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一个常被大家忽视的现象便是对幼儿发问权的漠视。教师们理所当然地通过发问去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孩子们在教师的频频发问中忘记了自己的头脑,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孩子们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的能力被教师不容置疑的发问权的霸占和垄断所销蚀。  相似文献   

2.
所谓发问,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主要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呢?一、学生不主动发问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似乎变得越来越乖,也越来越怪了,变得几乎没有问题了,但在复习环节提问学生时,却又存  相似文献   

3.
幼儿发问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是主动求知的开始,是满足好奇心的反映。我通过“小问号”活动,让幼儿向老师发问,又根据幼儿发问的内容,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解答,从而满足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心理。 一、用直接回答的方式进行解答。如幼儿问“人是什么变的”,“太阳为什么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等问题时,我就通过演示图片和讲解,直接了当地做出准确回答,以此来增长幼儿的知识。 二、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解答。如幼儿问:“为什么冬天早晨玻璃窗上会有一层小水珠呢?”我就做一个小实验来帮助幼儿理解。即:倒  相似文献   

4.
独立性在幼儿身心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独立性强的孩子常常表现为:做事有明确目的,并能按照目的去行动,不指望别人帮助,不屈服于别人的强迫,不受别人的暗示,不从事违反目标的活动,能主动的作事,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思考发问,有强烈的好奇心、自信心、进取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面对新世纪人才的需求,使孩子学会独立,学会自立。自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幼儿的独立性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幼儿园我们常看到有些孩子自己洗手、穿衣、叠被,做事认真利落,做完自己的事还能帮助别人,而有些孩子鼻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1600次自然情景下的师幼互动事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出集体学习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模式的7个变量:互动形式是教师与集体和小组幼儿互动、互动内容产生方式是预设、教师情感是正向、幼儿反馈方式是询问和质疑、对互动内容是主动接受、互动行为主体是幼儿、幼儿情感是进取;利用这7个变量建立起变量模型,并对这7个变量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进而构建了集体学习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模式:情感投入地幼儿主动发问——教师启发引导。  相似文献   

6.
发问,几乎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一般来说,幼儿发问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相应的变化。一个两岁的孩子通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三岁左右的孩子或许会问诸如蚂蚁是益虫还是害虫之类的问题,而四五岁的孩子会凑在一起讨论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的话题,五六岁的孩子或许会对爆竹为什么会炸感兴趣。幼儿之所以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全是因为他们对周围的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品质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发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怎样对待幼儿的发问,是极其重要的幼儿教育艺术。   唤起生活体验。幼儿提出的问题中,有很多都可以运…  相似文献   

7.
常识活动《番茄和黄瓜》进行到品尝环节时,有幼儿主动发问:番茄里面一粒粒的是什么?我告诉他们是番茄的种子,随即让他们找找黄瓜的种子在哪里。幼儿很感兴趣,找到后异常兴奋。针对幼儿普遍对“种子”感兴趣和小班下学期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系  相似文献   

8.
幼儿发问是主动求知的开始。经验和知识的缺乏,言语能力的低下,决定了他们思维的简单化,决定了他们无法马上解释令人眼花缭乱的客观世界,因而,一个又一个“是什么”、“为什么”就提到了父母面前。孩子的发问千奇百怪,而且随机性、突发性很强。父母应根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而适宜的物质材料、恰当的投放方式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的关键。材料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材料正是启迪幼儿智慧,打开科学探究兴趣大门的钥匙。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幼儿的游戏活动,研究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幼儿在游戏中会获得更多的发挥主动性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地选择游戏伙伴、游戏内容和玩法,这种宽松的气氛无疑会成为培养幼儿主动性的沃土。科学游戏更容易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科学游戏中无穷无尽的奥妙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引发幼儿较广阔的探索思路,适当的困难和对探索结果的分享,可以培养幼儿主动寻求合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幼儿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而美育恰恰又是幼儿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在阐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前,首先需要对美育本体中美与育的关系进行思考和发问。因为这样的一对命题制约着幼儿音乐教育是否能达到美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杨良 《湖南教育》2001,(7):47-48
发问,几乎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一般来说,幼儿发问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相应的变化。一个两岁的孩子通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三岁左右的孩子或许会问诸如蚂蚁是益虫还是害虫之类的问题,而四五岁的孩子会凑在一起讨论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的话题。五六岁的孩子或许会对爆竹为什么会炸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而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中实现目标。要求幼儿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幼儿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更需要尝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合作行为的训练,为其人小学参与合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的合作学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然而,在教育实践中要很好地处理幼儿的兴趣问题绝非易事,孩子的兴趣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满足好奇,尊重与保护幼儿的兴趣孩子的特点是好奇敏感、善于幻想,遇到什么事物,喜欢刨根问底。有的老师和家长,不喜欢孩子“多嘴”,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你不妨像大禹治水那样进行疏导,而不要像他父亲那样进行堵塞。老师和家长要注重孩子的发问,鼓励发问,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正确引导,千万不要挫伤了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对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要积极学习,同孩子一起去探索正确的答…  相似文献   

15.
曹芙扬 《山东教育》2005,(12):27-28
新《纲要》中一再强调“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何来保护和支持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呢?在幼儿学科学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如何来指导呢?我觉得通过向幼儿提问和鼓励幼儿发问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索,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老师在教学中向幼儿提供了许多学习的策略,但除少数幼儿外,大多数幼儿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些策略,每当再遇到同类问题时,能主动应用(迁移)所学策略的人极少。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教给幼儿学习策略到底是否能为幼儿所用?如果能,究竟如何教学才会有效迁移呢?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发问"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发问,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一步,也是真正体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启发和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学生很少或几乎不会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更没有学生执着地追着老师问问题.数学课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勇于并善于发问.然而,阻碍学生主动"发问"和有效"发问"的因素还很多.  相似文献   

18.
一、区域活动中,合理投放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会被遏制。因此教师应充分提供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探索的对象进行了解。鼓励幼儿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主动收集资料、获取信息,这对幼儿产生问题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经验、扩展兴趣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一、幼儿在自主收集资料、获取信息中获得发展(一)增强了探索问题的意识幼儿在确立探索主题后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收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陈鹤琴先生倡导“游戏教学法”,目的是通过幼儿游戏使得幼儿身心愉悦,思维发展,智力启迪。户外游戏是幼儿在户外自然界中进行游戏,更加符合幼儿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幼儿发起、主动掌握游戏过程、主动与同伴交流、主动结束的户外活动,价值在于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智力启迪、思维发散等。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的每一个表情、神态、语言、动作都是自然流露的,最能展现他们的真实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