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情感的兴起[美]林郁沁著,陈湘静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走到前台的公众情感公众情感是任何一个关于社会群体研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传统史学中,公众情感是"民意"的表达,代表着某种道德  相似文献   

2.
特立  振飞 《湖北档案》2002,(7):34-36
60多年前,大军阀孙传芳在天津被刺死一案,一度轰动朝野,此案几经审理,凶手施剑翘不但没被处死或判刑,反被赦免无罪.个中情节令人兴叹.  相似文献   

3.
1935年11月13日.天津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大案:一名叫施剑翘的奇女子为报杀父之仇.枪杀了有名的北洋军阀之一孙传芳。这件复仇案在当时朝野影响的广泛性.在民国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4.
叶春燕 《东南传播》2018,(6):161-163
20世纪30年代末,施剑翘在刺杀前军阀孙传芳后,诉诸中国传统文化的"孝"、"义"伦理,建构了"孝义复仇女"、"贪婪军阀"、"忠义冤屈父亲"等神话,消费性的大众传媒对此事件进行大肆报道,公众被媒介塑造出来的神话形象引导而产生了广泛的公众同情,最终影响司法部门的审判结果.该过程彰显了现代法治与中国传统情理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情理对法治的冲击在当前网络空间热议案件中依然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5.
陈瑛 《档案时空》2003,(3):39-41
67年前,大军阀孙传芳在天津遇刺身亡。此案在中国曾轰动一时,行刺者是一位年轻女子,她名叫施剑翘。该案经过几审,最终行刺者不仅没有被判刑,而且还被赦免释放。当时审理此案的一审法官叫文人豪,湖南攸县人。笔者日前去文大法官的故乡采访了他的儿子文守中,从他那里收集了文法官审理该案的一些史料,了解了该案审理过程中一些不为大众所知晓的曲折过程。佛堂枪声,孙传芳一命呜乎1935年11月13日,当天是星期三下午3时左右,天津城南的草厂庵内突然“砰、砰、砰”传出三声枪声。枪响过后,曾一度称雄江浙,号称五省联帅的孙…  相似文献   

6.
要走“小而美”、“小而全”、“小而协调”、“小而可持续”的道路,拓展新兴人群,借势新媒体,走“小巧”之路,占领小份额市场。  相似文献   

7.
当抻则抻     
多少年来,新闻界就一直在强调在呼吁——新闻写作要“短下来”。“短”的种种好处,人们的论述已经太多了,不再囉嗦。本文要说的是,不能一味地、片面地、极端地求“短”。“短”字常常要和另一个字相联系:“短而精”。如果光有“短”,而没有“精”,为“短”而“短”,其价值其效果其反响恐怕就会很有限了。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写作,除完成指令性的任务,余者往往是心有所感而发为文章的。钱钟书举陆机《文赋》“思涉乐而必笑,方言哀而已叹”,加以阐发,指出情动而形于言,感生而发为文,“乐”而后“思涉”“哀”而后“方言”。所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相似文献   

9.
高焕 《档案天地》2008,(4):55-56
众所周知.图书馆学命名为“图书馆学”而不是“图书学”.博物馆学命名为“博物馆学”而不是“文物学”.二者都是以保存机构命名.而不是以保存物命名。那为什么档案学命名为“档案学”而不是“档案馆学”呢?  相似文献   

10.
王璇 《新闻世界》2012,(5):151-153
“数字报纸”是传统纸媒欲摆脱报业的“夕阳前景”而与网络时代接轨时必须抓紧的“救命稻草”。然而,当前“数字报纸”的盈利模式尚不明朗。本文提出“报业联合网”模式,从广告盈利、平台盈利、销售盈利三个维度探讨“报业联合网”如何通过搭建“新闻超市”而因“合围”致“突围”。  相似文献   

