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7年10月12日上午,烟雨濛濛中的菲律宾科·阿基诺总统官邸前,一群新闻记者簇拥着进入平时戒备森严的总统私宅,他们有幸被允许一睹总统“闺房”,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原来,使记者们得此殊荣的只是一篇专栏文章,这篇题为《紧张不安的科·阿基诺政府官员》专栏文章,发表在10月12日的《菲律宾星报》及其姊妹报纸《星晚报》上,由著名专栏作家贝尔特兰撰写,是一篇针对发生在马尼拉的“八·二八”军变的时评。文章的第四段说道:“假如你还记得的话,在8月28日军变中,当双方交火的时候,总统竟躲在她的床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1992年10月23日打赢一场诽谤官司,菲律宾新闻界两位名人:资深专栏作家贝尔川和马尼拉星报发行人索立文经法院判决诽谤罪成立,被处两年有期徒刑并共同付给前总统阿基诺夫人两百万比索(约合8万美元)的赔偿金。目前贝尔川和索立文两人皆已交保,并计划提出上诉。菲律宾星报另外三名主管获  相似文献   

3.
1987年10月12日上午,烟雨濛濛中的菲律宾科·阿基诺总统官邸前,一群新闻记者簇拥着进入平时戒备森严的总统私宅,他们有幸被允许一睹总统“闺房”,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原来,使记者们得此殊荣的只是一篇专栏文章。这篇题为《紧张不安的科·阿基诺政府官员》专栏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最近发生了总统控告记者犯诽谤罪的轰动事件。这一事件触发了一场新闻自由同新闻记者的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新闻道德的关系的大辩论。 1987年10月12日下午,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菲律宾女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带着她的两名律师,突然来到马尼拉市检察院。她面带怒容,当场填写两页起诉书,以诽谤罪的罪名正式控告马尼拉一家英文大报——《菲律宾星报》的著名专栏作家路易斯·贝尔特兰以及该报社长、总编辑、执行主编和业务经理等五人。总统控告他们五人犯诽谤罪的主要根据是贝尔特兰在当天撰写的一篇评论“八·二八”军变的专栏文章。  相似文献   

5.
《哈里·波特》发行直逼100万 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里·波特》自去年10月份出版以来一直旺销。第二次加印5万套早已发完,第三次印刷的8万套也已被“瓜分”。至此该书总共印刷33.15万套,接近100万册。第四册《哈里·波特与火焰酒杯》也将于“六一”出版。  相似文献   

6.
以严肃新闻娱乐化报道著称的当今美国身价最高女主播凯蒂·库里克(Katie Couric),最近被美国多家媒体“娱乐”了一回。她的一张宣传照被揭用PHOTOSHOP“减了肥”,美联社和《纽约邮报》等众多媒体纷纷对此大肆报道。假照片风波1957年1月7日出生,年近半百的凯蒂·库里克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她主播的全国广播公司(NBC)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今日》(Today)多年来在美国深受欢迎,收视率雄居同类节目榜首。最近,更由于年薪已达1500万美元的她毅然“跳槽”,坐上前不久离职的丹·拉瑟的“宝座”,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晚间新闻主持人及“…  相似文献   

7.
美国《匹兹堡邮报》由于被指控“诽谤”,不得不拿出280万美元打官司,只好勒紧裤带过日子。不久前,美国反诽谤经济制裁中心,对《匹兹堡邮报》(以下简称《邮报》)作出的诽谤的裁决,是迄今美国制裁报纸诽谤的最大的案子。据该中心的裁决,《邮报》得拿出21万美金的损害赔偿费,还得掏10倍于此(200万美金)的惩罚性补偿费,另加56万多美金的利息。在美国最高法院拒绝过问此案后,《邮报》被迫向原告理查德·迪萨利作出赔偿。迪萨利是前州法院法官,他指控《邮报》在1979年的一篇报道中,诽谤他参与了伪造一份当事人遗嘱的阴谋。当时,他还是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美国反诽滂经济制裁中心确认了这项指控。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唐纳德·伯利森为了发泄对一家公司解雇自己的不满,在该公司的档案软件内输入“电脑病毒”,破坏了16.8万个公司记录。10月21日,唐纳德·伯利森在德克萨斯州被法庭判处7年缓刑和罚款1.2万美元,  相似文献   

9.
简讯     
西德汉堡法院不久前裁决,给予伪造希特勒日记案的主犯,原《明星画报》记者海德曼判处四年零八个月徒刑;给予同案犯康拉德·库乔(军事关系史料收集家)判处四年零六个月徒刑。判决书说,库乔伪造了60本希特勒日记;海德曼明知内幕,却把日记推荐给《明星画报》杂志,骗取了高达734万马克。《明星画报》杂志从1983年5月把日记作为特大新闻开始连载,但不久发现是伪造,便停止刊登。另外,库乔的妻子也协助丈夫参与了这一案件,被法院判处八个月徒刑。原美国的著名经济报纸《华尔街日报》记者R·佛斯达·瓦朗兹被控告在该报“股份公司投资”专栏上,泄露股票情报而捞取私利,经纽约法院公开审理判决,判处记者瓦朗兹  相似文献   

