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叛逆心理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见惯不怪的"正常"现象。逆反期的孩子情绪起伏大,心理变化剧烈。为引导高段年级学生平稳度过逆反期,减少师生、亲子冲突,教师可从"调控学生自我约束意识""调适学校教育方法""调正家庭教育方式"及"调动群体‘正能量’因素"四个方面,引导他们由逆反思维改为正常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2.
90后青少年存在学习压力大、代淘;中突频、网络沉迷重、性征体相烦、不良习惯多、责任能力弱、逆反意识强、负面心态多等心理问题。本文基于家庭教育的视角对“90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家庭教育的基本策略:携手走过青春期“沼泽地”,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交流,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善于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大众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不断增强,其原因出自亿万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种种困惑。几乎有一种不约而同的议论:“当今的孩子愈来愈难教了”。加上我国自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优胜劣汰残酷,国民教育无奈地被推上应试战车。为孩子计,为家庭计,家长们先是期望学校万能,继而苛求孩子出众出彩,于是加大家庭投资,在择校、培养特长、家长陪读帮补上狠下工夫。功利化的趋潮偏离了家庭教育的宗旨和正位,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使亲子关系紧张,逆反家长的孩子愈来愈多,时代造成的代沟非但不能填补,  相似文献   

4.
据《光明日报》载,近日,海南省教育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海南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教育,但缺少教育孩子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家长存在“教育缺乏”问题的比例竟然高达96.8%。窥一斑而知全豹。应当说,家长教子知识的缺乏,海南省并不是特例,它只不过是我国时下家庭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教子知识之于家庭教育,好“似氧”之于“鱼”,没有了适宜的教子知识护佑的家庭教育,注定是缺氧的教育,置身于如此氛围中,不仅家长会有一种茫然的感觉,也增加了孩子的烦恼,甚至激起其逆反情绪。纵观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往往包含三个环节,即家庭教…  相似文献   

5.
我校在一个粤东山区的县城,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占全校比例的13%,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较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原因使他们出现较多的成长问题,特别是在心理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悲观、疑虑、妒嫉、逆反和极端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孩子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的,是好事。为什么呢?我认为,逆反是孩子对周围事物有了一个判断,对自己有了一个认知,而且拥有了自己主张和想法。试想如果孩子一辈子不逆反,能成长吗?家长不要怕孩子逆反,而是要了解孩子逆反的原因,通过有效的沟通,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在沟通中,家长要能够放下尊严,所谓放下并不是降低到孩子的下面,而是平视孩子,在人格上尊重。就像大人跟两三岁孩子蹲下来说话一样,家长所站的角度变了,沟通起来就会变得顺畅和轻松。否则他总是在仰视你,你总是在俯视他,久了就会产生矛盾和问题。很多家长做过这样的事,当孩子刚要敞开心扉跟你说点什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08,(11):44-48
专题1.变化与适应:尽快融入高中学习生活 进入高中后,学习环境和同伴群体、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态度和教学方法发生明显变化,不少学生因未能及时适应而发生学习落伍和道德滑坡。面对孩子身心特点的变化和家长自身权威地位的下降,不少家长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并未相应变化,造成孩子厌学、逆反和亲子冲突不断增加。家长“分数挂帅”、“升学第一”。孩子学习压力过重,活动领域狭窄、生活活动单调。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随着经济跨速发展,人们的口袋涨起来了,但离婚率也逐年上升,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逐年上升;与此同时,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家庭学生比重增大,将孩子留给老人抚养,又形成了隔代家庭。孩子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亲的亲情关爱,就会导致心理失衡,产生逆反、厌学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关注隔代抚养、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每  相似文献   

9.
青春期是沟通困难期 青春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但是,在相当多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却出现了严重"堵塞",成为沟通的困难期. 在此之前,孩子跟父母无忌无猜,心里有啥话都愿意说.但是,到了初三前后,变得和父母寡言少语,父母不问,孩子就不说,父母问了,孩子也不愿说.父母想问问孩子学校的事,想问问孩子和同学交往的事……孩子要么说"嗯",要么就是说"啊",要么就敷衍一句"没啥事""知道了""别管了".如果父母再问下去,孩子就烦了.更让父母感到棘手的是孩子的逆反、顶撞.  相似文献   

