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犯错就着急,并不是因为孩子犯了一个错误,而是他们认为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永远都会这样,父母把问题无限度地延迟了。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12,(11):155-155
在您家里,孩子是否从不主动收拾玩具?依赖性强?犯错后不承认?不愿意和人交流?胆小不敢上台表演?遇到困难总是退缩?……这些问题一定让您感到困扰。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担当责任并且有自信心呢?9月16日,北京市妇联携手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共同举办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主题讲座。特邀著名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宗春山老师,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人手,解读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传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王春华 《教育文汇》2013,(17):43-43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是帮孩子逃避责任,还是教育他们担当责任呢?一个周末,我带儿子去逛超市,看到一个小男孩抱着一瓶桃子罐头跟在妈妈身后。  相似文献   

4.
牛润科 《下一代》2012,(10):40-40
有人说,现在是父母给孩子的和孩子要求父母给他们的往往悬殊太大。那么,当今的孩子究竟需要父母给他们些什么呢?还是听听孩子们自己的回答吧:要自由,  相似文献   

5.
孩子都会犯错,关键是父母能否帮到点子上,使他改正。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犯了错却最有可能招致批评,为什么呢?因为父母的目光总是跟随着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父母的关注。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吃饭时我不小心打了一只碗,被妈妈狠狠骂了一通,屁股还被扇了一巴掌。吃完饭妈妈收拾碗筷一时没拿稳,又一个碗从桌上滑落打碎了,她悄悄地把碎片收拾了,我在角落里看见了不敢吭声,家里其他人也没说她什么。当时我想,等我长成了大人,犯错就不用挨罚了。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2005,(11):22-23
父母是最可能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天然的联系,因为时空的接触;父母也可能是最不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年龄的差距,因为立场的不同。于是孩子在遇到问题或犯错时,父母在问“为什么”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是这样吧”的解释。所谓“对症下药”,如果父母根本不清楚孩子的“为什么”,又怎样去进行“怎么办”呢?那么蹲下来,做一次视角上的“小孩”,做一次养育的学习,与孩子共同体验一份成长吧——  相似文献   

8.
姜澎 《成才之路》2009,(23):91-91
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这是‘1’.12345的‘1’……”这两个场景,对大多数为人父母者来说,大概不会陌生。前者是愤怒的父母对犯错孩子的指责。而后者则是他们在对孩子进行“耐心教导”。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场景中的孩子都会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9.
道德智商     
道德智商●邓宝翠他会不会考高分?他会不会进名校?他长大了会做什么?随着孩子成长,做父母的无时不为孩子操心。但有个问题最让他们担忧: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做个好人?许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诲,除了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之外,其实他们最基本的愿望是培养孩子正直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自从我呱呱坠地,父母就开始含辛茹苦地拉扯我,抚养我,并且无时无刻不对我倾注着他们的爱。我犯错的时候,耳边总能听见他们谆谆的教导;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他们会不断地勉励我;我获奖的时候,他们更为我拍手叫好,加油鼓劲。——总之,父母为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们这样呕心沥血,全是为了我长大之后能成为栋梁之材,为祖国作出贡献啊!  相似文献   

11.
《人生十六七》2013,(1):18-19
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但是很多时候任凭我们怎么努力,孩子好像总是不太“领情”。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成为好父母真的有秘诀么?秘密1:家庭时光优先一 父母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在别人的后面,所以一个孩子的日程可能比他们的父母还满.音乐班、美术班、形体班……孩子变成了课程的奴隶,父母变成了孩子的奴隶。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在如何处理孩子犯错这个问题上,很多父母和教师都十分头疼。失败的批评教育,使孩子饱受痛苦和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和教师也徒增了很多烦恼和忧虑。运用正确的批评方式既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能让他们愉快地接受,显然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更要讲究批评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我邻居有一对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算争气,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父母说了孩子一句,孩子却受不了父母的指责而离家出走。这件事对父母的打击很大,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廊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为什么那么爱他们,孩子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4.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15.
以前,很多父母有这样的感叹:由于工作忙。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更谈不上教育孩子了。现在可以说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很多。父母怎样陪伴孩子玩?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在节日里快乐,并促进他们的成长昵?  相似文献   

16.
《父母必读》2009,(8):114-115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系如何?他们对你的评价和态度如何?他们发生冲突、意见不同时,是如何处理的?对你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如何解读孩子的心理?如何帮助他成长…… 父母工作坊意在帮助我们觉察这些关乎自身、孩子和家庭的问题,并能作出积极的改变。效果如何?3位母亲分享了她们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父母都深爱着他们的孩子,父母都会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自己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关心、热爱孩子,一切为孩子着想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前提下,是不是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能接受呢?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都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呢?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教育双方的互动,需要教育者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犯错就不是孩子,不批评就不是教育。绝大多数父母都会认可这个道理,但是当自己的孩子受到老师的批评之后,父母未必总是能正确地看待这类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老师批评孩子的事件。  相似文献   

19.
最后一次     
你最后一次告诉你的父母,你多么感激能成为他们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呢? 你最后一次告诉你的父母,你多么抱歉过去带给他们的麻烦,是什么时候呢?  相似文献   

20.
家庭,在中国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但在亲子互动中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事例却是屡见不鲜的。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与他们和睦相处,避免给他们带来亲源性心理创伤?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