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阳市档案馆现存清同治五年(1866)至宣统三年(1911)的“丁地执照”52件,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的“丁地执照”16件,民国二十六年(1937)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的丁地正税附捐“串票”2件,民国二十七年(1938)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的“田赋税票”6件,总计76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长兴县档案馆收集了大量流失在民间的清朝咸丰年间至民国期间的契约。目前共整理了480份,其中成丰年间5份、同治年间21份、光绪年间219份、宣统年间22份、民国年间213份。加上先前进馆的民国时期档案中涉及契约的部分,数量就更多了.这些契约文书中涉及土地买卖的契约居多.占所有契约的75%以上;所涉及的交易方式也很广泛,有卖、买、典、当、借、租等,  相似文献   

3.
甘肃景泰县寺滩乡宽沟村村民段唐成精心保在的从其父手中留传下来的50余份清代、民国年间的契约近日亮相景泰。 段唐成的父亲段至新老人生前收藏的清代、民国民间契约有50余份。其中,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各3份,道光年间的10份,咸丰年间的7份,同治年间的2份,光绪年间的7份,民国年间的19份。这些契约中有卖地契、分关契、房契、坟地契、字凭合同、分关合同、栽树木契、兑换坐落、荒滩、坟地契以及付款凭据。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正月的一份买田地契是段公所藏契约中最早的一份。据笔者查核,这份买契比甘肃省档案馆典…  相似文献   

4.
渠县档案馆留存的土地契约中,有一份嘉庆10年(1817年)水口场(今渠县水口镇)的出卖街基熟土契约,距今已有203年历史。明清时期,土地契约逐渐有了固定的格式和用词,结构严谨,具有法律效力。地契作为法律文书也进入社会生活,法制观念在民间逐渐生根发芽。清朝,地契的格式更为成熟,也成为学堂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徐州市档案馆收藏的马氏家族系列地契,是该家族与邻人及本族人之间土地买卖形成的各种契约,其中与臧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计31件。其形成时间自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至宣统三年(1911),跨越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历朝,达110多年。其种类有红契、白契,以红契居多,含卖地绝契、当地文契、退官地文契、退租田文契、卖地浮定约、换契等,少量附有民国时期验契单及税印花。马氏家族系列地契均为马氏家族几  相似文献   

6.
<正>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保存有501件清朝到民国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中,年代最久远的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一份土地买卖契约,之后有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土地契约,直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像这种数量众多且连续性与关联性强的土地契约,在成都市及周边区域档案馆都是极为罕见的。近日,细细研读馆藏的这些契约文书,发现这些契约文书内容丰富,可以窥见龙泉驿区乡土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封建社会,地契是拥有土地的证据。四川省新都县档案馆收集、整理了现在稀见的清代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至宣统(1805—1911年)106年间的196件地契,年代较为连续,内容翔实丰富。虽为挂一漏万,仍不失为研究清代政洽、经济历史的重要资料。 四川省新都县档案馆所保存的清代地契档案,都是由卖主所立,买主存执,体现了民间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在整理家人遗物时,意外地发现近20份从清末至民国年间的李氏契约。幸存下来的这些契约其完整性、连续性,不仅真实记录了李氏先祖发家史,而且为研究民间契约文化、研究清代到新中国初期土地、房产流转情况,提供了真实范本和实物资料。这近20份契约所记内容,从清末同治四年(1865)起到民国35年(1946)终。立于清同治四年十月廿四日的私契,右上角还盖有一方不大清晰的蓝色官印。立于清末光绪二十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宜宾地区档案馆,1966年5月1日正式开馆。馆藏的历史档案共计75个全宗,76159卷(册),其中清代档案,1067卷(12978)件,民国档案15792卷,另有民国诉讼档案60367卷。各种资料500多种,1万余册。本文仅就馆藏的历史档案及历史资料进行简要的介绍。宜宾地区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资料主要有四个部分。一、清代咸丰元年——宣统三年(1851至1911年)的档案。其中咸丰元年至咸丰十一年26卷,115件。同治元年至同治十三年377卷,3420件。光绪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605卷,6853件,宣统元年至宣统三年59卷,2590件。共计1067卷,12978件。这部分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0.
刘爱民  袁拿恩 《上海档案》2007,(1):F0002-F0002
近日,市档案馆接收一批历史档案。其中,有一组清代至民国的地契档案弥足珍贵。尤以形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一份地契较为珍贵,是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最早的地契之一。其余形成时间比较早的地契档案有形成于嘉庆五年(1800年)、嘉庆二十三年(1828年)、同治四年(1865年)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地契。此次被接收进馆的档案中,还有一批原协新毛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陕西档案》2012,(4):14-14
甘肃省平川区复兴乡一村民日前向甘肃省档案局捐赠了一批珍贵民间档案,包括民国25年土地管业执照、民国32年房屋买卖文契、民国时期田赋执照及征粮收据税票、民国37年国民身份证等共计27件档案。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17年4月12日开始,盘龙区档案馆正式开始第二轮馆藏档案的修复工作。本次修复以征集到的地契档案为主,内容有清朝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及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买(卖、典)契约,共42件。这批馆藏土地交易档案由于历史久远,泛黄的纸张已有破洞和断裂痕迹,部分字迹已无法考证。为最大程度还原地契本来面貌,盘龙区档案馆聘请了字画修复专业人员,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抢救,使得每一张地契档案不受到  相似文献   

