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业者创业失败要承担一系列的损失和影响,然而创业失败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对再创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创业教育目标、创业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师资、创业文化氛围、创业实践保障体系,厘清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创业失败学习的视角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对于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薄煜明 《江苏高教》2001,(6):125-125
首先 ,要认识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努力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要有一批能迅速转化科研成果的企业。没有发达的企业 ,再高的科研成果 ,再优秀的科技英才也会夭折、流失。如果将科研创新独立于企业之外 ,轻视创业人才培养 ,就是独立于市场之外 ,这样的科研、创新是不可能与发达国家根植于企业的科技实力较量的。第二 ,改变应试教育 ,建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新体系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 ,过于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形式 ,而忽略了学习的目的 ,因而学生走出校园谱写创业史的不多。为此 ,高等教育应该体现高等、优…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我国MBA创业教育现状、MBA创业活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生代”MBA的特点,为了最终形成MBA的创业生态系统,设计了一个以创业型MBA培养为核心的MBA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从导入、课程、实验再到实创的ICEE模式。ICEE的四个环节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当MBA创业者(包括潜在创业者)、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的整合能够形成良性循环,MBA创业的“生态圈”就能够慢慢形成。同时还为体系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阿丁 《职业技术》2006,(13):42-42
准备创业方案是展望项目的未来前景。细致探索其中的合理思路,确认实施项目所需的各种必要资源,再寻求所需支持的过程。创业内容不同,相互之间差异也就很大,只能根据各自风险创业的性质和特点,根据创业方案的听众特点,以及各个团队的独立判断来设计方案内容和结构。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大学生创业应该是基于就业的创业,而不是直接去创业,更不是休学去创业。基于就业的创业有两种:一是先就业,再创业;二是在就业中的创业。基于就业的创业更切合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应发生相应的改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在就业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打下基础。高校创业教育主要通过就业指导和专业教育渗透实现。尽管如此,解决大学生的创业问题根本上不是依赖教育,而是需要教育之外的体制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目前感到困难的是缺乏系统创业范式教育。通过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历程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借鉴电磁学创立及其应用范式的经验,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提出"大学生系统创业范式"概念。大学生系统创业范式是高校素质教育共同体遵循创业规律引领大学生树立系统创业精神,并实现把系统创业精神转化为系统创业思维能力再转化为设计系统创业蓝图而飞跃到创新实践的模型。重点阐述培养大学生系统创业范式的五种操作思路及两种转化机制。大学生系统创业范式,增添了创业范式理论的新内容,为大学生树立系统创业精神、培养系统创业思维能力、设计系统创业蓝图和进行自主创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系统创业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批批大学生带着创业激情涌向商海,几经沉浮之后,一些人开始在"直接创业"与"先就业再创业"之间进行冷静思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宏观的培养目标、中观的培养模式和微观的培养方式,对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分析。培养目标是确立培养模式的基本依据,培养方式是培养模式的具体化。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是创业教育的目标;从创业基础教育到实践教育再到创业帮扶的"递进模式"是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是创业基础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的主要渠道,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校创业职能部门主导的创业帮扶是高校创业帮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创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成为国家战略.研究以厦门市大学生创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企业及相关人才市场,统计结果,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再创业的人数最多、创业主要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创业以服务业为最合适行业,创业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启动资金缺乏.建议大学生认真分析市场需求与自己的技术和能力理性创业,多在专业技术领域进行创业,提高自主创业科技含量,理论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朱丹  邱娜 《成人教育》2011,31(11):100-101
由于多种原因,多数高校成人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认为:树立以再创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观是增强艺术设计专业成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必然途径,并从对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功能的认识,树立以再创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以再创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观的基本途径等三个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如何选择创业时机? 网友:大学生选择什么时间创业比较好?景素奇:大学生创业,面临直接创业,还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再创业的选择。这两种创业方式各有优势,直接创业属于没有工作经验,没有职场经验的创业,  相似文献   

12.
你拥有创业的欲望吗?你真的想为自己工作吗?走上创业这条路一定要有很多的理由,还要自信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你是否问过你自己:我的创业能力如何呢?我具备创业者的素质吗?自主创业的确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尽管如此,你仍应该在慎重思考之后再作决定.  相似文献   

13.
李开复 《留学生》2011,(11):1-1
海外留学归国创业,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创业者需要把握一个平衡,一方面要有激情,另一方面要很理性,思考选择正确的方向。 我本人可以算作中国的最老创业者之一,48岁出来创业。先做教授,再去微软、谷歌等世界知名企业任职,然后再出来自己创业。这是我个人的经历和路径,并不值得效仿。而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倒过来走,先去创业,再创出世界知名的企业,退休后再去当教授。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创业教育的评价更是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管理手段.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包括创业教学、创业实践、创业氛围、基础平台建设和培养效果,将这些指标分解,再进行无量纲化指标统计,大致可判断和比较一所学校创业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晓晔 《成人教育》2013,(6):99-100
文章首先探讨了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含义,再由此深入阐述了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二者的内在联系,最后以创业教育为视角,集中探讨了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上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探讨了创业特质、创业认知、创业态度以及创业环境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关系。采用Amosl7.0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创业特质和创业认知影响创业态度的路径系数为0.555和0.668:创业态度和创业环境影响创业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626和0.443;创业特质和创业认知间接影响创业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347和0.418:创业态度是创业特质和创业认知影响创业意愿的中介变量。据此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愿和推进大学创业教育路径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郭忠良 《职业技术》2005,(10):28-28
19岁,我就过早的迈入职场,开始了我的个人创业历程,在这期间我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学习重要的心路历程,又在打工中饱尝了各种职业的发展过程,现在我要面对的是下一次创业.早在三年前,我就在思考着我再次创业的种种风险,如今时机成熟,我想,我可以快速驶上正规,加油再加油.  相似文献   

18.
兰广林 《中国培训》2009,(12):30-31
2009年,佳木斯市确定了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载体,坚持“四力”并举,再掀创业高潮。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创业力度;二是强化培训孵化,提升创业能力;三是强化资金扶持,培植创业新力;四是强化政策服务,增强创业动力。为此,佳木斯市成功举办了多项活动,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正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内逐步兴起,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温州精神”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展创业教育。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是传承与发展“温州精神”的需要,而且还有着易认同、易嫁接和促进地方文化再建构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网店创业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校园氛围、未来就业和能力锻炼是促进学生从事网店创业的最重要因素。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主动进行独立钻研和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了自身的创业素质与技能。对比分析显示,进校学习一年后再创业的学生在创业素质和技能提高程度上明显高于进校后即开始网店创业的学生。同时,学生表示,非常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精神鼓励,得到教师在网店经营技术和理论方面的指导,尤其需要提高他们的团队管理能力与商品开发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