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笈七签》卷十二《三洞经教部·经·推诵〈黄庭内景经〉法》 :“读竟礼祝毕 ,正坐向东 ,临目内想身神形色、长短大小 ,呼其名字 ,还填本宫。”卷二十三《日月星辰部·大方诸宫服日月芒法》 :“如此良久 ,临目存自见心胃中分明 ,乃吐气、漱液、服液三十九过 ,止。”卷二十五《日月星辰部·太上招五辰于洞房飞仙秘道》 :“安体静心 ,慢气调神 ,临目内视。”按 :“临目”犹现在说的“眯着眼”。这是道教修炼时的一种重要方法 ,卷四十五《秘要诀法部·临目诀第十四》 :“临目 ,目欲闭而不闭 ,欲开而不开 ,令幽显相关 ,存注审谛。今人入靖及呈…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3.
《诗·小雅·北山》第二章前四句“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晚周的解说多异,见载于《盂子·万章上》《荀子·君子》《韩非子·忠孝》《吕氏春秋·慎人》《战国策·东周》等文籍。该章句解说之歧异成为晚周诸子《诗》说的焦点,也是比附《诗》说与本体《诗》说冲突沟合的诱因。中国诗学观念之激发,实得力于“普天之下”章句异解之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4.
灾难、邪恶与死亡,都能在岁月的肌体上留下伤口,使人类的灵魂引起悸动。在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七纳莉台风先后侵袭台湾后,在美国九·一一世贸中心轰然倒塌声中,血腥与废墟使余光中,这个在海岛上聆听人类呼吸的诗人无法抑制住翻江倒海的情感,他写下了《九月之恸》。“恸”,不仅是那纵横江河的泪流,更是对  相似文献   

5.
关于《祖堂集》中的不少词语用例,可以起到补充、补正当前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义项所举例证较晚的问题,笔者曾著文有所揭示(参拙作《<祖堂集>中的俗语源》,刊《绵阳师专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1期).然彼时囿于精力,尚有遗漏.近来赋闲在家,居多闲暇,笔者即依前文体例,对《祖堂集》作了近乎穷尽性的调查,又得若干条,现列于下,为防文冗,每条酌举一二例.羚羊挂角《汉语大词典》9/172(指第9分册第127页,下同)引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琥按:《祖堂集》卷八《云居和尚》:师示众云:“如人将一百贯钱买得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灵羊挂角,莫道踪迹,气也不识.”僧便问:“灵羊挂角时如何?”师云:“六六三十六”护身符 《汉语大词典》11/428义项引《景德传灯录·慧忠国师》:“幸自可怜生,须要个护身符子作么?”琥按:此亦见《祖堂集》卷二《慧忠国师》.  相似文献   

6.
《周易》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育德思想独具特色 ,重视人的德性培养。《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三分之一是讲育德的。不仅在经文中明确提出“恒其德”(《恒·六五》)“谦廉君子”(《谦·初六》) ,“以杞包瓜 ;含章 ,有陨自天”(《·九五》)等重要观点 ,特别是在《易传》中提出了较系统的德育体系 ,包括道德目标、道德修养体系、道德修养的途径等。  一、《周易》重视人的道德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 ,“道德”一词首先出现在《周易》中。《周易·说卦》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相似文献   

7.
《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昨天·今天·明天>中的语病》一文指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两处语病:第一, “小伙子长得比较帅呆了”为“限制多余”;第二, “我此起彼伏”为“搭配不当”。笔者认为这不是小品的语病,相反,它是小品的幽默之所在,是作者主动的修辞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九课《麻雀》“思考·练习”第2(2)题是: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我认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爱的力量,但有老师理解为“母爱的力量”。对此,我查过许多资料,说法不一。但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指“母爱的力量”,一种指“亲子之情”(这也是人教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我想,如若理解为“母爱的力量”,这就表明老麻雀是小麻雀的母亲;如若老麻雀是小麻雀的父亲,那就应该理解为“父爱的力量”。然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李敖千秋评论丛书” 第三册《张三·李四·告·动口·动手·捉》中有一篇题为《蒋介石笔下的孙铭九》的文章,很有意思。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被捉,当时的情景究竟如何呢?李敖把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中有关内容,与捉蒋的当事人孙铭九的回忆相对照,人们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本》第九册(1978年版>从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节选“沛公军霸上”至“立诛杀曹无伤”,标题为《鸿门宴》。本文准备对其中的个别注释提出一些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鸬鹚》有一句:“··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鸬鹚》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原文中那一句为:“··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该文选入1987年小学《语文》第九册时,并没有将“忽然”改为“只要”;而现在改成了“只要”,改出了毛病。课文中所写的,是作者亲眼看到的景象,而不是想像出来的。事实上,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所叙述的渔人驱赶鸬鹚下水、鸬鹚捕鱼的情景、渔人的忙碌、渔人停止捕鱼后喂鸬鹚吃…  相似文献   

