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娜拉现象"与《雷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初期,易卜生及其剧作《玩偶之家》以及作品中主人公娜拉对中国新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大批“娜拉”式的具有全新的价值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涌现出来。在中国,创作思想上与易卜生相通并在创作上得到易卜生创作真髓的是曹禺。《雷雨》是曹禺写得最好最成功的剧作之一。《雷雨》与《玩偶之家》从创作思想、作品中矛盾冲突到思想内容、人物形象都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剧作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是个失败的娜拉。《雷雨》是话剧这一西方艺术形式本土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研究者在研究<雷雨>所受外国戏剧影响时,从妇女命运、妇女解放问题着眼,把<雷雨>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或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人群鬼>作比较.其实从塑造"忏悔人物"角度考察,<雷雨>受易卜生<社会支拄>的影响更大.作家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忏悔人物"时,既借鉴了易卜生塑造博尼克的某些手法,又有所创新,使周朴园的忏悔更加符合性格发展逻辑,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和19世纪70年代的挪威,分别出现了一位反抗封建礼教、宗教法律的女性形象,这就是《雷雨》中的周繁漪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她们都是“精神反叛”的典型。她们同为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一个生活在貌似有尊严有秩序,实为冷酷专横的封建式的资本家的家庭里,一个生活在看似欢乐和谐、实为虚伪自私的银行职员的家里;一个在两代人的欺侮下就要闷死、渴死的时候,一个在两代人的脉脉温情中被突发事件震醒的时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控诉与抗争。之后,繁漪在雷雨中将爱与精神共同毁灭,而娜拉则抛弃了玩偶之家,坚决出走。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胡适通过<终身大事>把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女性解放以及现代戏剧的形式引进中国.同时,胡适也吸取问题剧批判现实的精髓,通过<终身大事>揭示中国旧婚姻制度的反人性的文化根源.鲁迅则是继续思考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提出的问题,他不仅揭示"中国娜拉"出走后的悲惨命运,更暗示娜拉,不仅指子君这样的女性,也包括涓生,挣脱玩偶的命运之路是艰苦卓绝的.胡适从文化着眼,批判旧文化,引入新文化,要建设新文化新制度推进现代化进程;鲁迅则围绕"人的解放",揭示人里面的软弱自私黑暗,提出要战斗要有牺牲的爱,要肩住黑暗的闸门,要立现代化的人.  相似文献   

5.
<正>女性在戏剧文学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寄寓着不同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演出后反响巨大,备受好评。而曹禺创作了《雷雨》,也成为被翻译为各国文字最多的中国话剧。本文尝试分析娜拉和鲁侍萍两位女性的命运并探究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宋薇 《华章》2010,(20)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常被视为女权运动的先驱和领袖.这一历史的传统的印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重新评价.首先易卜生为该剧写的序言注释和娜拉这一形象被女权运动利用作为其宣言,并非作家的原意;其次从内容上看,娜拉的出走只是对丈夫的爱和幻想的破碎,丈夫的自私和虚伪使他认清事实,寻求自我;最后,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不适合作为文学作品的题材,因为它是狭隘的有争辩性的,不足以代表普遍.  相似文献   

7.
玩偶之家     
2006年是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去世百年纪念。一个世纪以来,这位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是世界文坛上评价迥然、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恩格斯曾说:"易卜生的戏剧不管有怎样的缺点……他还是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和独立的精神。"易卜生一生共写了25部戏剧。他之所以被尊为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正是因为他冲破古典主义的这一藩篱,建立一种自然而真实、能用散文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新的戏剧体裁--正剧(即现代话剧)。易卜生一生从未到过中国,他只在《培尔·金特》和《海上夫人》里提到过中国。他去世之际,作品刚刚被介绍到中国。然而他却是与中国瓜葛最深的外国作家。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受易卜生作品的影响如此之深刻。在这个他完全陌生的国度里,因他作品引起的震撼以及奇特遭遇,是他根本不能想像到的。一代戏剧大师曹禺曾不止一次地说:"外国剧作家对我的创作影响较多的,头一个是易卜生。"而易卜生的其他作品中也没有哪一个形象像娜拉一样如此受到中国的关注。茅盾的小说《虹》中的主人公"梅行素"无疑带着娜拉的影子,巴金的《家》中男主人公"觉慧"则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男性娜拉形象。因为篇幅问题,本期地道英文只节选了《玩偶之家》第三幕的最后场次,即本剧最经典的对白场次。  相似文献   

