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对哀牢后裔施甸县布朗族婚俗传承现在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对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的婚姻习俗进行描述及相关研究,对其文化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传承性这一民俗特征进行思考,以期对施甸县布朗族婚姻习俗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理性分析,并对其婚姻习俗的状况作"现在性"的观照.  相似文献   

2.
云南布朗族民间音乐文化异彩纷呈,形式多样,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独特的一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以施甸布朗族器乐文化为例,依据相关资料与实地调查内容,结合当地布朗族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将布朗族民间器乐文化按照音乐特征、演奏风格和文化寓意等方面分别从吹管乐、吹木叶乐、弹拨乐、口弦乐、陶土乐以及打击乐六大类进行分析研究,以对布朗族民间器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进献愚策。  相似文献   

3.
施甸布朗族信仰万物有灵,其多神崇拜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民族主观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多神崇拜中的家园文化,对施甸布朗族历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在社会生活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有着客观的产生根源及现实意义,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今天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对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我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布朗族弹唱"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在重大节庆或仪式活动中以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进行演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布朗族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布朗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布朗族弹唱"的保护传承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施甸布朗族民歌产生的历史渊源施甸布朗族,世居高山林密,贫瘠河谷地带,气候复杂多变一山有四季落差较大,生活条件艰辛,交通闭塞,过去一直处于刀耕火种,放牧、狩猎等"原始"生活环境之中。随着历史发展,大批汉族不断地迁居施甸,给当地布朗族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与汉族文化,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布朗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活习俗。如今,众多存活下来的口传文学,如:神话史诗传说、叙事、谚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文化变迁一直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各个民族的社会文化也经常处于不断变迁之中。在现代化进程中,双江县布朗族在生计方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婚姻家庭等方面发生的变迁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及其内涵的全部丧失,而是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不断整合以适应现代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布朗族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从施甸县布朗族关于"木老元"的传说,"祭龙""龙井""接五龙水"的习俗和滇西地区"九隆神话"的相关性,以及中国人的"龙"崇拜,可以看到一个滇西边疆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汉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国家的认同,在少数民族中布朗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特征鲜明。  相似文献   

8.
日益加快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农耕文明,其传承与发展也出现了断裂和危机。梳理文化变迁的概念,以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控拜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苗族村落传统文化的变迁机制,研究其村落文化传承与变迁的过程及特征。探寻苗族传统村落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及对策,为今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村落文化做出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从施甸布朗族民歌艺术特点的分析出发,对其内容及形式上的流变进行研究,说明少数民族民歌在历史过程中在不断地进行自然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若干问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链接民族心理变迁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教育改革及拉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以民族学校为中心,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互补机制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保山市的旅游村镇建设大多处于有意向、未开发的初期,旅游村镇以少数民族村镇为突破口,是一个有一定基础、操作性强,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较好选择。从功能意义、现有基础、开发原则等方面来进行阐述,并且以施甸县布朗族村寨与姚关镇移植民俗景观建设为例,对少数民族旅游村镇建设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布朗族双语师资培养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到少数民族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帮助布朗族学生认同国家主流文化、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并融入到世界文化中,是推动培养布朗族双语教师和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人们要认识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优良的传统文化,并且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紧跟随历史的发展脚步不断向前发展的.本文主要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的主要方法,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其传统的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作为草原游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在时时刻刻受着新型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变迁。一个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服饰,对于其他民族,是一种区别和标志,对于本民族则是互相认同的符号,是一种集结的纽带。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对于该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珍惜传统,就是要求很好地认识传统中最有特色的地方,把历史累积下来的传统之长处加以总结和发扬,让其更好地传承下来,并把它转化为服务于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布朗族是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布朗族以自己的生存、发展形成了独特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丧葬习俗是这座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布朗族和汉族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丧葬习俗也就有了不同。  相似文献   

16.
重点从布朗族的历史源流、语言与文学、所有制形态与社会发展、民间音乐艺术、婚姻家庭、民间信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梳理了近10年来布朗族研究的新动向。在总结研究呈现新特点的基础上,理性思考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学界提供一个"人口较少民族"较为全面的学术动态。  相似文献   

17.
王枬  古志华 《教育学报》2007,3(6):55-61
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文化变迁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的文化变迁和基础教育发展的实地考察发现,基础教育发展与文化变迁相互影响,文化变迁构成了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基础教育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忽视甚至消解。基础教育的任务应是协调民族文化多元传承和一体化发展的关系,以服务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唐踔 《教育文化论坛》2013,(5):61-65,94
近年,学界对城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镇化的概念、民族文化的涵义、城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民族传统文化变迁和调适、文化保护和传承对策等五个方面。学界关于城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存在学科、视角、内容及成果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也决定了学界未来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响应新时代传统文化习承与发展号召,确保更多人得以认可并接纳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特征分析活动,主要源于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与地区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科学文化、历史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息息相关,通过解析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特征,可以探寻艺术文化的演变历程,提高艺术文化解构、研究、传承质量,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以期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是社会得以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的各民族文化却有不同程度上的流失,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传承民族文化人才的缺乏.这不仅制约了中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培养出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才,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并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通过对昆明十所高校进行问仓调查及其教学资源的调查研究,对高校对培养传承民族文化人才的可行性条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