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可能正在将生命的种子撒播到我们整个银河系。微生物可以像乘坐宇宙飞船一样搭乘细微的尘埃颗粒,以太阳光线的推力为动力做着我们人类不敢想象的太空旅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冰冻圈微生物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冰冻圈的低温和严酷的生存条件,选择了具有独特适应性和多样性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地球生命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独特组分。冰冻圈微生物大多为冷适应微生物;其中,有许多新微生物类群,是极其重要的物种和基因资源。嗜冷微生物是揭示生物冷适应机制的模式生物,其细胞及细胞组分在低温生物工艺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冰冻圈中也封存着一些古老的未知致病性微生物。冰冻圈是地球上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圈层,地球的升温正加速冰冻圈的退化和消融,冰冻圈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境正在消失,且伴随着微生物的释放。这些微生物的释放可能是人类面临的不可预知的威胁。因此,亟待开展冰冻圈微生物调查与研究,探讨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水圈包括海洋、湖沼、河流、冰川、地下水等,水圈中居住着地球上一半以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真菌、藻类、病毒等,蕴含着地球上最大的微生物组。已有的研究表明,水圈微生物在重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关键驱动作用。但是,人们对水圈微生物组的核心科学问题,即微生物如何发挥驱动作用至今了解不多。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圈微生物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简称"水圈微生物计划")正式立项。该计划拟选择典型水圈环境,解析微生物群落构建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物质与能量代谢机制以及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生态学意义与贡献,从而揭示水圈微生物驱动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机制。文章简述了该计划提出的背景与依据,以及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来自然界对消除自身的污染干得很出色,没有人类的污染,地球的环境通过生活在地球上生物的物质循环能够保持理想的状态。例如植物吸收生物排出的二氧化碳并同时提供氧气,微生物分解生物的遗骸,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们担负着物质循环的主角。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不会被生物的遗骸填满。微生物悄无声息地分布在地球上的一切场所。例如1克土壤中栖息着1亿 ̄10亿个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未知的微生物,我们掌握的只是微生物种类的1%而已,而且不管多么难以分解的物质,地球上必然存在可以分解它的微生物。所以科学家受此启发,正考虑采用生物修复的方法来净化地球环境。即用人工手段强化微生物分解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的能力,缩短净化时间。  相似文献   

5.
在迈向21世纪之际,我们在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悖论所困扰。正当我们实施遗传工程和开发更先进的培养技术之时,现代植物育种技术和环境开发却在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减少。在这方面,至关重要的是必须保护好微生物的种质,从而使地球上的微生物遗传遗产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6.
甲烷决定气候的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今,产生甲烷的微生物仅仅生存在无氧环境中,例如牛的肠胃里,但在地球遥远的过去,它们却主宰着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得知在地底深处,没有阳光和氧气,且高温、高压的严酷环境中,出乎意料地生息着各种微生物。它们完全不享受太阳的能量,大多是靠从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存。这样的生活方式彻底推翻了我们此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可谓是新的生命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2,(22):66-67
科学家警告称载人任务将威胁火星生命科学家表示载人火星任务将对这颗红色星球上的生命构成威胁。实施火星登陆任务时,每名宇航员将把多达100万亿个微生物带上这颗星球。在地球上,这些微生物经过了数千年的进化,帮助人类消化食物和抵御细菌侵袭。地球微生物将与火星环境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仍是一个未知数。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辛西娅·菲利普斯表示:"我认为我们对火星负有责任,包括火星微生物在内。我们  相似文献   

9.
中国湖泊微生物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湖泊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被认为是世界上湖泊生态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多样化的湖泊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和资源,但迄今人们对其结构和功能尚知之甚少。通过大规模的湖泊微生物组分析和比较基因组研究,可揭示我国湖泊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和维持机制,阐明典型湖泊微生物功能基因的组成,探索极端环境条件下湖泊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发现新的微生物功能和代谢途径,并通过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环境转录组成和蛋白组,揭示微生物驱动湖泊生态系统中关键元素循环的过程、机制及其环境调控机理。这些研究结果的获得,将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促进地球科学与生物学间的交叉与融合,推动学科持续发展,而且将为我国湖泊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及湖泊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微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微生物的技术检测,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多面性及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也让人们更加有效的利用微生物。  相似文献   

11.
《西藏科技》2011,(6):78-78
今天,第一届地球环境微生物计划(EMP)会议在深圳召开。世界各国科学家将携手全方位分析全球范围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功能。项目将对全球典型的环境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其中包括土壤、海洋、空气、淡水生态系统等整个地球表面的绝大多数的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表示载人火星任务将对这颗红色星球上的生命构成威胁。实施火星登陆任务时.每名宇航员将把多达100万亿个微生物带上这颗星球。在地球上,这些微生物经过了数千年的进化,帮助人类消化食物和抵御细菌侵袭。地球微生物将与火星环境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仍是一个未知数。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辛西娅·菲利普斯表示:”我认为我们对火星负有责任.包括火星微生物在内。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研究是挖掘和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关键。关注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发现功能多样的新颖代谢产物,揭示海洋微生物的关键次生代谢过程和主要调控机制,开发生物合成新技术,是发现创新药物和开发特色功能产品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中国海洋环境微生物的物种、遗传、化学和代谢多样性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无论是我们看得到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我们看不到的细菌等微生物,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胞构成的。在细胞中,有着看似简单而奥妙无穷的生命过程,值得人们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的各类水中都存在着种类不同的微生物,有很多种水微生物时人体有害,会造成很疾病,工厂排放水的污水会建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砷水微生物一定要做好检验监测及处理,才能是人们放心使用,让大型工厂的排放水也应处理后达到合格标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做好微生物污染的防治工作.下面我们就水微生物进行探讨,加深对水微生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未来,当人类的先驱者踏上火星时,随身行李箱里会带上各种怪异的微生物。在我们的太阳系中,火星是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两颗星球都是岩石质星球,大小也很接近,一个火星年约为两个地球年。如果人类要去其他星球长久定居,火星是首选方案。只是火星的大气层成分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气组成,而且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很大。这些不利条件都阻碍了未来人类向火星移民。不过我们也别对火星望而却步,最近几年来,生物学家正在对地球的一些微生物进行改造,这些微小的家伙将成为人类改造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体积最大的生物是蓝鲸吗?一些微生物站了出来,要挑战蓝鲸的地位,因为它们也许统治了整个大陆。  相似文献   

18.
张路 《百科知识》2007,(10S):7-8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关心着除地球以外是否还有外星生命。2001年2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科学家们发现了在火星上可能存在原始微生物的新的有力证据。航天局在一份声明中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一块在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进行了检测,在石内发现了呈长链状排列的磁晶体,这样的排列形状只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才会形成。  相似文献   

19.
喻琼 《知识窗》2008,(12):44-44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外星生物的寻找,作为地球近邻的火星则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按推理,极端微生物应是火星生命的先遣部队。所谓极端微生物,指的就是那些生活在高温、高盐、高酸、高辐射等极端环境中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欧盟都陆续启动了微生物组相关的研究项目。但微生物组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功能挖掘和开发利用一直是制约微生物组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在微生物组数据管理中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缺乏跨领域的数据整合、高质量的参考数据库和数据的深度挖掘技术等问题,提出适时启动"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建立中国微生物组数据中心,在微生物组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微生物组大数据计算、存储和共享平台,开发微生物组大数据挖掘的新方法,实现我国微生物组数据资源的系统管理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