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章节体历史教科书杂谈●甘肃平凉师范张怀宁我国古代的史籍体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类书丛书体、史评体、方志体等多种多样;到了近现代,又有了创新与发展,出现了章节体、史论体、史料汇编体、回忆录等新形式史籍;尤其是创编章节体新史籍,实现了史籍体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分类选编的承传;二是分体选编的承传;三是分人选编的承传。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为诗歌选本发挥欣赏、批评与文献传播的多方面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鲁迅杂的体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裁问题,本根据古代论关于体包括体裁、语体、风格三个层次的理论,提出和论证了鲁迅杂的体特点:体裁杂多而统一于杂质,语言特色繁多而统一于诗化,风格多样而统一于战斗性。  相似文献   

4.
徐玉宇 《学语文》2014,(1):36-37
中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体现出了全面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特点。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青律诗、七言律诗、四言古体诗、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杂言古体诗、小令、中调、长调等元所不包;上白西周下至明清,每个朝代的作品都有;不同朝代的典型体裁,不同体裁的代表作品,不同朝代的代表作家,不同作家的代表作品,同一作家不同体裁作品,同一题材不同作家作品,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5.
张灵贵 《学语文》2005,(4):17-17
近10余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几套语文教科书.共选编了鲁迅先生的18篇文章,文章体裁不一,有小说、杂文、散文、应用文等。  相似文献   

6.
初一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组童话、寓言和神话作品,下面就这三种文学体裁作一些介绍。1.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描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一般分为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民间童话指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整理加工的童话;完全由个人创作的童话称为文学童话。童话的表现形式有三种: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超人体童话描写的是超自然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多见于民间童话之中。在这类童话中主人公大都有变幻莫测的魔法和种种奇异的、不平凡的本领。如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拟人体童话的主…  相似文献   

7.
所谓大跨度的比较,一般是指对体裁不同,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选编在不同教学单元,而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同点的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孔雀东南飞》和《小二黑结婚》的比较,就可以称之为大跨度的比较。《孔雀东南飞》从体裁来看属于五言叙事诗,它产生在东汉末年,一般选编在古代诗歌单元;而《小二黑结婚》属于现代小说,它产生于40年代初,即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选编在现代小说单元,这两篇作品的相同点,即可比性是,它所反映的都是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不论是刘兰芝、焦仲卿  相似文献   

8.
论古代山水文献的现代旅游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山水献在中国献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旅游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山水献价值的认识和开掘,与献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中国古代山水献蕴涵有丰富的旅游学原理,可以为现代旅游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可以为旅游化和旅游化史的建构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料,是绝好的旅游宣传资料。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史著体裁及其发展过程的最早研究是唐代刘知几,他的《史通》系统地考察唐以前中国史学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提出中国史著体裁分为“六家”:即尚书家,是记言体;春秋家,是编年史体的雏形;左传家,是编年史体;国语家,是国别史体;史记家,是通史纪传史体;汉书家.是断代纪传史体.刘知几认识到史学体裁是不断演进与发展的.强调“时移世异,体式不同”,留眼于变化.他认为百川归大海,这“六家”最终发展归并为编年与纪传二体。刘知几是全面考察中国古代历史体裁的第一人,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史通》是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史著体例的第一部专著。然而.鉴于时代的限制,刘知几无法全面系统总结中外历史体裁的发展情况,更无法对史著体裁提出本质性的见解。因此,对史著体裁的深化研究是当代学术界责无旁贷的任务,它有助于历史学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艺理论对各学体裁特征的研究,应该说是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的。但从思维的角度分析体特征的章尚不多见。本拟从诗意思维的符号、语境、载体等方面,探讨中国学体裁的诗意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