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目标意义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了利用需求和提供利用两个方面。其中,利用需求是利用者为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利用馆藏档案;提供利用则是档案工作者根据利用者的实际需求,将馆藏档案提供给利用者。这两者都需具有共同的基础,即馆藏档案。保管档案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档案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需求;档案利用及服务体现了档案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试论档案保存价值与实际利用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瑛 《浙江档案》2000,(2):16-16
档案保存价值与实际利用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收集和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因此,没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只能是一堆废纸;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一定具有实际的利用效益.反之,具有实际利用效益的档案,也一定具有保存价值,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保存价值的大小,需要通过档案的开发利用,即有利用者来利用档案后,才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效益的大与小、多与少,不仅仅是原档案本身潜在保存的价值,这也只是一个未知数,可能是数百数千,也可能是数万,甚至是上百万;同时,也表现在利用者的利用形式、利用深度及利用技巧方面.在档案整理、鉴定时要考虑保存价值与实际利用效益的因素,以利提高档案的质量,优化馆藏,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提高档案利用效果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档案利用效果是对档案利用工作及整个档案工作的评价和检验,是指通过利用档案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效益.对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产生的效果,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被利用所产生的政治效果、学术研究效果、教育效果、凭证效果等,称为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往往是无法计量的.档案被用于生产、基本建设所起到的缩短工时、提高工效、节省人力、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劳动等作用,称为经济效益.档案利用可以产生现实的、将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可以在某项工作或生产活动中产生效益,又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4.
档案是国家建设、发展、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对于现行的国家建设和管理具有凭证、依据、参考和借鉴作用的历史记录。它的作用是通过利用档案产生的效益体现出来的,这种效益包含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所谓档案利用效益,就是档案利用者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接受档案利用服务,充分有效地利用档案馆(室)藏档案,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检索、  相似文献   

5.
对档案的管理,最终是为了利用。没有利用,就体现不出档案工作的价值所在。档案利用的本质是服务,服务是档案利用的中心环节,是档案部门与社会各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而从特定的视角来看,档案服务的对象是具体的每一个人,是利用者。因此,档案利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将利用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利用者、利用档案的内容、利用档案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利用档案的手段四个方面论述了利用档案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提高档案利用效果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档案利用效果是对档案利用工作及整个档案工作的评价和检验,是指通过利用档案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效益。对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产生的效果,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被利用所产生的政治效果、学术研究效果、教育效果、凭证效果等,称为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往往是无法计量的。  相似文献   

8.
城建档案利用工作,是指城建档案馆为满足利用需求,向利用者提供城建档案信息材料,为利用者服务的工作。所谓利用需求,是指利用者为了研究和解决某些问题而需要使用城建档案。由此可见,城建档案利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了解利用者对城建档案的利用需求。二是城建档案馆要有畅通的服务渠道,及时向利用者提  相似文献   

9.
一、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开展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是档案部门主动、系统、广泛提供档案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档案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标志。以往档案的提供利用,一般是利用者登门查阅。这种传统的提供利用方式,虽然利用者可以看到档案的原件,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加上案卷繁多、查阅不便,给利用者造成很多工作上的不便。  相似文献   

10.
论档案利用服务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档案利用需求包括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以及为了保障利用者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查找到档案信息而建立的相关服务需求,即档案利用服务需求。档案利用服务需求特点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满足社会的档案利用服务需求,档案管理机构要从档案利用服务需求共性和个性特点出发,建立起完备的档案检索体系和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