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我觉得这篇课文不适合让这些八、九岁的孩子来学。这篇课文说教的成分太重,有悖新课改精神。为什么这么说?  相似文献   

2.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引导学生从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特点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和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去体会课文的立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在一次课常教学中,某教师捕捉了课堂上出现的“节外生枝”,顺学而导,创设了“乘凉尝枣,全家评树”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了角色,进入了课文。  相似文献   

3.
周云 《云南教育》2001,(21):32-33
《精彩的马戏》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重点记叙了猴子、黑熊和山羊的精彩表演,最后指出,动物的精彩表演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说明“还是人有办法”。课文第2~4自然段是教学重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动物表演时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根据课型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可安排如下教学环节。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精彩的马戏》,在学课文之前,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你们看过马戏吗?在什么地方看过?请说给大家听听。”在说的基…  相似文献   

4.
《苏武传》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该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古代人物传记,分别选取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书》中的《苏武传》及《后汉书》中的《张衡传》。其中《苏武传》是整个单元中篇幅最长、文言现象和人物关系相对复杂的一篇课文。可就是这样一篇重要的课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材在注释此文的时候有多...  相似文献   

5.
一次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脱脱的《包拯》。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某校教师对命题者颇有微词,纷纷指责其脱离中考考试实际:“《包拯》既非经典课文,也非中考命题范围,选择这样的课文来考试,毫无针对性。”对此言论,笔者不敢苟同。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的文言文有《黔之驴》《陋室铭》《爱莲说》《口技》《强项令》《包拯》《岳飞》《杞人忧天》《杨布打狗》,照他们说来,《陋室铭》《爱莲说》《口技》是泉州市中考的命题范围,平时考试只能从这三篇课文中选择,至于其他课文,教师教与不教,学生学与不学,似乎无关紧要。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6.
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泪珠与珍珠》(以下简称“课文”)是台湾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十分耐读的抒情散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认为,课文的主题是“思乡怀人”。此说颇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三组课文是继“识字学词学句”和“古诗教学”之后出现的,其中保留了原教材中的两篇看图学文《秋天》《我要的是葫芦》,新入选的三篇课文是《难忘的一天》《看浪花》《兰兰过桥》。这些文章都是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大千世界,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充满了童趣和科普气息,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人文精神。根据本组教材内容及其在本册中所处的地位,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以读为本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有三篇抒情散文:《可爱的草塘》《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这三篇课文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儿童情感所具有的易感染性,激动性、情景性等特点,注意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相似文献   

9.
《古井》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村里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凉可口,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络绎不绝。这口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及本文写作特点,笔者提以下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滨小城     
学一学 题目:《海滨小城》是小学六年制《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描绘家乡美丽风光的记叙文。作者紧紧抓住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展开描绘,抒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吴群 《湖南教育》2004,(6):36-36
《会飞的图画》是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从爸爸给小明的来信引出邮票;通过妈妈介绍,小明了解到邮票就是“会飞的图画”;最后,以小明想像自己画的邮票飞向四面八方结尾。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课文。面对这样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解读。上面三篇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展示了三位老师不同的教学个性。黄利珊老师教学扎实、严谨、灵活。老师紧扣课题《会飞的图画》,抓住了邮票画面美丽和能够帮助寄信两个特点,时时处处让学生注意感受邮票的美丽与神奇。其中,美丽与“图画”对应,神奇与“会飞”对应,十分贴…  相似文献   

12.
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新修订稿)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具体问题。第五册第七组有《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三篇讲读课文和《我和企鹅》一篇阅读课文,还有一个“基础训练7”。根据本组课文是写景状物,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形象的特点,教学时宜注重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中感悟语言;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本组课文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在说、写中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材大部分以政治为主.过于远离学生生活.改革后的现在使用的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荔枝》、《在家里》、《放风筝》等,都是生活中的教材。很明显,教材内涵体现了尊重生活。尊重学生个体体验。使学生学起来不陌生。好像就是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事情。事物一样.学起来兴趣盎然。编者的意图也是希望我们语文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领会课文潜在意义.更好地引导学生爱生活.懂生活.才能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入选新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案》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这篇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这一“四季说”沿袭多年,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郝泽茂 《学语文》2011,(2):60-62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标题是编者加的。或许是自读课的缘故,其在教学中往往不被重视。细读之下.愚以为此文实乃作文教学的一剂良方。本文拟从教师、学生及读写结合三个角度,来谈谈自己研读该篇所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17.
《雪猴》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王淑萍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雪猴》这篇阅读课文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在学习本单元前三课《鲸》、《蟋蟀的住宅》、《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事物特点写的基础上,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用已学...  相似文献   

18.
赵巧玉 《山东教育》2004,(25):31-32
一、明确教学目标本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有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和《少年闰土》,有略读课文《一件运动衫》,还有一个“积累·运用”。教学要求是: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要多朗读、多体会,有的还可以背下来。本组的课文各具特色,如何把带有共性特点的教学任务落实到各篇课文的教学中去,结合各自的特点,化为带有个性特点的教学目标呢?《古诗三首》诗句比较难懂,三首诗都具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因此,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想象诗人描绘…  相似文献   

19.
《鱼》是四年级科学课的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分别运用了导入、知识迁移、拓展的教学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撷取了三个教学片段与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是杂文单元,所选人的课文,除《拿来主义》为老课文外,其它三篇《我若为王》《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均是新课文。有人撰文说:“新教材思想上处处体现一个新字,新选人许多反映觋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如第二册第二单元,除《拿来主义》是传统篇目外,其余三篇均为新选篇目,都反映了现代社会问题,相对老教材来说,思想更开发更大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