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及高校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把高校德育工作者引入一个新的重要机制当中,从而保证高校教师队伍的高素质。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生活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生活德育的现实途径。高校的受教育者都是大学生,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德肓工作更具有复杂性。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活德育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强调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以生活为指向,关注生活;必须依靠全体师生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德育体系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德育体系的建设要成立统筹管理高校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体系、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氛围;此外,还要深入挖掘各类文化资源,完善德育内容,拓展高校大德育方法途径体系,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需要,解决高校德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普遍引起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这必然对高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当前各级各类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来看,普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且在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譬如,增设学生工作的专门机构、增加思想工作专职人员,开展“二课”建设,配合爱国主义影视,增加社会实践等,这些趋势为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校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尽管如此,我们认为,高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仍需在方法上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进一步实现德育的深层次目标。经…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安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且让学生的精神层面也发生了变化,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更重要的是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指导学生从善,规范学生的行为。高校德育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做人品质的一种有效途径。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德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精神文明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高校德育对象有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的内容、方式、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挑战。要应对网络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冲击,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德育,就应高度重视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建立一支精通网络技术的德育队伍,搞好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正确引导,搞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高校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文件中,强调指出高校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确立为指导高校德育创新必须坚持的新理念。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在当代高校德育的发展和延伸,也是对传统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既要切实把教育、引导、激励大学生的个人需要与满足社会需要相结作为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又要把尊重、关心、帮助大学生成才作为德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更要把提高、增强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德育工作的任务和目的,从而不断推进德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为了摆脱高校德育低效的困境,以生活德育超越科学主义德育已成为德育改革的新趋势。实践高校生活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幸福性原则、超越性原则、主体际原则、人文思维原则及体验性原则;其策略主要有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形式多样化、德育空间社会化、德育评价特色化;其基本途径有课堂生活途径、生活指导途径、实践活动途径、环境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和网络的虚拟性出发,比较清晰地阐述了互联网给高校德育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借助网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建立专用网络,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关对策,建议高等院校把德育的主旋律唱到网络上来,使网络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这对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引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64+68-64,68
目前高校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存在诸多不足,如何搞好主题班会活动并以此作为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主题班会现状、主题班会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提出重视主题班会建设、打造高校德育工作新阵地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