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端午节,在晋江又称"五月节",是民间岁时习俗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晋江地区除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蒲艾"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近年来,晋江市每年在安海古镇举办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既是对传统民俗活动的传承,更是对晋江地区端午节习俗的充分展示。据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州府与晋江的端午节习俗大致如下:五月初一日,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人,以木刻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或酒米。端阳,龙舟竞渡。悬蒲、艾及桃枝于门,贴符及门帖。小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客家学会、中国文化部华夏文化促进会客家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宁化县客家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1月17至18日在福建省宁化县隆重举行。专家济济,盛况空前,学术丰收,情感融融。  相似文献   

3.
11月22日,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匠郭沫若先生的二女儿、北京中沛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总经理郭庶英女士,随北京宁化客家联谊会宗亲代表团,专程前来宁化石壁参加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活动。  相似文献   

4.
陈赟 《寻根》2005,(2):49-52
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一书中记载了一则“葛藤坑”故事: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大军进发到闽西,百姓纷纷逃难。黄巢见到一位逃难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手里却牵着一个小孩子,心中不解,询问才知,大孩子乃是其侄,父母双亡,因此准备在万不得已时牺牲自己的孩子,尽力为兄嫂保存血脉。黄巢大为感动,便告诉她在家门上插上葛藤,起义大军便不会骚扰。妇女回去告诉了全村的人,  相似文献   

5.
客家祖地的宁化物产丰富。有晶莹透明的河龙米,清醇芳香的延祥茶;有柔嫩软滑的生鱼脍,包红味辣的辣椒干;还有那余香满口的——老鼠干。  相似文献   

6.
中国食粥习俗由来已久。粥既美味营养还能御寒治病,进而出现了以食粥为习俗的节日如流传至今的腊八节。在腊八节这天,人们做腊八粥、食腊八粥已成为中国各地百姓非常讲究的传统习俗。其实,中国还有一个与粥相关的习俗,虽在现代中国难觅踪迹,却被隔海相望的日本保存和继承,此即正月初七食用七草粥的习俗。  相似文献   

7.
正《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一轮圆月,月光散遍四方,路过市集街巷,行人步履匆疾,石榴、栗、陈果瓜皮藏与怀中,人家庭院各设香案,红烛香炉、羊猪、灯挂炮响,击鼓奏乐,行拜月礼,焚月光纸,分祭月食。月光皎洁,男女聚会于城中,祭神赏月,鸣诗享乐,饮宴会客,当属大日。  相似文献   

8.
大汶口文化有许多奇特的、重要的习俗引起了考古学者的关注,也为我们认识史前时期的宗教习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拔牙,或称打、折齿、凿齿。关于拔牙的习俗,中国古代文献早有记载。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古文献中所记载的凿齿之人找到了佐证。在东方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首先发现了拔牙的习俗,在其前后延续长达1500余年的历史过程中都有拔牙习俗的发现,并且所拔牙齿的部位和数目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是拔掉上颌两颗侧门齿,被拔者年龄在15—20岁之间,无性别上的差异,男性、女性均有发现。牙齿作为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咀嚼食物、帮助发音、…  相似文献   

9.
庄小芳 《寻根》2015,(2):58-62
冬至,闽南人又俗称为"冬节",民间有谚语称"冬至小年兜",即冬至是跟新年一样颇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吃汤圆、祭祖等习俗。明清以来,随着闽南人开发台湾的脚步,冬至习俗也随之被带到台湾,在闽台两地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冬至习俗。因为汤圆有团圆的意味,又因为台湾子孙常在这一天跨海前来福建祭祀共同的祖先,故冬至这一节日,在闽台两地有不一样的意味。而闽台两地的冬至习俗,既有高度的相似性,又有因时因地产生的变异性,一  相似文献   

