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曾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些精辟的论述说明了诗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董晨 《文学教育(上)》2010,(19):146-147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一文是朱光潜先生在抗战的最后几年发表的一篇批判文学创作中存在低级趣味问题的文章,全文共分上下两篇,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态度两方面分析了当时文坛存在的十种低级趣味现象及其对读者的危害。虽然作者在文章开篇就表明“刘彦和在《文心雕龙》里有一篇《指瑕》,只谈用字不妥一点,这看起来似乎是对《文心雕龙》的批评,但实际上朱先生的这篇文章恰恰有很多论述深受《文心雕龙》的影响。由此可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著作,《文心雕龙》不仅对古代作家的创作很有帮助,对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和文学理论家的文学批评亦有非常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说:“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高中现代诗歌单元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新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环境,指导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诗歌教学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学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现代诗是真、善、美的艺术,它比其他文学样式更具有精美隽永的语言。诗歌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跳跃性、音乐性、多义性,言语品味应该成为现代诗歌教学的根本,让学生在言语的品味中,丰富情感世界,养成审美品味,提高文学素养。一、品言语的古典美现代诗歌言语表达不同于  相似文献   

6.
陈琛 《考试周刊》2007,(28):38-3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是一个重视“诗教”的国家,孔子甚至提出“不学诗,无以言”,足见其对以诗教化国民所寄予的希望。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  相似文献   

7.
<正>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现代诗是真、善、美的艺术,它较其他文学样式语言更为精美隽永。闻一多曾说:"诗这东西的长处就在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现代诗歌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跳跃性、音乐性、多义性,言语品味应该成为现代诗歌教学的根本,让学生在言语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提出了这样的目的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认为这种鉴赏应从诗歌开始,因为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大量优秀诗作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文学趣味,提高他们良好的文化素养。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所说:“诗是培养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意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指导学生读诗,不仅对读懂诗歌本身非常重要,对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广清 《语文知识》2003,(11):F003-F004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或许正是基于这一认知规律,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2003年秋季投入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对2000年版教材作了合理的调整,将原第三册第一单元(新诗单元)调至第一册第一单元,并加大了新诗的分量,力图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为他们以后  相似文献   

11.
<正>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中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然而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往往是解题、释义、理解、总结,使原本摇曳多姿的诗歌走上了"程式化"的道路。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总结了从事诗歌鉴赏教学的得失,并探索了高中诗歌有效教学的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先生讲:“学文学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尝出甘苦,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趣味,学得一副文学家体验人情物态的眼光和同情。”这是他为自己的集子《谈文学》作的序中的一段话,朱光潜先生认为,到了这一步,文学的修养就大体算是完成了,如果不在这上面下工夫,读完任何数量的讨论文学的书籍,也无济于事。《谈文学》写于抗战后期,包括19篇文章,各篇均独立成文。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文学观点。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咬文嚼字”一文就出自《谈文学》,这里再从中选出一篇,是从“声音”方面继续谈“咬文嚼字”的,让我们在阅读中去体会朱光潜先生“切实”的“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美学家朱光潜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纯正的趣味”就是对于真正的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即审美能力。培养审美  相似文献   

14.
诗歌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搞好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文学趣味,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可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诗歌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读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的从读诗入手。"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6,(2):60-63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当代一名优秀的文学教育家,他提倡的文学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求青年从读诗入手,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够重视写作练习,以此为途径来培养他们纯正高尚的文学趣味。在当今文学重新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朱先生的文学教育思想显示出了巨大的时代价值,一方面,纯正趣味的培养可以提升国民的审美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怡情养性"的文学足以推动"全人"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马凌燕 《甘肃教育》2007,(12S):24-24
新诗的教法.就步骤而言,可以先学理论,再学诗歌。如,可引导学生先学习朱光潜的文章《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诗歌是语言的精粹,举例说明“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底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句话的真正涵义。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诗歌。从而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其《谈读书与趣味的培养》中说,"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比别类文学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认识诗语——从文字入手鉴赏古诗,不外乎语言、情趣、意象三件事。读者首先要过的是语言关,其次才是意象、情趣。这就要求读者熟悉中国古诗的特点。巧过语言关,需要熟练地掌握文言常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如"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佺期《杂诗》),"将",名词动用,"率领"之意;"旗鼓",军队,借代的手法。惠洪《秋千》诗"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其中"断送"系古今异义词,意即  相似文献   

18.
《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选集》,全文主要谈文学创作,全文贯穿着作者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即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笔者对此文的教学设计加以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和趣味的培养》中说:“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工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向古诗,走近古诗,走入古诗;读古诗,诵古诗,赏古诗;品出它的韵味和趣味,融诗味入生活,化诗心入生命,最终达到我们所追求的“诗意地栖息”。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课时   师:大家先把书翻到第24页,我们来看看朱光潜先生的这篇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的文章.朱光潜老先生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这篇文章是老先生上世纪40年代专为中学生写的.(师选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