10.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总觉得孩子把自己的话当做“耳边风”,怎么也听不进去。另一方面,如果父母一再啰唆要求孩子回答或作出反应,甚至重复责骂,久而久之,又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或者惧怕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妨改变一下方式,与其大声疾呼,不如干脆走近孩子,对孩子热衷的事件表示关心。比如,“你在看什么书?哦,这本书我也喜欢看!”循序渐进地表示关心,孩子就会注意你所说的话。毕竟,小孩子也希望像大人一般受到尊重,在耳边轻声地说话,明显要比大吼大叫有效,尤其是说些只有孩子和妈妈或爸爸听得懂的话就更加亲切。孩子…  相似文献   

11.
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让孩子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不要让孩子输在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上。家庭,不是学校应试教育的第二课堂,孩子的考试成绩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家庭教育,一定要回归到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为价值标准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2.
<正>青春期对每个人一生来说,是个重要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是处在迅速发展走向成熟而又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不少家长经常抱怨,孩子越大越难管,处处和大人唱反调。这种"唱反调"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入了逆反期。如果班主任和家长没能正确帮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就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一阶段的聋童表现有所了解。一、逆反期聋童的表现1.强烈的自尊心聋童到了逆反期,由于自尊心强,内心的思想感情不  相似文献   

13.
开学之初,我们班来了一位"奇特"的孩子,奇特的原因是他的怪异:刚上初一就染了鲜明的黄头发,穿拖鞋,走路还摇摇晃晃,唯恐别人不知道他的与众不同。学生们见到他躲着走,老师看到他都说:"这是个叛逆的孩子。"如何教育这颗叛逆的心灵成了老师们共同的话题。对此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制定出一套交心的方法。首先要明确青春期孩子的逆反会给孩子们带来一定的危险,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逆反实际上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必要阶段。如果孩子不经历逆反期,他们就无法长成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成年人。青春期之前,孩子是没有自我意识和  相似文献   

14.
许强国 《天津教育》2021,(2):168-169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独立性与权威的对抗性是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外在表现就是学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要想让此阶段的学生得到良性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学生误入歧途,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错误家庭教育观念对初中生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纠正错误家庭教育观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心理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家庭教育中心理超限效应的种种表现:1.过度关心。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有些家长过度关心、呵护、疼爱孩子,生怕孩子冻着、饿着、跌着、碰着、苦着或有什么闪失。家长如此关心孩子,除了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自私、自负、自傲等不良个性外,还容易产生另一种超限效应,那就是逆反心理和不良情绪。2.过度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误认为惟一的途径就是考上大学。为了使孩子能考上…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自立品格的养成更是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文章以晚清名人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为观察点,发现梁启超特别注重从毅力、勇气与责任三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孩子的自立品格。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成功理念和方法,仍然能为今天的家庭教育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54):7-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中父母属于重要的教育引导者,对于孩子日后的性格养成以及智力发育、行为习惯养成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家庭结构不同,特殊群体隔代家庭教育也在不断涌现,由于隔代家庭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研究探讨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相关原因,并分析针对问题如何有效改善,提出隔代家庭教育的科学管理对策,希望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年、少年时期,家庭教育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的社会人,如何使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家庭教育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看了莫言在诺贝尔获奖典礼上的发言《一个讲故事的人》,我深切地感受到他母亲带给他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9.
周宇 《成才之路》2010,(14):I0017-I0018
逆反并不是中学生才有的现象。在幼年时期,人的行为、想法就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与众不同。如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所谓“人来疯”就是一种对平时在家不被重视、情绪受压抑的逆反。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扩大,中学生的逆反情绪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所以。中学生的父母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自从上中学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听父母的话了。  相似文献   

20.
<正>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真实、快乐地生活,长大后在社会的各种思潮中牢牢把握自己。父母带给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导向,是孩子进行各种能力和素质学习的榜样,也是孩子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的标准。本文从一对德国父母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入手,分析总结德国家庭教育的成功和可借鉴之处。德国幼儿教育提倡的口号是: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