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行宾 《教师博览》2005,(12):15-16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希望。于是乎。一些家长便不顾及孩子自身实际,单凭自己的意愿硬是把孩子送到各类培训班进行“填鸭”式的培训。尤其是在寒暑假,各种各样培训班的招生广告更是铺天盖地。一时间,特长教育市场如火如荼。只是这样的培训真的能一圆家长抑或孩子心中的梦想吗?[编按]  相似文献   

2.
杨学刚 《天津教育》2013,(15):35-36
“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拉起孩子稚嫩的小手,就是把家长的信赖和厚望放入心中,把孩子的未来和希望扛在肩上。我们愿和年轻的父母们一起努力,让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很多家长心里都有个没有完成的心愿,比如以前没有考上大学,以前没有进入体制内工作,以前没有当上工程师,以前读书考试成绩不好.等他们有了孩子后,他们往往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自己没有走完的路上继续前行,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自己子女排斥的,也常被很多教育者劝导到,要让孩子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家长强加自己的梦想给孩子.  相似文献   

4.
郝娟 《河南教育》2008,(1):32-32
班主任和家长关心的是同样的孩子,这些孩子是教师眼里美丽的花朵,是家长心中无价的宝贝。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孩子成才,班主任和家长走到了一起,难道我们还不能够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吗?  相似文献   

5.
林金炎 《教书育人》2006,(10):55-55
都是为了孩子,家长也是,班主任也是,这就是家长们心中的好班主任。  相似文献   

6.
独具特色的班本课程,已经是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课程来源需要考虑我们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生活以及孩子的已有经验;依赖于家长的理解,家长的支持与家长的反馈;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老师去观察,去思考,去引导。我坚信:只要满足了这三个维度,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在课程游戏化的世界里乘着梦想的翅膀自由翱翔。  相似文献   

7.
李丹 《下一代》2013,(7):32-32
我是一个11岁男孩的家长,同所有家长一样,我们有相同的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个梦想就像一道炫丽的彩虹,挂在我的心里。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从孩子迈进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就决心要尽全力培养孩子,让他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长大成才。  相似文献   

8.
让孩子学才艺,让孩子学出好才艺,这是许多父母的梦想。为此,家长们把孩子送进了才艺班,请来了家教老师,自己也无时不刻地陪伴在孩子身边,盼望着身边的孩子快点学好,梦想着孩子能有朝一日站在才艺的顶峰,但却常常事与愿违。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为孩子选择一种适合他们的才艺?在孩子学习才艺时,家长们又该如何指导这些“才艺儿童”呢?  相似文献   

9.
李青 《班主任》2014,(7):46-47
在考试压力下,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家长甚至只看重成绩,对学校举行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概不让孩子参与。因为在这些家长心中,有一份深深的担忧:参加活动会让孩子分心,影响学习成绩。我们班小宇的爸爸就是这样一位家长。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11.
严厉的面孔、沉重的书包、恼人的分数、没完没了的作业,使学习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学校成为孩子不想去又不能不去的“伤心地”。让孩子快乐地生活、轻松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自由地发展,同时又取得优秀的成绩,似乎是每一个家长和教育工作梦寐以求而又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在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这种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对于该校1600多名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心中的乐土。  相似文献   

12.
单燕 《早期教育》2001,(1):40-40
陆雪纯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因为她的髋关节先天脱位,走路有点瘸,且容易骨折,因此,六岁才上幼儿园。她的眼睛与别的孩子一样,亮晶晶的,充满了自信和欢乐,但由于疾病,在我们老师及家长的心中,她是个特殊的孩子。我们总是特别关注她,照顾她,一些体育活动不敢让她参加。  相似文献   

13.
当家长的要教育好孩子,必须非常注意了解孩子的心。同成人相比,孩子的心单纯也脆弱,心思容易形成也容易消失,想法容易暴露有时又害怕暴露,看法天真时又近乎无知……总之孩子的心是单纯的,幼稚的,多变的,直线的和易伤的。   要随时了解孩子的心,家长首先应保持同孩子的密切接触,对于孩子的喜怒哀乐了然于心,这样就可以根据孩子“脸上色”“口中说”“手上做”,推及孩子的“心中想”,而根据“心中想”,家长可或鼓励支持,或帮助教育,或嘘寒问暖,或循循善诱,从而达到与孩子心灵的沟通,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  相似文献   

14.
一、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期望,家长总是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延伸到孩子身上,渴望着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由此,家长对学校有了更多的期待,更高的要求,希望学校教育能够成全一个家庭的梦想。事实上,教育应该是五育协调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要学会这些,离开家庭教育无法实现。这  相似文献   

15.
当小学老师多年,接触很多家长。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家长的通情达理,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也存在许多无奈,甚至是有苦难言。特别是当我们发现孩子与其他同学相处过程中出现问题,向家长反映真实情况时,有些家长要么不能接受孩子表现不好的事实,要么认为老师言过其实。更有甚者,当着老师的面打孩子,闹情绪,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致使孩子和老师对着干,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这样一来,孩子不但无法认识、改正缺点,家长和老师也容易在心中结下疙瘩,造成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我在和家长交流时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于进行"饭碗危机"教育,而不习惯、不擅长进行"梦想"教育。我认为只有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为梦想而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主动,由"苦学"变"乐学"。很多家长同意我的观点,但是他们很苦恼,孩子的梦想总是飘忽不定,朝三暮四。杭州一位妈妈说,孩子小时,看"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拉二胡,说长大也要当二胡演奏家。  相似文献   

17.
寒羽 《家长》2012,(1):36-36
家长和孩子本应该是最亲密的关系,可是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觉得与孩子无话可说,孩子也不愿意把心中的想法告诉家长。在不少家庭里每天都发生争吵,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显然,家长和孩子在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梦想是对未来世界的向往,是对一个人生命极限的超越。进入初中的孩子尤其需要进行梦想教育。家长对初中孩子进行梦想教育的关键是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搭建阶梯,并探寻用梦想激发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四步法畅谈梦想,谈出正向力量;志趣法连接梦想,接来恒心坚持;榜样法鼓舞梦想,鼓出斗志信心;目标法接近梦想,结出成就果实。  相似文献   

19.
《中文自修》2003,(12):11-13
梦想对很多中学生而言,是憧憬着的模糊,是奋斗着的无奈,是留不住的信仰,也是抛不掉的坚持。在复旦附中,有这样一群孩子,用文字记录梦想,用镜头表现梦想,用激情追逐梦想——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关于梦想的校园剧。我们把他们的成果也用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我们透过他们的镜头,了解这样一个社团,温习一下我们心中的梦想! ——编者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作为家长如何为孩子打好一生的基础,使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健全的身心。本文通过两个案例详细阐述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更不能把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梦想一厢情愿地让孩子去帮你实现。这样对孩子既不公平,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是适得其反给孩子造成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