8.
曹禺在剧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蘩漪的形象.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到她在生命本能促使下开始了对幸福的追求,但受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家庭出身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她失去了自我,在意识的觉醒与忘我的追求中走向了毁灭的道路,在爱与恨都燃尽后、完成了她的悲剧命运.蘩漪的悲剧命运也正蕴含了作家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及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雷雨》中,曹禺塑造了最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雷雨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繁漪那火炽热情,强悍灵魂的本质是时代的觉醒。本文将探讨繁漪的雷雨性格并挖掘其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0.
蘩漪"原始野性"的形象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蒙·德·波娃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典型形象蘩漪的心路历程,揭示了这个形象的悲剧意义。作家塑造的女性蘩漪,“有更原始一点的野性,也最具有“雷雨性格,在她身上,闪耀着反叛性的光辉。从中也可以看出,作家曹禺以原始的生命之感,唱出了心灵之歌。  相似文献   

11.
在曹禺的话剧《雷雨》中,有一个角色让我一直惦记,她就是繁漪。她的形象、她的性格、她的命运让人难以忘记,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12.
娜拉的出走     
娜拉(Nora)是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Henrik Ibsen)的著名话剧A Doll's House(译作<玩偶之家>、<傀儡家庭>)中的女主人公.它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妇女娜拉从用爱的玫瑰色幻梦装点起来的家庭中走出来的故事.娜拉原本对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心满意足.她用心地操持家务、抚养儿女.她的丈夫赫尔茂十分爱她,称她为"我的鸦雀儿"、"我的松鼠"、"我的黄莺儿".娜拉曾经为了救治病危的丈夫而假冒父亲的签名向赫尔茂的同事克洛柯斯泰借了一大笔钱.为了还清这笔债,娜拉在几年内省吃俭用、不辞辛苦,甚至在夜里偷偷做些抄写的工作.在所有的债务还清之后,克洛柯斯泰为了保留住自己的职位,却以借据威胁赫尔茂.  相似文献   

13.
曹禺在剧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繁漪的形象。从繁漪的身上我们看到她在生命本能促使下开始了对幸福的追求,但受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家庭出身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她失去了自我,在意识的觉醒与忘我的追求中走向了毁灭的道路,在爱与恨都燃尽后,完成了她的悲剧命运。繁漪的悲剧命运也正蕴含了作家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及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娜拉,挪威中产阶级家庭的娇妻;蘩漪,中国资产阶级的阔太太,两位女性生活在不同的国度,社会地位、身份又相距较殊,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体现出一个要求──独立、平等、自由。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追求“妇女解放”,用易卜生和曹禹的话说就是“首先我是个人”,“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在这同一追求中,她们所表现的性格,斗争的方式及结局也相去甚远。为什么?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探讨“妇女解放”主题在不同国度、不同女性形象中的不同体现。(一)《玩偶之家》剧幕初揭时,娜拉是做为一个幸福的妻子出现的。小家庭在欢乐…  相似文献   

15.
自曹禺先生创作的《雷雨》诞生以来 ,评论界对《雷雨》剧本中繁漪这个人物就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是“五四”以后寻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 ,是一个值得同情和赞颂的女性 ;也有人认为 ,她是有违纲常伦理、伤风败俗、寡廉鲜耻的女人。本人认为 ,毁誉不一正证明了繁漪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由这个典型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的丰富性。尽管 ,作者在她身上寄予了同情 ,注入了个人的感情因子 ,但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个人物理想化。这个形象之所以生动 ,并不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彻底的反抗精神或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 ,也不是好人多难的…  相似文献   

16.
王璐 《现代语文》2006,(11):95-97
西方女性主义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认为: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是毁灭男权的象征,是被压抑的女性创作力的想象,是叛逆的作家本身。(1)事实上,男性作家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也与此有大致相同的内涵。在曹禺的剧作《雷雨》中,繁漪就是这样一个“疯女人”。当她终于不堪周家两代人的欺侮而爆发出雷雨般的反抗时,她不仅打破了权威、破坏了伦理,而且也成为浮出历史地表的“疯女人”。繁漪虽然受过一点新的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却不得不做一个生活在传统秩序当中的旧式女人。自从她嫁到周公馆后,她和所有的传统女性一样,在…  相似文献   

17.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成名作,剧中的繁漪、侍萍、四凤三个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作家对女性的宽广的人文情怀,体现了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深度把握。  相似文献   

18.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精读《玩偶之家》,了解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深入理解《玩偶之家》表现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探讨《玩偶之家》作为"社会问题剧"的艺术影响。【预习任务】1.阅读《玩偶之家》的课文选段,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全剧。2.查阅资料,了解欧洲戏剧的发展历史以及易卜生创作的时代背景。3.收集相关文献,了解"社会问题剧"的概念及代表剧等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9.
《玩偶之家》(《A Dolt’s House》)(也被译为《娜拉》、《傀儡之家》)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该剧自100年前引进中国以来.给中国读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该剧中塑造的娜拉形象在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黄峰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101-104
<紫色>的女主人公西丽亚和<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均是女性自我解放的代表性人物,虽然在生活经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对反抗道路的选择却不尽相同.对她们自我选择道路异同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两部作品呈现出对女性解放事业不同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