家".然而朱进中本人也是一位艾滋病感染者,由于孩子太多他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难道真的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孤儿"的生存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9.
一个越南小村庄的孤儿院被迫击炮弹击中了,几个教职工和两个孤儿被炸死,还有几个孤儿被炸伤。其中有个约8岁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20.
1994年2月德国北部城市科部仑兹的一间孤儿院门口,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男婴在不停地啼哭。孤儿院的修女将他留下了,给他取名希里逊。转眼七年过去,希里逊在孤儿院里健康地成长。他心地善良,但性格却有些抑郁。天气晴朗的时候,修女们带着孩子们,穿过树林,到隔壁的青草地上散步。树林边镇子里的人们指着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说:“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抛弃的,如果你们不听话,也把你送进孤儿院!”听了这些话,希里逊非常伤心,他忍不住问修女:“嬷嬷,我的父母为什么不要我,他们是不是不爱我?”希里逊的声音里充满了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迷惘。修女吃惊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