11.
葛新 《新闻通讯》2009,(6):63-63
什么是“局”?说白了就是一个圈套。就版面来说,这个“局”就是为提高新闻的阅读率、利用率而造就的新闻框架和阅读氛围。通常,江湖上为成功设“局”而动用了不少“媒子”或者“托儿”,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局”铺平道路。由此说来,版面要把“局”设置成功,“托儿”也不可少,要是“托儿”选好了,整个版面的“局”也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2.
“一天”指一昼夜,即24小时,而“一天天”则比“一天”要多得多,起码是好几天。然而,“一点点”和“一天天”不可类比。“一点”是指数目很小,而“一点点”不但不比“一点”多,反而比“一点”更少。  相似文献   

13.
前人已从词语演变和传承语素两方面阐释过“口”与“嘴”的区别。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分析“口”与“嘴”同现限制的原因。从目标域角度看,“口”的意象图式是“容器与外界相通的较广的平面交接部分”。而“嘴”的意象图式是“容器与外界相通的较窄的立体交接部分”。“N+口”表示的范围边界比较模糊,而“N+嘴”表示的范围边界很清楚。“口”在数量域中可以做量词,而“嘴”不可以。  相似文献   

14.
诗坛八病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五四”、“文革”、“开放”等三次反传统的猛烈冲击,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用的好东西已经所剩无几。孔子曾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自居易曾主张“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现在的状况则是:  相似文献   

15.
书稿中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和不足。哪些可以“过而存之”,哪些非要订正不可,这是很考编辑“手艺”的。当然,可供编辑判断取舍的尺度还是那四个字:多就少改。问题在于,该“就”而未“就”是不对的,该“改”而未“改”则更不对。窃以为,“勇于批判”与“多就少改”,应当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6.
就中国的政治学术大传统而言.实际只有“经统”和“史统“两端。三代以上。“经“体“史”用。“经”主常而“史”顺变,“经”以道论而“史“以事言;体用一源,道器不离。三代以下,治出于二。“经”、“史”遂亦分途。秦末汉初.经学家尚不相应于时势的骤变,竞倡“革命”之说;史学家长于观变,反倒能以“变”为“常”。  相似文献   

17.
广播2009:小趋势VS贵广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9,(2):116-116
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留给2009年的世界经济只有一个影响,即萧条的经济氛围在世界范围蔓延。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09年中国广播发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要走“小而美”、“小而全”、“小而协调”、“小而可持续”的道路。拓展新兴人群,借势新媒体,走“小巧”之路,占领小份额市场。  相似文献   

18.
贾亦凡 《新闻记者》2001,(11):16-21
当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来临之际 ,美国方言学会于2000年1月举行了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 :“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 ,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人们或许不知 ,“她”在12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里还没有自己的地位 ,而“她”进入汉语字典则更晚。古代汉语中没有“她”字而只有“他”字 ,中文的“她”字是由现代诗人刘半农首创的。刘半农19…  相似文献   

19.
李爱明 《大观周刊》2012,(30):20-20
康德的启蒙是“勇气”式的启蒙,而福柯的“启蒙”的新问题是启蒙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两者康德使我们理想的建立者,而福柯是毁灭者,是理想的暴徒。也许我们直到现在从未实现“启蒙”,但是我们可以审慎我们以前的启蒙运动,而不应否定“启蒙”到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读者兼作者,要谈“编辑”,的确是“门外汉”,因而此文曰《门外谈“编辑”》。虽在门外,而常与“编辑”打交道,从“通联”中,也捕捉到一些“编辑”的信息,摸到“编辑”的“脉搏”,听到“编辑”的“心声”,体味到“编辑”的“苦衷”。编者之“苦”,非在工作之繁重,而在“责任编辑”之“责”上。此处之“责”,并非编辑之“责任心”不强,而恰之相反,“责任心”太强之故耳!作为一个编辑来说,是唯恐编不出佳作来的.因而东奔西跑、四处函联,约组稿件,以充实自己所编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