10.
1994年6月,武汉出版社慎重推出《少年博览·精品系列》(10册),不到一年连续四次印刷共10万套,近100万册,目前已销售告罄。 1994年10月,《少年博览·奥秘系列》(10册)紧接推出,重印三次共7万余套,发行近70万册。 1995年10月,《少年博览·诺贝尔奖故事系  相似文献   

11.
“金丝猴”杯《新闻知识》优秀文章评选于1992年12月23日揭晓。评出佳作奖16篇,鼓励奖20篇,编辑作品奖3篇。《让历史告诉未来》(时统宇)、《劣质“老总”面面观》(肖峰)获一等奖;《第二种“翻译”》(詹国枢)、《学习·深入·自律》(任中南)、《周未版“冲击波”》(唐小可)、《中南海里抢新闻》(李秉胜)、《浅议战役性经济报道的追踪决策》(范长敏)获二等奖(获奖作品篇目另发)。这些获奖作品,有的题材、观点新鲜,有的善于触及新闻改革、新闻报道和新闻界的热门话题,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报载,美国《芝加哥论坛报》驻中东记者乔纳森·布罗德,在他写的一则消息中,有摘自《耶路撒冷邮报》以前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的若干句子和短语,但未说明其来源,因此被该报主编指责为“剽窃了别人消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10月25日)美国《纽约客》《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时代》(10月25日)英国《自然》(10月14日)干细胞之战刚辞世的“超人”克里斯托夫·里夫可能没想到,他瘫痪后所竭力推进的干细胞研究会成为今年美国大选交锋的焦点。在注意到选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后,克里将里夫称为自己的朋友和“英雄”,指责布什政府为了极右翼意识形态,牺牲了像里夫这样千万美国病人的利益。布什的支持者则将民主党对干细胞研究的狂热反讽为给病人以虚假希望。(10月21日)美国《商业周刊》“神基因”为什么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人为了宗教而甘愿放弃权力、金钱乃至个人欢…  相似文献   

14.
在谈正文之前,不妨先看看下面这条消息的摘录: “欢迎你!你的两个女儿呢?”邓小平一见到阿基诺夫人,就亲切地问道。当姐妹俩走上前来时,邓小平慈爱地说:“可不可以叫我一声邓爷爷?”看到她们含羞点头答应,邓小平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好,那我们就认亲了!”步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后,邓小平特地同阿基诺夫人和她的两个女儿照了张合影像。姐妹俩兴奋地说:“谢谢爷爷!”中菲两位领导人的会见,就是在这种亲如家人的气氛中开始的。……这是《人民日报》记者1988年4月17日报道邓小平会见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的消息开头一段,接着写出两国领导人谈到中菲关系的友好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15.
东埔寨《高棉青年之声报》主编占·拉塔那于6月28日被柬埔寨最高法院以犯有诽谤罪判处一年监禁,因为该报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该国的两位第一首相“愚蠢”。法院还判处拉塔那支付500万柬币(合2000美元)的罚款,并令立即停刊。  相似文献   

16.
2002年3月14日,美国著名作家史缔芬·金发行他的首部网络小说《骑弹飞行》,当天即被下载了400,000份,包括glassbook.com、peanutpress.com、amazon.com在内的诸多e-book销售网站访问量猛增。截止四月初,史缔芬·金已赚取了40多万美元,而每本《骑弹飞行》(电子版)仅售2.5美元。与此同时,兰登书屋也推出畅销书作家埃里克·克拉普顿新作《时间线》的电子版,由美国连锁书店  相似文献   

17.
公众人物及其权利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人 物 概 念的 源起 ” 1960年 ,《纽 约时报》刊 登了一黑人 组织指责蒙 哥马利市 警察局长 沙利文镇压 黑人运动的 广告,沙利 文提出起 诉,他列举 了广告中的 材料有几 项是不真 实的。结果 法院判决 《纽约 时报》赔偿沙 利文 50万元。《纽 约 时 报》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亿万富翁榜,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虽然财产略微缩水,但仍以465亿美元的身价连续第11年蝉联全球最富。而瑞典家具巨头、“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以230亿美元身价排名第六。这则消息也为2004年的一桩新闻“公案”画上一个句号。2004年4月初,瑞典《商业周刊》率先报道了“全球首富易主”的消息,报道称:由于美元汇率下降,瑞典宜家公司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以4000亿瑞典克朗(约合53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将盖茨挤下世界首富的宝座。这条消息很快被路透社等多家媒体引用。然而,两天后宜家公司发…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世纪以前,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路易斯·布兰蒂斯(LouisD.Brandeis)和赛缪尔·沃伦(SamuelD.Warren)在1890年第四期哈佛大学的《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隐私权》,指责新闻传播有时会侵犯“个人私生活的神圣界限”,[1]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新闻传播业快速发展,隐私权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迫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海伦·福斯特·斯诺在《斯诺和我的写作生活》一文(载《新闻战线》1980年第一、三、四期)中说,中国今天几乎没有“写作心理学”的研究。她认为,这是现代中国“在一切艺术领域”没有产生象《战争与和平》那样“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杰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姑且不论她对中国现代何以缺少传世之作的分析是否正确,但是她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