12.
张学民 《语文知识》2004,(10):32-32
1.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周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相似文献   

13.
吴然 《语文知识》2002,(10):48-48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段孔子与他的两个弟子谈志向的言论: 颜渊、季路侍。子曰:“孟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本)《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为了说明古代车马并举的问题,引用了子路所说的两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课本的注释是:“愿意乘车马,穿轻暖的皮袍,和朋友们一同享用;虽然用坏了也没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小调《第一叙事曲》诞生的背景,音乐史上一直存在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它是以波兰浪漫派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为文学脚本创作而成的。其中,美国音乐评论家詹姆士·纪本兹·休涅克的观点可说很有代表性。他在1900年写成的《肖邦:其人及其音乐》一书中认为“《第一叙事曲》是根据《康拉德·瓦伦洛德》而写的。”《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密茨凯维支在目睹了波兰革命的失败,并经历痛苦心路历程后所撰写的一部渗透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叙事诗。那么,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否就…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篇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礼记·缁衣》篇文字。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所援引的今本《诗经》有关文字,也都赖以保存,本文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校,对上具文献中引《诗经》部分的异文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6.
1.又北向。人教社新版高中第二册《语文》课本把“北向”注释为“窗户朝北。向,窗户”,这是错误的。“向”的本义是“朝北的窗户”。《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瑾户。”这里的“向”就是指的朝北的窗户。《齐民要术·种紫草》:“入五月,内著屋中,闭户塞向。”这里的“向”则是泛指窗户。如果把“向”字注释为“窗户”,何必要在“向”字前面加“北”  相似文献   

17.
青岛大学韩玉德教授的《(韶 )乐考论》一文 ,是近年来《韶》乐研究的重要成果。但韩先生在文中提出“《韶》乐的制作者为帝舜乐正夔” ,笔者不敢苟同。韩先生说 :“关于《韶》乐的制作 ,古文献有较明确的记载。《尚书·舜典》引帝舜曰 :‘夔 !命汝典乐 ,教胄子。’《孔丛子·嘉言》引孔子曰 :‘夔为帝舜乐正。’……知夔确为帝舜乐正。”又说 :“《史记·夏本纪》曰 :‘于是夔行乐 ,祖考至 ,群后相让 ,鸟兽翔舞 ,箫韶九成 ,凤凰来仪…’史记索引曰‘行 ,曲也。’知《韶》乐的制作者为帝舜乐正夔” ,“知禹兴《韶》乐以庆贺舜用二十二贤臣成…  相似文献   

18.
九州,又称“九围”、“九牧”、“九垓”、“九原”、“九域”、“九野”、“九有”、“九囿”等。如:《诗·商颂·玄鸟》:“奄有九有。”毛传:“九有,九州也。”亦作“九囿”。《通鉴外纪·包牺以来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财(裁)度为九州,谓之九囿。”《说文解字》段注:“凡分别区城曰囿。常道将引《洛书》曰:“‘人皇始出,分理九州为九囿。’九囿,即《毛诗》之九有,《韩诗》之九域也。”《后汉书·冯衍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诗论》中,论说《诗经·卫风·木瓜》的文字较多而解说有分歧。文章比较了上海博物馆整理者与李学勤、廖名春3家之说,参之以《毛诗》“陈古以刺今”的阐释方法,从字与意两方面来重新解释楚竹书中关于《木瓜》之诗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课,它与教材抗日战争的第一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课内容繁多,头绪复杂,如何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并重?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本课以“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为重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线索依次层层铺展。导入新课时我提问:“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结果;《塘沽协定》的时间、内容、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自然地引出“一二·九”运动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绝对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相继沦陷。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上海成了日军留驻的城市。1933年5月的《塘沽协定》承认了日军对东北三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