10.
李映发 《寻根》2009,(2):43-46
四川人的信仰习俗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藏、彝、羌、土家等兄弟民族十余个,本文主要讨论汉族的信仰习俗。清代四川是一个移民社会,各省入川移民绝大多数是汉族。清代移民“五方杂处”,长时期的“习尚相染”,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习俗。四川地域辽阔,各地习俗虽有些地域差异,但也不过是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1.
最近,记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由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宁化县客家研究会主持编写的《客家祖地·石壁丛书》,在全体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编写、审核任务。这套《丛书》,被列入世界客家化工程之一,得到世界客属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广东始兴县的客家人沿袭着许多古老淳朴的婚嫁习俗,尤以远近闻名的“哥哥背妹上花轿”习俗最为独特。  相似文献   

13.
“人间岁换,天地回春”,“又是一年芳草绿”,春节——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其习俗丰富、隆重、热闹、喜庆。怎样过春节才有年味?民间春节有哪些习俗?当代时尚怎样与传统节日融合?记者从民间习俗角度,专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杨。  相似文献   

14.
正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正值仲夏,气温升高,百虫活跃,蚊蝇大量滋生,容易传播疾病。古人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悬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上山采药,杀菌防病等。这些习俗反映了古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端午节最原始的含意是祈神求福、避邪保健,千年相传,被称为"卫生防疫日"。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写出了端午节防疫驱毒的民俗文化:"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相似文献   

15.
中原地区不是狮子的原产地。历史上,狮子最早是作为西域诸国的贡品进入中原地区的,这些西域国包括月氏、安息、波斯等。这些国家在古时都出产狮子,且存在着丰富的崇狮习俗。狮子在那里被当成威猛、力量与权威的象征。这些习俗随着西域的狮子进入中土。与狮子差不多同时入华的佛教对狮子的美化和神化进一步使这种习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山东惠民认干亲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英 《寻根》2014,(4):47-52
<正>由于"文革"对于旧文化的强烈冲击,认干亲习俗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基本绝迹。笔者近年因工作关系来到滨州后,注意到此地的看风水、合八字、拜把子、认干娘等习俗依然存在。本文即以滨州市下辖的惠民县认干亲习俗为主要考察内容,以南部张集村和西部大年陈村为重点调查区域,以县域内其他村庄情况了解为辅助,在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惠民县认干亲情况——主  相似文献   

17.
杜凯月 《寻根》2020,(1):98-103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制度,婚嫁习俗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代化推进的当下,对比过去的日常生活,传统婚嫁习俗有哪些变化?在变迁过程中又有哪些方面是不变的?在变与不变之中,所遵循的准则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进行探讨。2019年夏,我在东营杜家村就当地婚嫁习俗进行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该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习俗,只在某些环节适应现代需求做了调整,同时对比山东其他地区,大部分存在同质性,但是也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爱文  王军花 《寻根》2011,(5):26-28
奠基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盛行的猎头祭祀习俗。史前时期,部落或氏族在与外族作战取得胜利后,要将敌人的头颅割下来带回,作为祭品祭祀后,堆积起来作为某种建筑的奠基或者随葬。根据考古材料,猎头习俗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9.
圣瓦伦廷节的一些习俗早在14世纪始自英国,但与两位名叫圣瓦伦廷的基督教初期的殉教者及他们生前的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毫无联系。某些历史学家把圣瓦伦廷节寄给异性诗句的习俗追溯到法国奥尔良公爵夏尔。夏尔在1415年的阿让库尔战役中被英国人俘虏,关押在英国监狱。圣瓦伦廷节那天,他从伦敦塔监狱的单人牢房给妻子寄去一封韵律体的情书。许多早年的习俗其实都与未婚的单身女子能够了解谁是自己将来的丈夫的方式有关。18世纪的英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20,(5)
正每当我们在寺院道观、风景名胜区参观时,总能看到一些文物上、神像旁、水池里、龟背上被游客投掷了很多钱币,这就是盛行于民间的"投钱许愿"习俗。投掷钱币许愿祈福的现象,在古今中外都比较流行,在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之后,"投钱许愿"习俗在今天虽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