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0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敦煌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这一发现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很大震动,并由此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显学--敦煌学.  相似文献   

2.
敦煌,凝聚着连绵相沿的历史和不曾中断的文明,是丝绸之路上的耀眼明珠。敦煌宝藏现世以来已走过百年风雨,敦煌学诞生后亦经历世纪沉浮,《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以讲述故事的手法,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敦煌文物流散的历史,以及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最终将“敦煌学”带回故土的历程。这本书在展现敦煌学当年面貌的同时,折射出这一学科的蓬勃发展,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对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部“真正的敦煌学学术史”,更是一次带领读者追寻文化情感的心灵旅程。  相似文献   

3.
敦煌学作为一门专门学,居学术庙堂之高,有其偏僻艰深的一面,欲见其家珍,非借助一二阶梯不可。然此阶梯又不容粗陋,必须有厚而实的基础、平而广的视域,否则便难以担此重任。李正宇先生的《敦煌学导  相似文献   

4.
孙博  李享 《中国图书评论》2009,(12):112-114
敦煌学作为20世纪兴起的一门世界性学科,已然辗转发展了近100年。虽然目前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甚至数学、物理、天文学、造纸术、印刷术、医学、交通等领域,但对于藏经洞卅土文献的研究仍然是重中之重。敦煌遗书总数超过5.8万号,约2300万字,其所录诗歌便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敦煌莫高窟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对外合作方式: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实施“国际敦煌档案”,与大英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进行“国际敦煌项目(IDP)”,并建立“敦煌数字图像数据库”等,都为未来实施的“数字敦煌”奠定基础。落实数字敦煌的过程便是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法,增强对石窟壁画的保护研究和改进敦煌学研究工作形式的一项技术革新的实践,对于推动莫高窟遗址的管理保护和国际敦煌学的研究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是民国时期敦煌学研究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随着学术期刊的繁荣与定型,民国时期敦煌学也逐渐由文献刊布走向专题化研究,诞生了最早的一批敦煌学者,成为国际显学,完成传统研究范式向现代研究范式的转变,促进了敦煌学研究在20世纪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详细阐述了在古籍数字化领域里最为先进的图像技法和应用,介绍了"国际敦煌学项目".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阐述了“国际敦煌学项目”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介绍“国际敦煌学项目”产生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在互联网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 拙作中两处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敦煌文物目录导论》(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专著);《中国敦煌学目录和目录工作的创立与发展》(《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年第4期,论文)。这里要谈的,它们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旧调重弹,只是想引起敦煌学界的进一步注意,和图书馆编目人员“何妨下楼合作”而已。 首先,还是得把敦煌学界众所周知的常识而为图书馆学界尚不熟悉的情况说一说: 敦煌学(Dunhuang Studies)这个学科,如果要从严格的哲学角度的科学分类学(Classification of Sciences)角度来看,是够不上一门科学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物和文献是敦煌学众多分支学科研究材料的基本来源。因学科门类和研究目的不同,各分支学科在利用研究材料时或侧重实物、或侧重图像,或侧重文献记载,在研究资料的全面性上多有欠缺。敦煌写卷名物类文献既是同时材料,又是即时材料,涉及学科门类十分广泛。以写卷名物为研究视角,可补图像、实物及其它材料之不足,因此,敦煌写卷名物类文献对敦煌学的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在数字化时代敦煌学文献数字化的必要性,以及数字化对敦煌学研究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概要叙述了敦煌学数字化的缺陷、现状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已建和在建敦煌学数字化项目的基础上,对敦煌学数字化的现状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敦煌学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如重复建设、版权纠纷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重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同时又是蜚声国内外的敦煌学大家。文章评述了王重民先生在敦煌学研先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 四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国内的敦煌学研究工作获得了新生,特别在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以后,更有迅猛的发展。在目录工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已发表的成果来看,涉及的领域多为前人所未经,而又是现在研究工作所必需。可以说,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国国内敦煌学的目录研究和目录工作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出成果的时代。限于篇幅,以下仅从五个方面作简单评述。第一方面,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北京图书馆对馆藏敦煌汉文遗书卷子所作的补充性的目录,这就是北京图书馆善本组在1981年公开发行的《敦煌劫余录续编》。这本书著录了《敦  相似文献   

15.
在苍茫无际的甘肃西部大漠,有一片被祁连山雪水浇灌的绿洲,那就是敦煌。无与伦比的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国文化最为璀璨的明珠。为敦煌艺术而贡献毕生的著名国画艺术大师常书鸿,则被人们公认为是敦煌瑰宝的守护神。他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常书鸿1904年出生在杭州,满族,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献是西北文献中独具特色而又极具价值的情报源。本文对敦煌文献的考查、整理、传播和利用的情报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总结国内外敦煌文献编目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敦煌学情报工作有待于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已建或正建的敦煌学数字化项目,分析了当前敦煌学数字化中存在的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沙州魅影     
我个人更喜欢称敦煌为沙州.历史上称过"沙州"的地方不只敦煌这一个地界,敦煌的名唤及管辖范围也是变化不定,想来这里四周黄沙,大漠连天,叫"沙州"再形象贴切不过了.  相似文献   

19.
张大千是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也是一位罕见的全能画家。他既善于工笔,亦长于写意;山水、人物、花鸟皆无所不能;最出名的几大题材如仕女、高士图、荷花等都自成一绝;晚年又独创了泼墨泼彩画法。仕女图是张大千的作品中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他自敦煌归来后的仕女画作品较之前风格大变,令人叫绝。一般认为,这与他在上世纪40年代初在敦煌、榆林石窟临摹壁画,前后积数年之功是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敦煌壁画中各种人物画——供养人像出发,从传承的角度探索张大千前后仕女画风格之变,与敦煌壁画中供养人像在审美、画法上的联系和渊源。  相似文献   

20.
敦煌遗书内容广博,弥足珍贵。1900年首批发现,后历遭劫掠。大批遗书散落海外,分藏在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敦煌遗书推进了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方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