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由于人生活在时空范围内,任何言语交际都离不开时空表述ETS(The Verbal Expression of Time&Space),所以时空就成了交际的重要理论问题。但是交际中的"时空"不是笼统的,因为交际中除了"语言时空"外,还有"认知时空"。这两种"时空"不是互不相关的并列关系,而是有密切的制约和被制约关系。由此,我们提出"认知时空"对"语言时空"的四种制约关系:1.语义制约SR(Semantic Restrictions);2.理性制约RR(Rational Restrictions);3.语境制约CtR(Contextual Restrictions);4.历史制约HR(Historical Restrictions)。  相似文献   

2.
时空问题是把握中国诗歌的重要角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时空之场的存在、对时空意象的偏爱、时空意识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三个方面可以从中国诗学背景及"文学即人学"的角度获得部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委婉语在交流中的表达效果对语境有特殊的依赖性。本文从言语交际角度阐述了委婉语与语境的关系,具体分析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社会语境、情景语境在委婉语的使用和理解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乡村和城市生活的紧张关系之中的《受活》,内容新颖结构别致。它通过两种时空的建构与打破,表现了现代人精神的探求超越,以及找寻精神归属的艰辛。以两种时空构成及其相应的生存方式的对照,展现了"作家内心的真实";在人物戏拟行为中磨灭荒诞与崇高的距离,凸现了"回家"的主题在后现代语境中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迦文 《学周刊C版》2014,(8):217-217
诞生于乡村和城市生活的紧张关系之中的《受活》,内容新颖结构别致。它通过两种时空的建构与打破.表现了现代人精神的探求超越.以及找寻精神归属的艰辛。以两种时空构成及其相应的生存方式的对照.展现了“作家内心的真实”:在人物戏拟行为中磨灭荒诞与崇高的距离.凸现了“回家”的主题在后现代语境中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视为一个系统,每个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翻译系统由源语文本子系统和目标语文本子系统构成,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前,系统论视域下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语篇,其在商务语篇中的应用较为少见。为考察系统论对商务语篇翻译的解释力,提出了一个由初步数据、语篇和语境三个层面构成的模型,结合一种较为常见的商务语篇——公司简介的汉译英案例,对翻译过程进行了全面考察。初步数据考察源语文本、译者、目标语文本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译者对源语文本的再加工情况;语篇层面主要考察小句成分之间、小句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译者如何解读语篇所表达的各种意义以及这些意义在目标语中的再现情况;语境层面考察语篇与语境的关系,分析译者是否以读者为导向,译文是否顺应目标语语言文化习惯。结果表明,系统论对公司简介的翻译研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比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异同.对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语篇的连贯性依赖于语境.语境是实现语篇连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语际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深谙目标语和源语两种文化的译者.才能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源语的文化意蕴.本文着重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学传统、审美意识等几个方面来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指出如何在文化语境差异下交互使用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从而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阐发源发语文化过程的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到源发语与目的语中的语境因素。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出发,首先从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三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主席在2014 APEC会议上讲话的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语境的顺应,然后又从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两个方面分析了此会议讲话翻译过程中的交际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不仅受制于源语文化语境与原作者文化背景,而且也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意识的制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体现在选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来协调两种不同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是异于当时主流“大叙事”的一个“传奇”。在张爱玲小说中不仅展现着世界的荒诞性和生命的残酷性,也蕴藏着华丽而苍凉的时空意识,这与张爱玲审视个体生命价值的独特视角有着密切关系,张爱玲小说也因此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宋人在对前代特别是本朝文学发展历史的理论总结和批评阐释中,逐步产生了自觉的诗歌史观并形成自成体系的文学史叙事话语。其文学史叙事主要在时序论、文脉论、文体论、典范论、派家论五个范畴内展开,同时运用以纪年区分时段、确立经典人物图谱、命名文学典范与诗家派别等言说方式,构成交错联结的文学史叙事链,搭建了宋代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其大量"互文性"的诗学文献所提出的丰富议题,为后人提供了可置身其境的历史视域和可资利用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运用理论和实验事实来说明钟慢尺缩效应是物理属性的实在变化,并从狭义相对论时空变换推出的时空互变方程进一步揭示两者的内在联系,进而说明它是狭义相对论重要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结合,转化成切实的教学逻辑,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才有可循路径。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可将时空观念素养概括为“知道时空事实”“建立时空关联”“建构时空解释”“运用时空思维”四个层面。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结合,历史教学以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感知时空特征,以教学问题的探究来建构时空关联,通过问题的拓展引导学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和解释史事,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素养的辩证促进,培育学生深层的时空思维,启迪学生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写于2002年的小说《七姐妹》,是一部在叙事手法上颇具新意的力作。她通过频繁转换叙事视角加大了女性公共生活和私密生活之间的距离和差异,展现了隐含在文本中的公开型叙述和私下型叙述。此文旨在运用法国文学理论家热奈特相关的叙事理论和女性主义叙事的创始人苏珊S.兰瑟的叙事理论对《七姐妹》进行女性主义叙事的解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物体运动导致时空偏转,时空偏转角的正弦等于运动速度与光速之比.匀速运动的时空偏转角为常数,时空平直;变速运动的时空偏转角为变量,时空弯曲.惯性是时空保持自身平直的属性,惯性力是平直时空为抵抗弯曲变形,对变速运动物体施加的作用力;惯性力与引力性质相同,都源于物体与时空的相互作用.用激光干涉仪对物体变速运动导致时空弯曲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预言与试验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市场化年代的文学叙事有个突出特征,就是文学被市场化意识形态所统一而形成了市场叙事,市场叙事的叙事意识与市场化的现实生存意识保持着一致。任何一种文学叙事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逃离意识形态化,问题在于,怎样追求文学叙事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在市场化年代的文学情境中,认识历史精神和意识形态的基本点,就是找到个体话语与历史话语、个体生命态度与人类总体自由的融合点。意识形态叙事本来不一定与历史叙事、精神叙事、人性叙事分离,文学叙事是历史活动与历史精神的同时叙事,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也应该是历史与精神一体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18.
从对称性出发,将物理时空区分为粒子时空和与之对称的波动时空.粒子时空由三维实空间与一维虚时间构成;波动时空由三维虚空间与一维实时间构成.波动时空具有与粒子时空同样的四维时空间隔不变性.粒子时空与波动时空合并后,形成由实时空与虚时空构成的复合时空.复合时空实、虚对称,与数学复数空间相对应.在复合时空框架下,物理学具有普遍的、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霍达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获得不少奖项,而其中一项便是中国最高文学奖。此著作曾以各种方式传播,直至今日,其文学影响力仍不减。在这部小说里,霍达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内容精彩纷呈,这些艺术形式中,其叙事手法的娴熟运用值得关注。作者采用不同的叙事手法,令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交相辉映,呈现出不同的悲剧内容,产生历史厚重感和较强艺术魅力。本文借鉴小说叙事学和小说写作的相关理论,从时间的控制、空间的设定这两个方面,探讨增加叙事频率、设置悬念、戏中戏手法、平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并分析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盐号》以国家重点文物贵州思南周和顺盐号的发展历程为原型,以巴文化语境下的清未民初风云变幻的乌江盐油古道历史为背景,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批乌江盐商在官匪、号军、外商、同行的夹缝中成长的过程,以精彩的故事构置、娴熟的叙事艺术与浪漫的诗性笔调,生动展现了乌江土家人及其先民巴人的生存图景,同时准确地诠释了土家人独特文化精神。作品填补了土家族文学史上商贸题材的空白,在当代土家族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