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以民族地区的实证资料分析政府对民俗旅游的多方面管理。提出理论假设:政府在农村的日常行政工作的各项任务与民俗村的建设存在一致性,说明政府介入民俗旅游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民俗旅游建设对繁荣农村文化和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作用,由此预示民俗旅游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民俗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拥有丰富民俗资源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也发挥自身特色民俗优势,整合相关资源,大兴旅游经济。但是长期以来,当地相关机构对民俗文化旅游的价值认识不够,加上自身的区位劣势,恩施州的民俗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系列、有效的开发。本文主要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探讨恩施特色民俗文化的开发,以促进恩施民俗旅游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妈祖民俗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妈祖民俗的内容和内涵是妈祖民俗保护性开发的前提,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文章在分析妈祖民俗旅游表述不和谐现象的基础上,指出保护妈祖民俗的本真性是妈祖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保证,同时提出保护性开发妈祖民俗旅游的五大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俗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旅游已成为新兴的旅游内容和时尚潮流。江西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民俗旅游业的起步较晚。本文试图从江西民俗资源的统计、归类着手,浅谈我省有开发价值的民俗风情,并对江西民俗旅游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俗旅游是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贺州民俗资源异常丰富,对民俗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必将促进贺州旅游业的发展,并为贺州打造优秀旅游城市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6.
民俗旅游是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贺州民俗资源异常丰富,对民俗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必将促进贺州旅游业的发展,并为贺州打造优秀旅游城市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7.
民俗旅游是社会热点,也是学界显学。民俗旅游研究火爆,旅游民俗研究稀少是其现状,建立旅游民俗学的学科框架迫在眉睫。旅游民俗学是以民俗学的视角对于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俗旅游产业和旅游民俗文化事业开展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旅游民俗学有着四个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一是可用于旅游的民俗资源及其转化研究,二是对于民俗旅游的经济研究与服务,三是对于旅游者与从业者的研究与服务,四是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传承及其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民俗学首先需要更新自我对于民俗的解释,才可能为民俗旅游产业提供服务。民俗的核心属性是构建认同,叙事是民俗的存在形式,通过民俗叙事拓展民俗旅游研究的空间,是民俗学家的独特优势。以语言叙事、仪式表演行为叙事和景观叙事为一体的民俗大叙事观,是旅游民俗学的研究入口。大叙事学说,民俗认同学说,可以此为基础构建旅游民俗学研究的话语系统。民俗表演的观赏性与民俗景观的观赏性,都是民俗叙事的再生产的重要内容。把民俗叙事研究定位为旅游民俗学的学科基础和前提,是因为民俗旅游不能离开民俗叙事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产业:民俗旅游开发的创新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五种开发模式:博物馆式、民俗旅游村、歌舞节庆式、城市民俗步行街、民俗文化创意园。民俗文化创意园用创新的形式和设计理念对民俗文化加以包装,为实现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保护工作的同步协调发展及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民俗旅游成为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的浓厚兴趣。重庆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通过SWOT分析法对重庆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重庆民俗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我国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它强调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与肯定,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所包涵的民族性、导向性、包容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有利于提高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社区凝聚力、拓宽文化视野和激发文化创造力。基于文化自信的视野,社区文化建设应从提高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赓续优秀的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兼收并蓄以及扩大居民文化参与积极性等角度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体潮流之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和民俗旅游活动的开展是构筑地区旅游特色的关键。黑龙江省民族民俗特色浓郁,民俗旅游资源“丰饶”,民俗旅游极富发展潜力。本文从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特性的剖析认识出发,指出了黑龙江省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主题、布局形式及项目方案等,为黑龙江省民俗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湖南八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县民俗体育文化在民俗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探索科学合理开发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对其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民俗文化极具特色。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有效提炼、合理浓缩,弥补其区域弱点,发掘其文化内涵,突显其精神实质。树立良好的民俗旅游文化形象,能够打造出卓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具体思路是:建设土家族民俗文化数据库:借助区域整体性壮大旅游经济品牌效应;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实现最佳区域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一种相信和认同自身文化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文化创新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出路所在,是适应文化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增强马克思主义说服力、增强国内主流文化自信的需要;是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实现文化创新要做到: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加强党的文化领导地位,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民风、民俗是孕育中华经典的重要元素.在老年大学,有计划地设置民俗文化课,对于增强老年学员文化自信、丰富教学内容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实践意义 民俗文化课不仅具有激励、凝聚和娱乐功能,其重要意义还在于: 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民俗文化课是一门极富情感的人文课程,老年学员长期浸润在本土文化的习俗中,更易产生浓厚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健康成长,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然而,因为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历史、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渗入、自身社会经验和阅历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面对这一问题,分析造成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以习近平文化自信观为指导,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完善媒体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等路径入手,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九头鸟是荆楚文化的产物,也是湖北人文形象的一个重要符号。湖北人文精神是荆楚文化的精华,弘扬湖北人文精神对于加快湖北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效利用九头鸟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内涵的文化资源,将其引入湖北人文形象的建设,这对加强湖北的区域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有着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潮汕游神赛会是潮汕民间最具文化特色的信仰祭祀和民间游艺活动。文章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类型选择应以民俗节庆开发为主,以博物馆中民俗专区、民俗文化园内表演项目、非遗传习机构和教育基地文化传承、及旅游纪念品开发为辅。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强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的保护,重视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旅游产品"文化符号"的意义,并做好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配套和营销。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探究民俗旅游现阶段的发展,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市维吾尔族民俗村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民俗旅游村地理位置、民族文化、民俗旅游商品、公共设施服务、美食特色五个指标对民俗村吸引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民俗旅游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遇到的挑战如宣传力度不够、民俗旅游产业开发深度不够、民俗旅游商品缺乏文化内涵与特色等,基于此提出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