13.
俞菊美 《云南档案》2010,(10):20-21
<正>昆明市档案馆珍藏着一份罕见的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田地吐退地契,打开它,明代边疆云南与内地基本一致的土地所有权拥有、转让等交易形式履行过程中达成的书面协议——契约和  相似文献   

14.
1837-1957年的一组土地、房产、租税契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档案》2001,(4):36-45
这里所列的9份土地、房产、租税契据,是山东禹城市张家庄张氏家族于嘉道年间迁至河北固安方城村后置买交换土地、交纳租税的证明,时间从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7年。现予公布,供从事清末、民国及解放初期华北地区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研究的学者参考。 契据中所用字体,黑体字为笔者所加题目,宋体字为官方所印制的契据内客,楷体字为民间自立契纸及官方印刷的契约上后来填写的内容,辨认不清的文字用“□”标注。 ──整理者 张兰普  相似文献   

15.
近日,由衡水市计生委干部阎存行家传并精心保存的时间跨度260余年的珍贵“民间契约”,向社会公开。这批非常珍贵的“民间合约”包括地契、分单、典契,其中最早的一张地契是乾隆三年(1738年)所立,距今已有265年之久。这批民间档案是至今为止我市发现最早的民间档案。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上海市杨浦区档案馆征集到由清朝民国期间的56件地契田赋。"地契"是指中国历代土地买卖的契约,也是土地所有权和交纳税费的凭证。"田赋"是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被列为国家正供,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基本、最主要来源,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旧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无棣县档案馆馆藏一批珍贵的清代及民国时期地契档案,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地契作为见证我国土地权属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权属变更及对土地的管理制度和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一、馆藏地契档案的数量及史长跨度无棣县档案馆藏清代、民国时期地契档案318卷,其中清代150卷、民国时期164卷、解放初期4卷。这批珍贵的地契档案上迄清康熙年间,近至民国末年,时间跨度二百多年,年代连续,内容详实丰富。清代地契档案中年代最早的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孟如芝的买地契,  相似文献   

18.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获悉,一份清代同治元年(1862)的田土买卖契约文书在当地发现。这份契约历经150年岁月仍完好无损,再现了一百多年前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古朴民风,为研究清代民间民事买卖合约、土地田产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据了解,这份清代契约为秀山县一赵姓人家在贵州买得持有,据称是卖家的先祖密封保存于竹筒内,一直放于阁  相似文献   

19.
正丹凤路是上海黄浦区(1945—1960年为邑庙区,1960—2000年为南市区)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路,位于旧老城厢的东北端;原北起民国路,南至方浜中路,长423米、宽2.7~9.1米。清宣统三年(1911)筑南段(福佑路至方浜中路),名天官坊街、天官牌楼街;民国元年(1912)筑北段(福佑路至丹凤楼),因路北端有丹凤楼,名丹凤路。丹凤路102弄(福佑里)是我出生和青少年时期度过的地方。一年半前,此地块已完成动迁;西至  相似文献   

20.
在宁波市档案馆馆藏中,有近千件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土地买卖以及其它产权交易的契约文书。这批文书主要由民间产权交易的“白契”组成,包括卖田契、卖地契、卖房契、卖墙契、卖井地契、卖山契等,以卖田、卖地契为主。占全部文契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又以田面权转移的“永卖契”或者“卖契”占绝大多数。还有诸如“毛荣沛借钱文契”,借贷双方约定了利率、还款日期等的早期的“借款合同”等。绝大部分契约文书所反映的时间集中于清道光四年(1824)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时间跨度几乎达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